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解读和当代马克思主义信仰新时代特征的阐述,将马克思主义信仰应用于新时期的公安警务实践,是一种历史的选择。当前,公安群体部分民警的信仰严重缺失,要运用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价值来重塑民警的信仰追求,让马克思主义信仰重回人民警察的精神领地,指引人民警察的工作和人生。  相似文献   

2.
林世芳 《前沿》2006,(11):212-213
信仰不是宗教的专利,科学也有信仰。科学研究的开始必须相信宇宙间存在着不变的普遍规律,必须相信人的头脑能够正确认识并反映客观世界。科学家科学认识的进一步进行也不能离开信仰,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研究是科学家世界观信仰的展开,如果完全否定信仰,也就否定了科学。科学信仰体现了人类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信仰三要素与信仰危机解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种信仰关系的确立与维持,离不开信仰主体、信仰对象与信仰方式。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它们各自的状况如何,都将直接影响到信仰的建立与维持;它们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与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相关的信仰状态。因此,分析并明确是某个要素单独起作用还是三个要素共同作用的后果,就成为研究、评价及探索信仰危机解决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社会面临信仰严重缺失的危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作为国内学界著名的外国哲学研究专家,邓晓芒教授对此一直多有关注。他通过大量学术文章、演讲等方式不断阐述着一个中心观点:当代中国人、中国社会缺乏信仰的真正源头在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中根本没有真正的信仰,真正的信仰只存在于西方文化之中。邓晓芒教授认为儒家文化没有真正的信仰,因而是当代社会信仰危机的根源,其观点值得商榷。事实上,从儒家文化的信仰对象和儒家文化信仰者的态度两方面都可以证明,儒家文化具有真正的信仰。应对当代社会的信仰危机不仅不能根除儒家文化的影响,而是应该加强儒家文化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信仰是人对于某人、物、宗教或神、思想或学说所产生的笃信和心理依赖,是人的知情意综合而成的产物。由于信仰命题或信仰体系中包含着理性的成分,因而信仰论证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可能性。应该说,信仰论证既是一种逻辑反思过程,也是一种价值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6.
罗文锋 《求索》2012,(6):178-180
信仰的实质是一种带有神圣情感的超验体验,中国的传统文化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法律信仰在中国很难形成;法律信仰论者把法律与法律身上所固有的主体性品质割裂,造成法律与法律身上所固有品质的二元化,把信仰的内容与信仰行为颠倒,用如何信仰代替信仰实质。本文试图分析法律信仰在中国这块土壤不能生根发芽的成因,并认为法律信仰在中国的语境下是一个假命题。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我国社会的主导信仰,同时我国群众信仰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在群众信仰体系根基一致的基础上,允许群众信仰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存在是和谐思维在群众信仰体系建构中的运用。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终极目标的实现,必须从三个方面着手,使马克思主义信仰在群众信仰体系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东方》2017,(6)
祠堂文化不仅在历史上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生活习俗,在现代社会,仍然对其姓氏族人有着巨大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主要表现在敬宗和收族两个方面。用信仰生态的思想分析祠堂文化仍有广阔市场的原因,主要有:一信仰产品的供应要与信仰主体的需要相平衡,祠堂文化满足了这部分人尤其农民群众的需要;二是信仰产品的供应决定的信仰主体的选择,他们生活周围可供选择的信仰产品较少;三是信仰产品的发展要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平衡,过于超前或是过于落后都会影响到信仰主体的选择;四是信仰主体的需求决定着信仰产品的发展方向。信仰主体可以适当的对信仰产品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是未来建设祖国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如何会直接影响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我们通过对一项问卷调查报告的研究,分析出了当代大学生信仰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及其危害,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信仰在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不断变化,人们的信仰观念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时代要求我们应该对信仰正确分析和理解,形成科学的信仰观。正确分析当代中国信仰问题的现状,有效地进行信仰观教育,大力加强信仰建设是当下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的现实任务。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新旧体制的交替和对外开放加大的背景下,经济结构、社会阶层、伦理观念道德准则的巨大变化,都在促使社会文化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但对我国公民个体的心理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而且在不同程度上动摇其原有的信仰,使其深刻地体验到了信仰缺失带来的困惑与迷茫,导致民众的自律力和判断力削弱,道德准绳和善恶标准模糊不清,加剧了人际关系的紧张,影响了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本文通过对公民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分析,提出重构对策,期望对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12.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应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法治信仰应该被认为是我国通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道路的精神支持和动力保障,然而我国悠久的历史以及法律运行的不健全却给法治信仰的建设带来诸多困境。因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消除法治信仰危机,走出法治信仰困境,着力构建社会民众的法治信仰。  相似文献   

13.
多元化语境下的“信仰危机”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元化的前提下,一元的社会信仰体系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挑战,这种现象并不能简单理解成信仰危机。社会的多元化并不必然导致社会的无序,也不一定会否定国家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多元化语境下的信仰重建必须在个体信仰的确定性与宽容性建设,社会信仰的价值性与真理性建设这两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鲍善冰  侯卓利 《前进》2020,(5):52-53
重视青年,就是重视未来。党中央对青年的发展寄予深厚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而青年肩负大任离不开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如何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践行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每一位青年在人生道路上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重大课题。一、青年如何认识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由理想、信念两个词构成。  相似文献   

15.
德育视野中的道德信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信仰是人们对高尚道德的虔信、敬畏与奉行。其不仅在道德生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对克服当下德育缺乏深度追求和终极关怀的弊端、提高德育的实效性等有独特的作用。道德信仰的危机或缺失引发了人们对德育的忧思,因此如何克服德育系统中道德信仰缺位的现象,有效培育人们正确而高尚的道德信仰,是当前德育工作的着力点之一。  相似文献   

16.
论人道主义职业信仰的十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医学实践中人道主义职业信仰建设系列研究成果之五。文章立足于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社会改革的大背景,提出人道主义职业信仰具有十大作用,即导向作用、评价作用、选择作用、规范作用、教育作用、解构作用、整合作用、塑造作用、激励作用和创造作用,并较深入地分析了这些作用的意义和价值,及其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论信仰     
人的时代永远是信仰的时代, 转型时期的中国更需要科学信仰的支撑。什么是信仰、信仰有什幺重要价值,以及我们的信仰选择和依据,是我们在信仰塑造和建设工作中需要认真把握并予以科学解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信仰是对个体生存境遇与社会发展前途及其关系的自我超越活动与终极关切状态,是一种对不确定之于确定、无限之于有限的整体性把握和确证。就当代中国而言,信仰的四大现实困境要求我们在政治信仰重建,特别是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方面,要综合把握青年人生追求的实现维度、现代社会发展的价值维度、全球化时代的空间维度以及社会变迁的历史维度。  相似文献   

19.
试论信仰及共产党人信仰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仰有其独特的形成和发展路径,受利益导向、个体认识能力和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共产党员信仰的形成虽然遵循着同样的机理,但它倡导的"利益"不是为个人而是为其所代表的民众谋求整体利益;其发生方式不是以个体冥想的方式展开的,而是以组织实践的形态展开.新时期,共产党人信仰形成机制的建立,首先要把党组织打造成为一个真正代表社会大众利益的共同体,使其具备强大的内驱力;其次是加强崇高理想信念教育,用美好的社会愿景激励党员对真善美的追求;再次是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和监督落实机制,促进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用社会实践的现实成果固化党员的信仰,持续有效地肩负起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使命.  相似文献   

20.
几千年的信仰传承,彰显了藏民族特有的生存智慧。在意识的能动性弥补现实实践水平的不足的同时,高原人实践能力的提高也显著提升了自身的信仰水平。藏民族的信仰与其现实生产密不可分。现今新西藏改造能力的巨大发展,再次呼唤高原民族信仰的转变和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