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校园暴力产生原因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校园暴力的特殊性所决定,学校对校园暴力的产生负有首要责任。教育模式的明显功利性、教师权威的传统性以及教师队伍建设中的漏洞均是校园暴力得以产生的重要原因。而家庭和社会对校因暴力亦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无论是家庭教育的失败、家庭结构的缺陷,还是暴力文化的泛滥、大众传媒的影响等,都是校园暴力的重要致因。此外,主体自身生理、心理素质,对于决定其能否抵御外界各种不良影响,从而实施暴行具有根本意义。因此,防治校园暴力,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协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校园暴力产生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校园暴力的特殊性所决定 ,学校对校园暴力的产生负有首要责任 ,教育模式的明显功利性、教师权威的负面作用 ,以及教师队伍建设中的漏洞 ,均是校园暴力得以产生的重要原因。而家庭和社会对校园暴力亦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无论是家庭教育的失败、家庭结构的缺陷 ,还是暴力文化的泛滥、大众传媒的影响等 ,都是校园暴力的重要致因。此外 ,主体自身生理、心理素质 ,对于决定其能否抵御外界各种不良影响 ,是否实施暴行具有根本意义。因此 ,防治校园暴力 ,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协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九寨沟县城校园暴力主要体现为学生之间打架时管制刀具的滥用,群体性、低龄化特征明显。教学资源紧张只是诱因,校园受社会打架斗殴氛围影响较大。当地管制刀具屡禁不止与民族性藏刀问题无关,却与地广人稀环境有联系,校园也受其影响。在地广人稀地区“一乡一所”,存在警力负荷不均与警力不足的问题,警力进校园遇到难题。学校加强学生纠纷处理能力培养,公安机关做实事前预防。让公权力主导社会安全的理念深入人心是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4.
农村校园色情暴力带来了极其严重的社会危害,呈现出时间长、人数多等特点.当务之急是从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四方面的原因入手,遏制这种丧尽天良、枉为人师的恶性案件发生.  相似文献   

5.
校园暴力:一个概念的界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尽管校园暴力现象是社会公众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校园暴力这一概念理论界尚未形成统一共识.目前对校园暴力界定的各种观点,大体可分为以"校园"为中心的界定模式和以"师生"为中心的界定模式两种.校园暴力宜界定为发生在中小学幼儿园及其合理辐射地域,学生、教师或校外侵入人员故意侵害师生人身以及学校和师生财产,破坏学校教学管理秩序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7.
青少年校园暴力问题近来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如何建立完善的青少年校园暴力预防系统以防治校园暴力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探讨的重点。鉴于青少年心理状态的特殊性,结合心理学研究成果对此进行探讨,以期能起到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生命教育与学校社会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就是尊重生命。而学校社会工作者对青少年实施生命教育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社会工作与生命教育在价值理念、方法技巧和操作空间等方面相契合。社会工作可以运用小组工作方法、社区工作方法和个案工作的方法对青少年实施生命教育,让生命教育与学校社会工作联姻进驻学校,以专业助人的方式,将生命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传授给学生,这既是教育者更是社会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社会工作作为一项专业的助人工作,在政府、社会、企业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蓬勃发展。沿海地区一些发达城市里,学校社会工作也开始起动,很多学校都拥有了专业的社会工作队伍,然而学校社会工作者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却常常陷入种种伦理困境。  相似文献   

10.
2015-2017年互联网报道的284起校园暴力案件的统计分析显示,当前校园暴力涉案主体以中学生为主,女生参与率高于男生;暴力发生起因以言语不合与小过节小纠纷为多;校园暴力现场多在封闭的学校内部并拍摄上传网络,校园暴力与网络暴力交织;有近一半的暴力事件报了警,包括当事人报警、目击者报警和学校报警,最终处理以警方调查和学校主导处理居多。治理校园暴力的根本在学校,建议设立校警制度、心理咨询师和教育社工驻校制度,以及考虑降低青少年行政拘留和刑事责任年龄。  相似文献   

11.
校园暴力的频频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控制理论认为个人与社会的联系薄弱,个人就会无约束地随意进行犯罪行为,校园暴力就是个人与社会联系薄弱的结果.因此,要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必须加强家庭、学校等方面的社会控制.  相似文献   

12.
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制及其社会救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暴力危及家庭和社会的安宁与幸福,我国反家庭暴力的法律框架基本形成,但对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制不尽完善.在我国的<反家庭暴力法>未出台的情况下,现实的选择是努力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构筑反家庭暴力的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3.
当前,家庭暴力已经严重危害到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成为影响家庭生活质量和社会治安秩序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从历史和现状、社会和家庭、法制要求和家庭成员法律知识水平、个人反抗家庭暴力和社会救助体系方面研究家庭暴力的现状、形成原因及反对家庭暴力的对策,是预防家庭暴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明社区环境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群体内部正发生着代际转移,第二代农民工已开始进入“城市舞台”成为农民工的主体,这些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和生存状况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试图在已有的调查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适应和融入中所遇到的双重困境,希望介入社会工作的专业助人方式,为缓解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适应问题提供一定的策略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5.
家庭暴力常常困扰着检察机关、法官和律师,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以暴抗暴,杀死施暴者,如何量刑?美国临床法医心理学家雷诺尔.沃科博士提出了著名的“受虐妇女综合症”理论,充分描述并反映了受虐妇女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行为模式,从而指出了她们对施暴者的暴力威胁作出的过激反应的合理性。这一理论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突破了刑法在传统意义上对正当防卫的严格要求。  相似文献   

16.
社会性别理论是研究家庭暴力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的一个重要角度,它对家庭暴力的产生给与了一定的解释,并在救助、防治、立法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用。同时,从社会性别角度探讨家庭暴力也存在着局限性:它对家庭暴力的界定过于绝对化,仅强调男性霸权对女性的控制;它可以解释部分家庭暴力的产生原因,但该理论的忠实拥护者过于强调其作用,忽略了其他如个体、家庭、社会文化等因素;正因为定义和解释的狭隘,在应对家庭暴力上,社会性别理论的方式也显得可操作性不足。  相似文献   

17.
文中梳理了社会认知的发展脉络,介绍了社会认知理论的主要内容,探讨了社会认知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