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列举了我国当前司法不公的种种表现 ,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多视角的剖析 ,提出了深化司法改革 ,建立、健全我国司法公正保障机制的几点建议 :(一 )改革现行的司法行政化体制 ,确保司法的独立性。 (二 )改革现行的法官制度 ,确保法官队伍精英化。 (三 )改革司法监督机制 ,确保监督效果。 (四 )兼顾公正与效率 ,探索实现同步提高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的最佳办法。  相似文献   

2.
公正是司法改革孜孜以求的目标。自从上世纪末启动轰轰烈烈的司法改革以来 ,我国的司法状况已经有了长足的改善 ,司法公正不仅已作为一种理念走进了立法、执法、司法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公众的心目中 ,而且作为司法改革的价值追求在制度实践上得到了一定的回应。然而 ,应当承认的是 ,我国的司法现状同司法公正的应然要求之间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司法腐败、司法不公、司法地方化等现象严重地阻碍着我国司法公正价值目标的实现。近年 ,司法腐败已成为我国司法改革的一个严重问题。据统计 ,自 1 993年至 1 997年 ,全国司法机关共有 1 72 1 4人…  相似文献   

3.
齐奇 《今日浙江》2014,(24):30-30
全省法院要结合新时期法院工作实际,在加强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狠下功夫,充分发挥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的重要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4.
周帼 《求索》2010,(8):145-147
司法公正的法律标准以司法活动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作为其评判标准,从这一标准出发,法官只要按照法定程序,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做出的裁判都是公正的。司法公正的社会标准是社会大众以司法活动是否符合民意作为司法活动的评判标准,侧重于从民俗、常理、伦理道德等角度来评判司法。司法公正的社会标准所表现出来的形式就是广大民众以及社会舆论对法院裁判的态度是赞同还是反对。一个完美的裁判既应符合法律标准,同时也应与一定的社会标准相符合。司法审判实质上是一个利益衡平的过程,为此,在司法实践中,法官应在遵循法律标准优先于道德标准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衡平相关主体利益,促进司法公正的法律标准和社会标准的共生与契合。  相似文献   

5.
6.
李军 《人大研究》2003,(4):40-40
一要建立和完善现代司法制度。我国的司法机关包括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司法权包括审判权和检察权 ,与此相关的还有犯罪侦查权、裁判执行权 ,这两项权力又具有行政权的性质。因此 ,在侦查、检察、审判、执行等司法活动中 ,审判权和检察权是最主要的。要维护法制尊严 ,树立司法权威 ,保证司法公正 ,首先必须改革和完善审判体制和检察体制 ,合理划分公检法司机关的职权 ,科学配置审判权、检察权、统一规范侦查权和执行权 ,建立起权责清晰 ,有利于各部门职能充分发挥、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中国特色的司法体制 ,从体制上防止和杜绝行…  相似文献   

7.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在实现了"有法可依"之后,"法治中国"的美好图景,着力点指向了法律的实施,特别是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方面。司法公正是衡量法治发展的标尺,如今,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推进,人民群众法治意识逐步增强,对司法公正的期待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构建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如何让司法更加亲民;如何推动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  相似文献   

8.
崔令之 《湖湘论坛》2001,14(3):56-57
司法是法律实施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人们权利得以救济的最后屏障。不论何种纠纷,人们诉诸司法机关,目的就是要寻求一种公正的裁判。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司法制度建设历经波折,司法公正问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司法不公、司法腐败现象在一些部门和地方相当严重,影响了法律的权威。为此有必要进行司法体制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一、改革司法体制是司法公正的关键 在法治社会,法律要实现其社会功能,就要建立合理的体制和运行机制。而我国现行的司法体制诞生于计划经济时期,带有浓厚的行…  相似文献   

9.
赵帛妍 《传承》2012,(5):94-95
传媒监督的具体行为常常是基于伸张社会正义的动机而作出的。传媒更多地是从社会公众的道德情感出发,以社会正义和道德捍卫者的形象论说和评价司法行为和司法过程。这种形式的道德立场通常与社会公众的情绪相吻合,在大多数情况下,传媒对司法问题的认识也是与现行法律相一致的,但对待这种传媒监督所带来的副作用的态度应该像对待药品一样。  相似文献   

10.
司法公正与人大监督的另一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中 《人大研究》2003,(11):1-1
司法公正离不开人大监督 ,几乎成了一个常识性的命题。无论是权力机关、司法机关还是法学理论界 ,对此都没有什么疑问。但是 ,只要一提起人大监督司法 ,人们常常联想到的大多是这种情况 :司法机关故意枉法裁判、徇私舞弊 ,或者滥用司法权力 ,或者认定事实不准、适用法律不当 ,造成形形色色的司法不公或司法腐败。因此 ,要促进司法公正 ,人大必须采用各种方式 ,针对司法机关不公正的司法行为进行监督与救济 ,比如个案监督、审查司法机关的工作报告、评议司法机关的负责人等等。这些监督的方式都是必要的 ,在促进司法公正的进程中 ,确实也起到…  相似文献   

11.
在过去的一年中,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公正司法和司法为民的要求,积极开展审判工作和执行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人权》2014,(1):5-6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把人权的司法保障作为落实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针的具体措施,把完善人权的司法保障制度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黄进就此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  相似文献   

13.
一、现行再审制度的缺陷现行再审制度的主要缺陷,在现象上表现为无限申诉、无限再审。可以归纳为五个无限:主体无限、时间无限、次数无限、审级无限、条件无限[1] 。再审作为一项诉讼程序在实质上表现出“恶法性”,即不能体现公正与效率的法律价值,甚至起到了负面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妨碍了诉讼公正的实现。作为一种诉讼程序,现在的再审制度没有体现出应有的程序正义。一审、二审当事人之间诉讼权利与诉讼义务配置的合理性没有得到延伸,诉讼权利义务严重失衡,导致了现实中的再审失范。巨大的申诉数量、极高的再审改判率本身并…  相似文献   

14.
赵波 《前沿》2008,(6):82-84
制度安排的伦理原则关乎制度的正义、公正与否的伦理评价,涉及制度的最起码的公共理性。制度安排的标准不是单一的或者是唯一的标准,而是一个标准体系,它是由多层次的评价标准所构成的伦理评价标准体系。制度的选择应遵循公正、效率、人的全面发展的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15.
社会公正是本固邦宁的和谐基石。近年来.连江县人大常委会围绕全县工作大局,加大司法监督工作的力度,推动了司法公正,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为金风大地谱写了一首首和谐之歌。  相似文献   

16.
《新东方》2015,(1)
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者,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社会公正的价值标准。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社会公正的价值标准,在保障人民根本利益的理论与实践上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诚心诚意地为人民谋利益,全力维护、推进和实现社会公正,取得历史性成就和进步,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红利和公平正义的阳光。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一系列高官落马受审案件、平民尤其是妇女儿童遭暴力侵害案件、陆续曝光及纠正的多起冤假错案等,将中国司法系统一次又一次地推到公众舆论的风口浪尖上,中国司法制度走向备受关注。热切关注、积极参与讨论的不仅有法律界、学术界专业人士,还有来自社会各阶层的民众,其中不乏各业界的知名人士和意见领袖。我们经常看到,媒体及公众舆论的关注扩大了案件的社会影响,在司法案件被社会高度关注的情况下,案件引发的连锁效应往往超出案件本身。例如,一宗性质恶劣的案件发生时,媒体和公众往往不满足于知晓如何定罪如何量刑,还倾向于追查案件双方当事人的身份、地位、家庭背景  相似文献   

18.
董卫民 《政策》2008,(10):53-54
近年来,十堰市着眼于选人用人起点公平、过程公开、结果公正,以扩大干部工作民主为方向,以建立完善“四项机制”为重点,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相似文献   

19.
20.
科学发展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还包括民生质量的不断提高和社会公正的普遍实现。应当把发展作为改善民生的基础,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老百姓富没富,是检验发展最直接的标准,也是推动发展最根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