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南昌,简称洪,地处江西省北部、赣江下游,江西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2200多年的建城史,一直都是府、州、省、道治所。南昌市一座"英雄城",这里有多处革命纪念场所。方志敏烈士陵园1934年11月初,方志敏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1935年1月29日在怀玉山不幸被俘。当时两个国民党士兵搜遍方志敏全身,除了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诚如方志敏所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  相似文献   

2.
1935年8月,方志敏在南昌惨遭蒋介石杀害,年仅36岁。毛泽东得知噩耗十分悲痛。全国解放后,他仍常常叨念着这位杰出的闽浙皖赣根据地创始人、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纯生前撰文回忆道:“毛主席多次对我说过:方志敏牺牲了,很可惜,是王明路线断送了他……”汪东兴近年也撰文说,毛主席常常怀念方志敏,称赞他是“有勇气、有志气而且是很有才华的共产党人,他死的伟大,我很怀念他。” 毛泽东对方志敏的情感何以如此深沉笃厚?翻开历史卷册,我们不难发现,他们俩不仅仅是一般志同道合的共产党人,而且每当革命的转折关头都具有类同的远见卓识。在大革命的浪潮中,在土地革命的烽烟中,他们志相同,心相通。并肩战斗锻铸了他们的挚情厚谊。 一、在农民问题上, 毛泽东与方志敏早有共识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期,全国各地涌现了不少农民运动领袖,其中最杰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毛泽东、彭湃、方志敏等共产党人了。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方志敏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方志敏同志是我们党的骄傲,人民的骄傲。在他身上体现的崇高品格和浩然正气,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为学习和纪念方志敏同志,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革命前辈的崇高精神,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和江西省方志敏研究会编辑了《方志敏全集》(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全集》)  相似文献   

4.
江西戈阳县有一座纪念馆,馆前建有一座雕像,雕像是一位身披大衣的男子,昂首挺胸于天地间,眺望远方的眼神中充满坚毅和温情——坚毅彰显着他对中国革命的信心,温情缘于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这就是方志敏。方志敏1899年8月出生在江西上饶市戈阳县漆工镇,在他的回忆中,无论是满清的统治时期还是辛亥革命后的民国时期,故乡一直处于"黑暗"中。他降生于"黑暗",成长于"黑暗",但并没有屈从于"黑暗",反而树立了打破"黑暗"的远大理想。  相似文献   

5.
张斌 《党史文苑》2008,(5):16-19
1935年,北上抗日先遣队失败,方志敏英勇牺牲,赣东北人民为革命付出了沉痛代价。继方志敏后的一代赣东北人并没有消沉,为中国革命继续做着伟大的贡献。1949年,赣东北的几千知识青年,为了理想和革命,为了贵州人民的翻身解放和开发建设,他们西进贵州扎根乌江苗岭,艰苦奋斗,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是建设社会主义新贵州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相似文献   

6.
一篇《清贫》影响了几代中国人,教育着无数后人。它的作者方志敏烈士,在1935年8月被蒋介石亲自下令杀害了。烈士的遗骨被埋何处?在过去许多年里,一直成为敌人留给我们的一个疑问和秘密,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这个疑问才被一一解答。 党和人民并没有忘记方志敏这位红军的早期创始  相似文献   

7.
1935年6月23日,南昌国民党监狱阴暗的囚室内,方志敏满怀悲愤写下了《记胡海、娄梦侠、谢名仁三同志的死》一文,称赞他们"临难不屈,悲壮就死,不愧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方志敏为什么这样高度赞扬同狱难友胡海、娄梦侠、谢名仁呢?这里面隐藏着三位革命英烈从事革命斗争的曲折动人的英勇事迹。胡海:敦厚质朴、精明灵活的土地部长胡海,1901年生于江西省吉安县(现青原区)东固一个贫农家庭。1927年2月参加了东固农民协  相似文献   

8.
清贫之碑     
方志敏在被捕后,敌兵饿狼一样把他浑身搜了一遍,没有搜出一个铜板。对方实在不能理解这个共产党的大官。方志敏预感到生命行将结束,就提笔为我们留下一篇文章:《清贫》。  相似文献   

9.
<正>邵式平和方志敏都是中共早期革命斗争的优秀领导人。从少小密切交往的校园,到历经无数生死考验的战场,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同学情、战友义。方志敏在狱中遗著中称自读高小始"在校得与邵式平同志认识,三年同班,朝夕不离,情投志合,结为至友"。邵式平在缅怀追思方志敏的文章中也写道:"平与志敏幼为生死莫逆之交,共同在革命火线斗争中,相知最深,爱最重。"正如老一辈革命家、方志敏和邵式平的老战友方志纯说的那样,邵式平与方志敏之间是"20年的手足之情、30年的眷恋之情"。  相似文献   

10.
1935年,北上抗日先遣队失败,方志敏英勇牺牲,赣东北人民为革命付出了沉痛代价。继方志敏后的一代赣东北人并没有消沉,为中国革命继续做着伟大的贡献。1949年,赣东北的几千知识青年,为了理想和革命,为了贵州人民的翻身解放和开发建设,他们西进贵州扎根乌江苗岭,艰苦奋斗,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清贫之碑     
方志敏在被捕后,敌兵饿狼一样把他浑身搜了一遍,没有搜出一个铜板。对方实在不能理解这个共产党的大官。方志敏预感到生命行将结束,就提笔为我们留下一篇文章:《清贫》。  相似文献   

12.
正方志敏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杰出代表,学习和研究方志敏、弘扬方志敏精神,对当前正在开展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配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加大对方志敏精神的研究和宣传力度,提升其影响力,江西省方志敏研究会和中共万年县委将于2014年7月底8月初在江西万年联合举办"弘扬方志敏精神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学术研讨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1.研讨征文主题及主要内容。以"弘扬方志敏精神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主题开展研讨,自拟题目撰写文章。  相似文献   

13.
正1935年,方志敏英勇就义时,只有36岁。他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却是巨大的。他领导创建了赣东北根据地和红十军,把马克思主义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根据地。他在狱中用敌人提供劝降的纸笔,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我从事革命斗争的概述》等动人篇章,饱含着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方志敏以共产党人高尚廉洁的品格,始终站在党和人  相似文献   

14.
正革命先烈方志敏,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光辉的革命实践及历史业绩早已永垂青史,他给后人留下的《可爱的中国》等十几万字的狱中著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精神文化遗产。"可爱的中国"几乎成为方志敏特有的文化符号,永远散发着时代的正能量,影响和激励着后人。笔者以方志敏家乡党史工作者的亲身经历以及所见所闻,与读者们分享几则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15.
<正>方志敏纪念馆位于江西省弋阳县城北面峨眉嘴山顶,又称"弋阳革命烈士纪念馆",1978年落成,2004年改扩建后重新开放。前广场上,大理石雕刻的方志敏塑像肃穆庄严,基座刻有毛泽东亲笔题写的"方志敏烈士"5个大字。底座上刻有叶剑英挽方志敏的一首诗:"血染东南半壁红,忍将奇绩作奇功。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纪念馆后为烈士陵园。方志敏纪念馆内设有4室1厅,正厅设有灵堂,灵堂  相似文献   

16.
2009年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创始人方志敏同志诞辰110周年。为了更好地学习、研究、弘扬方志敏精神,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江西省社联、江西省方志敏研究会联合开展"纪念方志敏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的征文活动,有关事项如下:一、征文参考选题1、方志敏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方志敏、北上抗日先遣队与长征的关系是学术界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肯定方志敏等领导的北上抗日先遣队揭开长征序幕的历史地位;用具体的历史事实说明他们策应中央主力红军战略转移及其对铸就"长征精神"作出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与方志敏都出生在十九世纪末的中国农村,方志敏比毛泽东小6岁。他们二人作为我党、我军早期的卓越领导人,都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毛泽东和方志敏之间似乎存在着令人称道的“缘分”,在许多地方两人都有着极为相似的经历:二十世纪初,  相似文献   

19.
方志敏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清贫思想和朴素生活,是共产党人崇高精神的体现,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及共产党人浩然正气的象征。 清贫思想和朴素生活是党的优良传统 方志敏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他在《清贫》一文中说自己“从没有奢侈过”,以至在被捕时,两个国军士兵搜遍他全身一无所获,怀疑“像你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在方志敏看来,  相似文献   

20.
<正>创造性地开创"方志敏式"根据地模式"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李文林式"这三种革命根据地模式,是毛泽东在1930年1月给林彪的信中提出来的。"方志敏式"是以弋阳、横峰两县边界的磨盘山为中心,在没有正规军队帮助的情况下,先依靠农民革命武装发动起义,然后再创建正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