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要靠压力出模式杨英口述龙年采访整理杨英,女,曾在上海《文汇报》干过七年经济采访,现在美国康州一所名牌大学读硕士,学业涉及国际经济与工商管理。中美两国经济生活的对照,使她感受颇深。下面是她对记者的谈话。在美国,我们这些留学生只要相聚,永恒的话题就是...  相似文献   

2.
《党政论坛》2012,(2):62-64
《历史决议》历经一年零三个月终于面世 1980年8月21日和23日,邓小平接受了以“提问尖锐,言辞泼辣,善于触及敏感问题”著称的意大利女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的采访。因为这次采访的主题是如何科学地评价毛泽东、维护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所以连邓小平本人也说是一次“考试”。  相似文献   

3.
有一天,《巴黎时报》记者采访了拿破仑之后,写下一篇人物通讯。其中有这么一句:“他矮矮的身材似乎变得高大起来。”  相似文献   

4.
<正>1981年6月,一位记者在采访中偶然得知,在20世纪30年代的天津,曾有一对革命夫妇在党最困难的时候,用亲生儿子换取革命经费。她感到非常震惊。这对夫妻是什么样的人,他们要鼓起多大的勇气才能做出牺牲孩子筹集经费的壮举。带着浓浓的钦佩之情,她想方设法联系到故事的男主人公高文华和他的女儿高平。此时,女主人公贾琏已经去世。当这位记者含泪写完的《埋藏在心底的秘密》一文发表后,高文华、贾琏夫妇的革命事迹被各大报刊纷纷报道。他们的革命故事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位读者。  相似文献   

5.
外国记者开始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下报道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愿成为他们“建设性的合作伙伴”1月1日,路透社以“北京一呼和浩特”电头发出一条稿件,时值《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下称《采访规定》)施行之日。新华社就此评论:“这条由两名外国记者分别在北京与呼和浩特采访完成的稿件,开创了新规定实施以来,外国媒体未  相似文献   

6.
丁洁,北京舞蹈学院中国青年舞蹈团演员。1988年在第二届全国舞蹈院校“桃李杯”赛中,以《木兰归》荣获中国古典第一名。1990年6月,24岁的丁洁在北京成功地举办了个人舞蹈晚会。 但采访丁洁并非易事,难就难在她不愿多谈、深谈,记者两次登门拜访,才“掏”出她如下一段心里话——  相似文献   

7.
也许是出于“旁观者清”、“兼听则明”,改革开放的前几年,曾有报家举办过“外国人看中国”的征文活动,其时,未知曾到过中国的意大利记者法拉齐这位外国人“对中国是何种观感”?然而前不久她再次来华说过的一席话,则给我留下较深印象。 法拉齐曾于1980年来过中国,去年她第二次来华时,对采访她的中国记者说:“我这次来看到变化了的中国,看到了许多欢乐,  相似文献   

8.
秦湖 《党政论坛》2013,(22):23-23
有一次,一位女政治家应邀参加首尔“六三”大厦举行的“支援麻风病人之夜”活动。作为一位重要人物,现场聚集了不少的记者和媒体,很多长枪短炮都把焦点对准了她。她微笑着走到孩子们中间,亲切地和孩子们一一握手。  相似文献   

9.
《民主》2017,(1)
<正>人物名片戚春兰,民进会员,苏州老万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2015年7月,在意大利米兰世界博览会上,戚春兰和她的团队设计的作品《锦绣苏州》受到意大利国家电视台等媒体的热捧。2016年9月,中国杭州G20峰会上,戚春兰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丝绸制品苏州的丝巾、手包套《合礼》被作为"国礼"赠送给与会的20国集团元首夫人们。  相似文献   

10.
邱雯 《侨园》2005,(2):32-33
她,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到达美国的外交官,作为中国首批常驻联合国代表团成员,亲眼目睹邓小平1974年在联合国大会讲演的盛况。她,在1978年中美建交谈判的艰难历程里,作为中方翻译,亲身经历了那艰苦卓绝的五个月。她,在邓小平与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两次极为精彩的对话中,有幸担任邓小平的英语译员。她,便是中国外交部前翻译室主任、驻卢森堡大使施燕华。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当我初次拜访老红军刘英同志时,老人的形象出乎我的意料:腰板挺直、步履矫健、精神矍铄,很难看出她已年逾9旬……看着刘英同志饱经风霜的脸庞和那依然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样子,不禁联想起美国女作家海伦·斯诺在《续西行漫记》一书中对她的描述:“洛甫(即张闻天同志)的太太刘英,是我们所能想到的身材顶矮小的人物,我简直想不透,她为什么在长征中,没有给大风刮走!她像知更鸟一样的活泼和伶俐……”这个问题,由美国记者索尔兹伯里于80年代倾听刘英同志讲述长征的经历后解答了,他了解到中国老一代共产党人执著的信念和百折不回、  相似文献   

12.
一条铺在冻土上,穿越高原野生动植物家园以及亚洲大江大河源头的特殊而敏感的铁路青藏铁路被称为“雪域天路”,她的修建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这条穿行在世界屋脊的铁路开通前夕,《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深入铁路沿线和相关研究机构进行采访,实地查看并向有关专家请教了读者关心的热点、敏感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六六不只是一名作家,更像一名"生活观察者",对于当代社会的热点和痛点,她乐于参与其中,感同身受,再把一切表达出来。5月31日,六六编剧并第一次担任制片人的新剧《女不强大天不容》(以下简称《女强》)开播,旋即引发关注。少妇闲来无事,网上溜溜"《女强》这部戏,不是我的故事,是我的感悟。"六六告诉记者,小的时候,她从没想过要成为女强人,成为行业里被人注意到的角色。"有个男人爱我,有个美满的家庭,这就是我全部的生活了。"随着岁月的推  相似文献   

14.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杂志已经创刊30年了。当初《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创刊时的情景,总像是昨天的事"。采访中国政研会离休干部吴素娟时,她这样对记者说。"我是最早到研究会的"1982年12月份,时年已经50多岁的吴素娟从《工人日报》来到了国家经委。当时中央准备召  相似文献   

15.
意大利外交部长朱利奥·安德烈奥蒂最近在接受本刊特约记者采访时,阐明了他对东西方关系的看法。下面是他对记者的谈话:  相似文献   

16.
《反腐倡廉采访札记》一文在本刊今年第26期刊出后,一些读者来信认为写得较真实,摆出了中央部委存在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希望记者再作后续报道。应编辑部约请,记者又作了采访撰成续篇。应被采访者的要求,援引前例,不披露受访者的单位和姓名。  相似文献   

17.
<正>"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站在客厅墙壁悬挂的《朱子治家格言》之前,鲐背之年的张骅朗朗而诵,这是她一生的真实写照。她说:"现在,我依然是5点左右起床,把里里外外收拾干净,开始一天的生活。"在北京市大兴区的家中,记者采访了张骅。她1947年被选为国民大会代表,参政议政43年。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桃李满园。曾任《中文大辞典》编纂兼发行经理,华冈(台北)书局总经理等职。丈夫周芳也是国大代表,两人在台湾生活了52年,条件优  相似文献   

18.
从《我的祖国》到《难忘今宵》,乔羽在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始终满腔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时代,他的歌传遍祖国大地,经久不衰。记者在一次会议上有幸采访了乔老。 记者:您在50年代曾当过县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也可以算是一名“老政工”了,对思想政治工作您是怎样看的?  相似文献   

19.
石岩  柴歌 《侨园》2011,(10)
“2011国际和平日纪念活动暨东北亚发展论坛”期间,本刊记者采访了出席活动的中共辽宁省委副书记夏德仁.接过记者递过的《侨园》杂志,夏书记立刻告诉记者说他知道《侨园》杂志.并回忆说他在任大连市委书记期间,曾经收到《侨园》杂志社长张兰政写给他的一封赞誉大连市文明城市建设的来信,后来,经过他批示的这封信还在大连的多家报纸头版全文发表了.  相似文献   

20.
魏莱 《党政论坛》2013,(2):36-36
日前,《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查尔斯·古德哈特,他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