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同关心的话题之一就是公务车改革。大家一致认为公务车消费成了一个“黑洞”。据调查显示,每年一辆公务车的运行成本(含司机工资、福利)至少在6万元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万元。地方公车消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在6%~12%之间,有些地方甚至更高。有资料表明,“八五”期间全国公车耗资720亿元,  相似文献   

2.
遗失声明     
张雅 《求贤》2008,(12):48-48
瑞典:几年前,瑞典财政部请来专家,设计了一套“公务车监控系统”,即在每辆公车上安装带公私双按钮的计程器和代码发射器。任何人用车,必须先按下其中一个按钮,车才能起动。随后,代码器就将该车的特定代码发往监控卫星,卫星再把代码及汽车所在的方位转向中央监控台。  相似文献   

3.
王春 《廉政瞭望》2010,(11):10-13
一年消耗4000亿元,三分之二被私用,“车轮上的腐败”备受诟病。取消公车,公务交通货币化,让公务车真正姓“公”……各地各部门在争议中试水公车改革。如何破解公车改革的阻力,走出公车改革、受挫,再改革、再受挫的怪圈,这已经成为公车改革中一道绕不过去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廉政瞭望》2017,(19):73-73
国庆休假期间,南江县纪委会同机关事务管理局、财政局等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明察暗访。检查组逐一核对38个单位的358辆公务车,同时深入到县域部分饭店和景区暗访,在主要路段监督检查,深入挖掘违规使用公车和公车私用等问题,实现公车监督检查全覆盖、无禁区、“不休假”。检查中发现未规范停放车辆2辆,未按规定张贴“公务用车”标识车辆2辆,均已移交相关部门核实并依规作出处理。  相似文献   

5.
开着公车外出私人应酬,动用公车办私事,诸如此类司空见惯的“车轮腐败”行为,眼下在湖南永州市成了“过街老鼠”。该市从5月1日起正式实施《关于机关单位公务用车管理的规定》,全市6000余台公务车按《规定》要求亮明身份,挂牌上岗,车窗右上角全部粘贴了黄色椭圆形的“公务车”标志,以方便接受社会监督。如有违反规定的车辆,由纪检监察机关通知财政部门对违规车每辆扣减单位行政经费3000元,通知交警部门扣车一个月,责令小车司机和单位车辆主管领导到纪检监察机关学习3天,司机待岗一个月,分管领导向纪检监察机关写出书面检讨。对遮盖公务车车…  相似文献   

6.
华山 《廉政瞭望》2010,(11):16-17
杭州车改,取消单位公务车,按级别发放车贴,车贴打入市民卡,不能变现;湖南车改,保留公车,给公务车贴标识,非工作时间,车辆入库。两种车改,风格迥异,但都在“公”字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7.
“公务车太多太滥了!”,在日前召开的广东省各界别政协委员座谈会上,省长黄华华表示,广东治堵不会限牌,要先拿“公车”开刀。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的公务用车(简称“公车”)制度源自前苏联实行的供给制,其特点是按干部级别配车。在公车制度建立的最初几十年里,车辆配备控制得较为严格。公车制度为公共部门的正常运转和高效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1984年,只有高级干部方可乘坐公车的规定取消,干部用车的基数陡然上升,问题也愈来愈突出。  相似文献   

9.
一、公车改革要驶离"特权车道",让内部监管与社会监督形成合力 (一)树立正确的公车观 树立正确的公车观,需要切实扭转把公车与待遇,特别是与特权联系起来的陈腐观念。一要真正认识到公务车就是代步的工具,公务车只能用于公务。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不断传出珠海、威海、成都等一些地方给公务员发公车补贴,北京等地也将出此“预案”的消息。此事发人深省。这一段时间,一发了之的公车补贴, 似乎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正在成为公务员翘首以望的惊喜。拿正在进行中的成都武侯区来说,卖摔公务车,采取货币发放、补贴到个人的形式。全面启动了公务车改革。其补贴按级别发放,逐级递减。局处级每月拿1600元,最低的办事员拿400元。不料,此方案一出台,争议  相似文献   

11.
2月22日,广州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苏志佳在该市“两会”上透露,最快将在今年6月对包括市管干部在内的全市公务车实行更严格的监督管理,其中一项是公车经批准后可以“私用”,但要收费,拟以每公里1.5~1.7元为标准。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4,(3):77-77
目前,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草案为官员公务用车“封顶”。这项草案规定俄罗斯官员用车档次与级别挂钩,80%以上官员配备公车不得超过120万卢布(约合22万元人民币),部长、州长、共和国总统等官员公车不得超过300万卢布(约合56万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3.
市县视窗     
正灵武市230辆公务车亮明"身份"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公车超标、公车私用、公车浪费已成为多地纪检监督部门和媒体曝光的热点。近日,灵武为全市230辆公务车张贴统一标志,亮明"身份"接受群众监督。灵武市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公务车后挡风玻璃右上角张贴醒目的标志。此标志由灵武市纪委统一发放,为黄色正方形,正面  相似文献   

14.
叶雷 《廉政瞭望》2008,(7):41-41
目前,中央有关部门印发《关于中央和国家机关深入开展节油节电活动的通知》,提出确保实现今年公务用车油耗减低20%、办公区节电5%的目标。从6月23日起,北京50%公务车将停驶。公车节油会不会演变成为一场雷声大雨点小的“节油节电秀”?  相似文献   

15.
从去年11月开始,江西省贵溪市纪委公务用车实行申请审核制度,公车使用统一调度:上班期间公务用车,由使用人提出申请并说明事由;节假日和下班时间,所有公车包括主要领导工作用车一律存放在市廉政教育基地,不得擅自使用。同时,为保证应急、办案用车,非工作日每天轮流安排两辆值班车辆。每天公车使用情况由办公室登记备案,例行检查。  相似文献   

16.
公车改革:蓄势待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车,这个源于苏联模式下的“特供品”,在经历大约半个世纪的无限风光后,其身上具有的厚重的计划经济烙印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人们已经习惯地把公车戏谑为“官车”———非官勿用,但对公车衍生出来的巨大的经济重负并不习惯。数据表明:截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约有350万辆公车,包括司勤人员在内每年耗用约3000亿元人民币;在职务消费中,车辆消费占单位行政经费的90%左右;公车每万里使用成本高出社会车辆5-10倍;公务车使用中,公用占1/3、干部私用占1/3、司机私用占1/3。公车不“公”日益严重。犤1犦面对如此重负的公车,还有眷顾的必要吗?公…  相似文献   

17.
<正>一年消耗4000亿元,三分之二被私用,"车轮上的腐败"备受诟病。取消公车,公务交通货币化,让公务车真正姓"公"……各地各部门在争议中试水公车改革。如何破解公车改革的阻力,走出公车改革、受挫,再改革、再受挫的怪圈,这已经成为公车  相似文献   

18.
为狠刹公车私用、领导干部私驾公车以及干部、司机酒后驾车这股歪风,松原市纪委打出一套整治公务车的组合拳。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各地积极尝试公车改革,侧重点各异。 一、货币化改革 办法:取消机关一般公务用车,按月按人发放交通费用补贴。车改后因公用车时,可通过公交车、出租车或公车服务中心车辆等方式解决。  相似文献   

20.
“公车公用,私事一律不用”□付晓华“司机”这个行当,在当今社会可算是个热门职业。有人觉得当司机潇洒自在,个人用车也方便,还时不时能捞点儿“外快”。可是在中国石化公司前郭炼油厂供水车间,共产党员吕志强却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规矩:既然我是为公家开车,就只能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