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胡少维 《政策》2005,(1):33-35
2004年,在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调控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宏观调控效果明显。总结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我们认为,2004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思路将在2005年延续下去,同时,随着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宏观经济政策操作上市场化色彩更浓、动用经济手段更多,调控政策更加稳健,政策与体制改革的结合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2.
在行政措施与市场化调控井举的共同作用下.2004年中国的宏观调控已经取得明显的效果.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利率等市场化调控手段的运用.到“管住土地.管紧信贷”的行政措施.2004年中国政府有效遏制了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使经济运行中不健康、不稳定因素得到抑制.薄弱环节得到加强.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平稳的发展势头.也为2005年的经济增长打下良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研究与交流》2005,(2):39-39
除了宏观经济的内在变量,影响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还包括经济政策。2004年是中国的“调控年”,2005年则被中央定义为“改革年”。因此企业家应该对可能出台的一系列改革举措有所准备。  相似文献   

4.
我国楼市带有浓厚的政策色彩,欲知后市如何,还需分析政策的来龙去脉。自2003年开始,我国房地产调控持续进行,其中2005--2007年尤甚。然而,调控效果却并不乐观,尤其是房价一直未能如愿稳住。2008年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低迷的双重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亦遭遇冷局,当年10月,楼市政策大变,一揽子刺激性措施陆续出台。  相似文献   

5.
闻载 《现代领导》2005,(9):12-13
房价居高不下,粮价震荡下跌,股价持续走熊,油价高歌猛进——在2005年上半年,四大经济“晴雨表”跌宕起伏,从未像今天这样惊心动魄。牵动百姓神经,考验政府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6.
唐茜 《今日广西》2007,(24):49-50
国务院召开会议听取北京市房地产市场调控隋况的汇报,曾培炎副总理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曾培炎副总理在讲话中指出,要继续贯彻国务院2005年“26号文”和2006年“37号文”部署,进一步落实调控措施,完善配套政策,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一是加大住房供应力度。落实好住房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新华社9月5日受权全文播发,以下简称《通知》),是继200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出台后,我国政府在土地管理和调控政策上的又一次重大调整。这次出台的土地调控新政策着重解决当前土地管理和调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本刊对此做较为详细的解读,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数字中国     
《时事报告》2005,(4):61-63
9.5% 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已初显成效,中国经济2004年增长9.5%,预计2005年增长8%左右。  相似文献   

9.
《当代广西》2004,(23):4-4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于2004年12月3日至5日在北京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05年我国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姜业庆 《半月谈》2005,(3):44-45
自去年年底中国9年来首次加息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年初再次发出信号:2005年我国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而央行最新发布的《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是实现我国利率改革目标的关键。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对百姓来说意味着什么?百姓将从中享受到哪些实惠?  相似文献   

11.
《当代广西》2006,(20):19-19
9月5日,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这是继200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出台后,我国政府在土地管理和调控政策上的又一次重大调整。土地调控新政着重解决当前土地管理和调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地方政府不能当“甩手掌柜”了  相似文献   

12.
(A)房价远没回到合理价位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14日上午答记者问时说,我最近出于一种责任感,把从2003年开始的房地产调控认真地同顾了一下。其实我们在2003年已经提出了6条调控措施,2005年又制定了国八条,2006年又制定了国六条。但是,为什么调控不见成效?群众也在责怪我们,说房价越调越高,政策不出中南海。我听到...  相似文献   

13.
“三高”经济值得复苏吗? 现在的舆论普遍认为中国的经济已经走出衰退进入复苏,基于这么一个判断,2010年的宏观经济调控重点也就从反衰退转到了反过热、反过剩、反通胀的思路上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更多地应该思考,到底应该复苏一个什么样的经济?从这个阶段来看,  相似文献   

14.
就业十题     
2005年,吉林省就业再就业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2005年全省就业再就业工作基本思路是:坚持一个主题——创业促就业,抓紧两个环节——扩大就业、调控失业,疏通三个渠道——省内就业、省外就业、境外就业,构筑四个体系——促进就业的组织领导体系、政策法规体系、资金保障体系和工作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
肖建龙 《小康》2006,(3):71-71
为保持GDP数据的历史可比性,国家统计局根据2005年12月最新经济普查数据,对1993~2004年的GDP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小康》独家推出1978~2005年中国GNP和GDP的增长对比表。  相似文献   

16.
傅白水 《今日浙江》2009,(22):26-27
在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和强有力的政府调控下,中国经济反转态势基本确立。面对中国经济的新一轮周期,曾创造了中国经济奇迹的浙江有可能、也有能力继续走在前列。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凋控思想和凋控方式的变革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这个变革过程是和我国经济体制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转轨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联系在一起的。经济调控方式的变化带来经济绩效的变化,同时也带给我们许多思考。  相似文献   

18.
进入2004年,我国实行的遏制投资过快增长的一系列政策逐渐发挥作用,到5月份.投资增速回落到基本正常的水平并带动工业生产稳中趋降。如果我国继续维持目前的调控力度,由投资拉动的本轮经济扩张有可能在今年中期基本结束,经济发展将进入稳定增长期。  相似文献   

19.
《观察与思考》2005,(3):16-19
改革攻坚   中国的老百姓哪有不关心自己国家的经济状况的?   2004年12月25日在北京召开的“2005年度改革形势分析会“,又是经济界的一声“报晓啼鸣“.多名经济、社会和政治学者提出,中国又处在了改革的关口.“2005年将是‘改革攻坚的关键一年‘“.我们由此看到,中国经济的那轮喷薄而出的红日,那驶向世界经济大海的桅杆,在改革攻坚的大旗下出现在世界的地平线.   ……  相似文献   

20.
张旭 《半月谈》2005,(1):79-81
2004年,世界经济取得了近30年以来的最快增长速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初步预测其增速在5%左右。对于2005年,IMF预测世界经济增速将适度回调.增幅在4.3%左右。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情况看,2005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几成定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