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老师:您好!我是一名21岁的青春女孩,并且有一份不错的职业,但我并不快乐。两年前,我认识了一个很帅的男孩,他甜言蜜语地宠我、爱我,我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他,并且打过一次胎我们深深地爱着对方。很快,我们到了结婚的年龄,可是我的父母极力反对。因为他的条件达不到我父母的要求,父母又根本不知道我们的关系到了这般程度。结果,他在他家人的一再催促下准备和另一个女孩结婚。在他结婚前两个月,我们还像初恋时那般甜蜜。后来,我们大吵了一架,他深深地伤害了我。经过几天的思考,我们决定分手了。我答应永远做他的妹妹,我们含…  相似文献   

2.
我与母亲     
我小的时候,总听到母亲叨唠说管男孩子比管女孩子要省心得多,所以我一直认为母亲宠着弟弟,而不爱我.所以我对母亲,感情上总是觉得和她有些疏远.  相似文献   

3.
马老师:您好!读了您的文章,觉得您是我最可信任的人。我是个21岁的女孩,在一家工厂上班。后来我就遇到了他,1.80米的个子深深地吸引了我,出乎意料地是他同时也看上了我。他曾对我说百分之一万地对我,这让我很感动,不由自主地让他吻了我。后来我们订婚了,再后来我把一切都交给了他,一切,一切……一年过去了,不知是他变了还是我变了,我们为一些小事常发生矛盾,渐渐地他对我冷落了,不再如以前那样宠我。更让我失望的是他竟然又看上了我多年的邻居和朋友晓霞。后来的一天我问他,他对我坦白了这些,他哭了。我问他是后悔了吗?他说不是,是我们两个…  相似文献   

4.
当诗歌艺术的皇冠不再 辉煌,诗人不再成为时代的 宠儿时,能够甘于寂寞、依然 钟情于缪斯并坚守着精神家 园的诗人,是令人敬佩的。马 克或许就是这样一位年轻的 军旅诗人。 认识马克已有十几年了。在我的印象中,上个世纪 80年代中期我在副刊当编辑时,就开始接触他的诗歌作品了。他常来送稿,言语不多,总是微微一笑,来来往往,彼此也就熟悉了。我对他的创作也就有了些认识。或许,由于我自身也喜欢诗歌创作的缘故,于是便和各地的诗友们有了更多的联系。那时,我们在报纸上开辟了…  相似文献   

5.
难忘的一天     
梁秉堃 《海内与海外》2010,(5):53-53,52
1978年4月7日,本来这是一个很普通的日子,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可是我却不忍心忘记它,北京人艺的人们也不忍心忘记它,也许会记上一辈子。  相似文献   

6.
鲍鱼的诱惑     
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气候温和,阳光明媚,更吸引人的是她西濒太平洋,那平坦迤逦的沙滩,那一碧如洗的海水,不知陶醉了多少年轻人,招徕着几多游人客旅。一到海边,就让我想起了香港的海滩。不过,似乎和这儿比,香港的海滩不如这里的干净,也比这里拥挤嘈杂多了。  相似文献   

7.
那一年, 我14岁,他18岁.他叫宁彬.在一个夏天的黄昏,宁彬站在画室的台阶上,微笑着对我说了一句什么话,黄昏微凉的风吹起了他额前的发,夕阳下他的笑容里有一种儒雅和温和,没有道理的,我爱上了他.我们生活在这个很小的小镇上,连公交车也没有.我们学画的画室是这个地方唯一一个可以让喜欢画的学生们受一点正规美术训练的地方,是学校里的美术老师开的.宁彬学得很刻苦,对美术的悟性也很高;他文化课不是很好,美术是他出去的阶梯.而我则只是因为好奇,觉得好玩,我喜欢那种背着画夹,骑着自行车,在微熏的春风里出去写生的感觉.其实从小到大,我的功课一直特别好,文笔也好,是那种从小就被老师和家长宠着、每篇作文都会被用来做范文的好学生.大家都说,我将来一定会读一个好大学,我也知道,自己是一定会离开这个小地方的.  相似文献   

8.
小时候,牵着爸爸的手过马路,牵着爸爸的手走路--大手握小手,小手太小,握不住,大手太大,抓不住,于是,爸爸就给我一只手指,让我抓,我有时抓爸爸的大拇指,有时候握他的小手指,有时握他的无名指。多少年之后,温暖的记忆里,总有爸爸温暖的手指,那么暖,给我慈爱,给我安详,让我幸福成长。  相似文献   

9.
在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20多年来,我结识女作家数以百计,也评介了百余人,但为之评点出书并召开研讨会者,迄今唯尤今一人。因为我发现“尤今现象”,极具现实价值和深远意义。 为什么我这样看好尤今呢?因为她与众不同,一枝独秀,堪称完美,既有外在美,更有内在美,其文自然美。她不似三毛胜似三毛超越三毛;她代表文学新路向;她是回流潮中的一面旗帜;她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志在奉献;她的作品质量俱佳不写更累;她既爱新加坡也爱祖籍国是位双爱大赢家;她以苦为乐为荣,跑了8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了107本书;她坚持走…  相似文献   

10.
父亲的使命 1967年初的一个寒冷的日子,周(恩来)办公室来电说我父亲即将到来,要怀和我一起到澳门去接,然后陪他一起飞返北京。1956年以来,我们和父亲还没有见过面。 怀和我都搞不清楚他来干什么,我们猜想他可能是来接我们回去的。对他的历史我们虽然知道得清清楚楚,但对他的形象,尽管我搜索枯肠也还是模模糊糊。怀不无信心地预言,“我们会认出他的。”远离父亲如此之久,这时再去认他好像很别扭。 老赖开车送我到廖(承志)家去研究我父亲的旅程,在车上我尽力试图集中精力考虑必须商讨的问题,可是当我们接近廖家院子时…  相似文献   

11.
人生二题     
笼子里的生命1992年的世界爱鸟日,芬兰维多利亚国家公园应广大市民的要求,放飞了一只在笼中关了4年的秃鹰。事过3日,当那些爱鸟者还在为自己的善举津津乐道的时候,一位游客在距公园不远处的一个小山林里发现了这只秃鹰的尸体。解剖发现这只秃鹰是饿死的。秃鹰本来是一种非常凶悍的鹫科鸟类,它甚至能和美洲豹争食。然而,由于在宠中关得太久了,它失去了生存的能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的处境和宠子里的秃鹰差不多。本来血气方刚的大学生,只因一张报纸一杯茶的机关生活而失去锐气。本来想干一番事业的青年,只因得到一份高…  相似文献   

12.
他英俊,儒雅,有着不错的工作,是有口皆碑的好男人.没见过像他那样宠老婆的,外面的一切应酬统统推掉,每天下班就直接回家.  相似文献   

13.
雷景 《新青年》2007,(9):18-20
正确的人生?就是从来没有错误,没有挫折没,有失败的,完美人生。何柳出生在一个中等城市的小康之家,本着老话,女儿要宠着养的原则,何柳也弱柳扶风地长大。爸爸  相似文献   

14.
吉安 《新青年》2007,(6):9-10
1她生下来的时候,我就蹙了眉。她几乎汇集了父母所有的缺点:极淡极细的眉毛,小而无神的眼睛,大大的蒜头鼻子,头发少而黄,又略略地卷曲;O形腿,注定了不能穿漂亮的短裙,甚至一双有些粗糙的大脚,连高跟鞋都穿不上。但毕竟是自己的孩子,还是宠她爱她,尽可能地用外在的衣饰,弥补她小小的自尊。  相似文献   

15.
“圣地” 在我们开车穿过仰光街道时,我对怀说:“老天一直在哭。”天空阴沉,烟雨茫茫,但至少我们又顺利地到了地上,正驱车前往旅馆。想起前天晚上毁灭性的可怕梦景,那架飞机把我吓死了。 父亲最信任的两位助手乍伦和披实是我们的保护人。乍伦曾是父亲和中国驻仰光使馆的信使,传送周思来和父亲之间的来往信件。作为一个名记者,他为父亲的报纸工作了好多年。 唯独仰光的庙宇和白塔使我感觉到这个世界并不是完全陌生的。妇女系着桶裙,但我不知道男人为什么也系桶裙,我想还是泰国好多了。 那天下午很晚时,我们才来到仰光一家豪华的新…  相似文献   

16.
“又”是汉语中的一个常用副词,同时也是日语中的一个汉字,读作“”。尽管如此,两者在意思及用法上并不等同。“”是汉语“又”的基本译法,但由于汉语“又”具有更多的含义及使用方法,所以在日语中也有其他各种不同的译法。  相似文献   

17.
我的根     
友人要我写写北京,我有点发怵;友人说:“你就写你的根嘛!”我想了想,根好像在西城。于是,就出来这么个题目。  相似文献   

18.
雪后的感动     
初冬的一个早展,推开门窗,映入眼帘的房屋、树木……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哦!下雪了.这是入冬以来的第二场雪.地上的积雪有十几厘米厚呢。面对厚厚的积雪.我想起前些天那场小雪.是白天吧.洁白如玉的雷花轻轻地飘呀飘.落在地面上雪花就不见了.那消逝的雪花曾淡淡地掠过我的心中。  相似文献   

19.
在印度教有关“梵我合一”的最基本教义中,又包含着自我的内在区分以及自我之战的思想,而这揭示了终极实在的既内在统一又自我分离的“两极相通”的秘密。就此而言,印度教有关战争的思想首先具有一种宗教上的奥义,其次才具有其确定的世俗含义,并且两者之间并不存在一种直接的过渡。扩大到其他各大宗教(包括伊斯兰教)的经典,其中的战争用语及其近义词也大都首先具有一种宗教上的意蕴,我们不能将其直接理解成真实的人间战争并简单地运用于现实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20.
他说:“我是你心灵上的一颗树,你就是邪树上的一朵花”。那树是怎样的一颗树?它是怎佯生长起来的?邪花是怎样的一朵花?那花是美丽的还是快乐的?记得我的家乡有许多老核桃树,是本家的几位爷爷栽种的,从一棵小树苗,历经一百多年,现在邪树高高大大的,枝枝杈杈蓬蓬杂杂地伸展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