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赋起源历来众说纷纭,聚讼不已,主要原因是研究者把体制复杂的汉赋作为一个整体来观照。费振刚分汉赋为汉大赋、骚体赋、散文赋三类并各自溯源,然根据汉大赋在结构、文风、句式、主旨等方面对战国纵横家文的继承,汉大赋不是源于荀宋赋,而是源于战国纵横家文。汉大赋的产生,是汉初纵横家为了适应时局向辞赋家进行角色转换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周国柱 《青年论坛》2006,(5):120-122
战国时期群雄逐鹿,纵横家崛起。以苏秦、张仪为代表的纵横家,靠“三寸不烂之舌”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对社会、对历史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们各自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说服口才模式,直到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3.
余全介 《求索》2013,(3):63-66
汉初七十年间,专制松动,诸子复兴,儒生活动积极,从各个方面提升了儒家学术的社会地位,扩大了社会影响。汉初儒生的活动大致可以分为立功、立言、立体、著述、制作五类。与后世儒生相比,汉初儒生具有积极进取、思想包容、通权达变三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王天下"是儒家对于王朝兴替的解释和概括。从早期经典到孔孟荀再到汉初诸儒,"王天下"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和使命,经历了从"天命"到"人事"再回归"天命"的解释历程。在先秦儒者那里,"王天下"思想的道德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彰显。但这种解释,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汉初政治体系的需要。为了与汉初黄老之学在庙堂上一较长短,汉初诸儒对"王天下"作出了最为狭隘的阐发。虽然这样的解释与先秦儒学相违背,但也的确为汉代儒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5.
鬼谷子又名王诩,是战国时期的赵国人,生于公元前300年左右,道号鬼谷、玄微子,是战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纵横家。  相似文献   

6.
汉初政治上的修养生息、无为而治直接促使宽松、自由学术氛围的形成 ,诸子各派都获得了继战国之后的又一次长足发展。帝国政治的大统一催促了思想的大融合。通过博采众长、兼容并包及主体立场的几经转换 ,从《吕氏春秋》开始 ,中经《淮南子》,最终到董仲舒 ,汉初思想家对先秦尤其是百家争鸣时期各种思想资源的整合与吸纳方才完成 ,并在董仲舒这里开始了对儒学的全新打造。  相似文献   

7.
护法运动后,福建成为革命党和革命军的大本营和复兴基地。孙中山是援闽粤军的创建者,是与派系斗争中的纵横家,是闽南护法区“刷新政治”的推手,同时也是福建护法运动的终结者。  相似文献   

8.
春秋战国的外交经历了道义宣示向功利主义的转变过程。战国列强的残酷竞争,凸显了外交事务的重要性,带来了外交战略谋划和外交技巧的持续创新,出现了众多成功的外交活动范例。战国纵横家的外交活动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有待我们去深度挖掘。  相似文献   

9.
美国在南海问题上频频对我发难,从国防部长盖茨到国务卿希拉里,我副总长马晓天和外交部长杨洁篪分别进行了针对性的反驳。我们为他们在外交舞台上出色表现拍手叫好的同时,也在想,如果像战国时期的纵横家那样,靠三寸不烂之舌能把南海主权说回来,那就好了。  相似文献   

10.
《史记》反映出汉初存在父称子为"公"、师称生为"公"的两种特殊现象,其中《袁盎晁错列传》、《郦生陆贾列传》中的材料可以支持汉初存在父称子为"公"的现象,而《刘敬叔孙通列传》中的材料无法支撑汉初存在师称生为"公"的现象,补以《扁鹊仓公列传》证明之。父称子为"公"是由父亲愤懑和戏谑的消极情绪造成的,而老师称呼学生为"公"则是对于学生才华的肯定。造成这两种特殊现象的原因在于血缘等级的天然合法性,而这两种特殊现象的基础在于"公"称谓尊称性质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11.
《求索》2015,(0)
20世纪90年代初,为配合五强溪水电站工程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窑头古城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获得了一批珍贵的考古资料。城址位于窑头中段,北临沅水。城址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分布范围东西长约320、南北宽约250米,面积约80000平方米。出土遗物主要有板瓦、筒瓦和瓦当,陶鬲、盆、罐、瓮、豆及网坠等。在03T4中还出土了1枚铸有"元陵"二字的秦汉时期的烙马印。窑头古城的始建年代应在战国中期,废弃年代为汉初,其性质为战国至汉初的沅陵县城。  相似文献   

12.
陈抗行 《小康》2005,(3):3-3
电视剧《汉武大帝》的播出,将一个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形象推到当代观众面前。其实,对于汉武帝这个人,历来的评价并不一致。比如,他所推行的经济政策,身后就受到了强烈批评。公元前81年,即汉武帝死后6年,朝野爆发了一场超级大辩论,以桑弘羊为主的执政官员积极捍卫武帝的“盐铁官营政策”,一批标榜为“贤良文学”的读书人则激烈抨击这项政策是“与民争利”。学者恒宽记录了这次辩论,是为著名的《盐铁论》。这桩公案还要从汉初的时代背景说起。因为正是相对于汉初的文景之治,武帝的经济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汉初奉行黄老哲学,清静无为,与民休息,…  相似文献   

13.
吴发根 《今日浙江》2008,(18):62-62
据汉扬雄《解嘲》载:汉初萧何为丞相,制定律令制度,后曹参继萧何为相。曹参在任三年,按照萧何制定的法规治理国家,使西汉政局安定,经济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日渐改善。  相似文献   

14.
周子平  詹原 《传承》2009,(16):156-157
汉初政治家、思想家贾谊通过总结分析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极力主张德教治国的思想。虽然他没有明确提出尊儒的要求,但他强调崇六艺,兴礼乐,以礼教民,重视儒家思想对治国的作用,成为后来汉武帝重用儒术的先导,并且对后世统治者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孔令广 《传承》2008,(16):78-79
"得士则强,失士则亡"的战国法则对汉中央统治者应该说有影响,但是在汉初,士阶层选择的更多的效忠对象是诸侯王,而非汉中央政府。本文试图对这个原因作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汉初政治家、思想家贾谊通过总结分析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极力主张德教治国的思想.虽然他没有明确提出尊儒的要求,但他强调崇六艺,兴礼乐,以礼教民,重视儒家思想对治国的作用,成为后来汉武帝重用儒术的先导,并且对后世统治者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黄老学派作为先秦道家的一个分支,发展到汉朝具备了一些新的特点,它的法律思想主要包括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刑德兼行。它带有明显的各家思想合流和过渡性特征,因此成为汉初法律思想由尚法转为崇儒的关键环节。本文试图分析汉初黄老思想,期望对道家法律思想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得士则强,失士则亡"的战国法则对汉中央统治者应该说有影响,但是在汉初,士阶层选择的更多的效忠对象是诸侯王,而非汉中央政府.本文试图对这个原因作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识人与容人是企业人才选用的前提 人的素质不同,这叫做才;某种素质能胜任某种的工作,这就是"能"。胜任岗位要求人员有对应的才能:如果一个人的才和某个岗位要求的能力不匹配,那么,他就不能担任这个岗位,应该去匹配另外合适的岗位。纵横家刘邵在其《人物志》道出了人才选拔与任用的前提:了解人的偏才特征,容人所短,  相似文献   

20.
鬼谷子,堪称奇人。在史学家的视界里,他是战国时期纵横家的鼻祖,也是著名兵家孙膑和庞涓的老师;在中国民间,他被命相家奉为算命业的祖师。其撰写的《鬼谷子》更是部奇书,所阐述的观点和谋术,千百年来毁誉不一,褒之者扬于天,贬之者抑于渊,却仍是流传不绝且日见广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