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范蠡与肥城     
杜尊春  邓凡玉 《春秋》2011,(2):52-54
范蠡,字少们,春秋后期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商业鼻祖。他前半生辅佐越王勾践兴越灭吴,后半生浮海出齐、耕于辫畔,为避为官之扰来到今肥城陶山一带,自渭“陶朱公”。最终“卒于陶”,并葬于陶山。  相似文献   

2.
《春秋》1997,(2)
最近,肥城陶山范蠡墓、范蠡祠整修一新,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观瞻。范蠡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经商有术的实业家。据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范蠡事越王勾践,即苦身戮力,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竞灭吴,报会稽之耻,止渡兵于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治  相似文献   

3.
定陶县位于鲁西南平原,因陶朱公范蠡曾泛舟于此而得名。陶朱公曾“大富于天下“并广散钱财于贫民颇受当地人敬仰。沧海桑田、人事皆非,昔日富庶的定陶现在辉煌不再,成为“欠发达地  相似文献   

4.
提起西施,人們不僅會聯想到風光如畫、馳名海內外的杭州西子湖,喜愛文學的朋友們,還會吟誦起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詩句: “西施越溪女,出自苧蘿山。秀色掩古今,荷花羞玉颜。”至於人們由西施會回憶起那個膾炙人口的“吳越春秋”的歷史故事、想到當代傑出話劇《膽劍篇》、《吳王金戈越王劍》,以及陶朱公即范蠡的那段傳奇,就更不在話下了。  相似文献   

5.
“西湖一杰”张苍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破家亡欲何之, 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 乾坤半壁岳家祠。惭将赤手分三席, 敢向丹心借一枝。他日素车东浙路, 怒涛岂必属鸱夷。  相似文献   

6.
从夷到洋商称谓的时代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洋商”这个词,是西洋商人的节略语。最早出现于19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至七八十年代则较广泛地使用。此前,来自遐方的西方人“一体被中国人看作是夷人”。如称欧洲人为“红毛夷”、“白夷”、“英夷”、“法夷”、“米夷”等。称外国商船为“夷船”、“夷舶”、“夷艘”等,洋官为“夷酋”,外侨住房为“夷房”,租界为“夷场”,洋商为“夷商”。为什么将西洋商人以“夷”视之?以往有的论者据字义上考证,认定“夷”并无褒贬之意,但“洋”与“大”相通,“洋洋乎大哉”,褒意明显,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实际上,“夷”是对异族或外…  相似文献   

7.
《楚辞、天问》:“鸱龟曳衔,鲧何听焉?顺欲成功,帝何刑焉?”前人对“鸱龟”句的注释各持己见:如王逸《楚辞章句》认为,系指鲧治水不成,尧乃放杀之羽山,飞鸟水虫曳衔而食之。这显然是望文生意,并无根据。朱熹《楚辞集注》认为,“详其文势,当与下文应龙相似,谓鲧听鸱龟曳衔之计而败其事。”这看法是有创见的,但他却又不能正确对待鸱龟的含义,以为鸱龟而能献曳衔之计,不过是“无稽之谈”。林云铭《楚辞灯》则认为是象征“障堤绵亘,若鸱龟之曳尾相衔者。然此出于同事者之谋,但鲧误听耳。”这看法提出了鲧筑堤导水的方法系“出于同事者之谋”,可与朱熹的说法互相阐发:但他也不能正确对待  相似文献   

8.
布依族来源于古代的“濮越人”(pu~(42)?jei~(42))或“濮夷”(pu~(42)?ji~(22)),(晋)《华阳国志》曰:“南中在昔盖夷越之地。” 又曰:“历夏、商、周,武王代纣,蜀与焉。其地东接于巴,南接于越,北与秦分,西奄峨嶓。地称天府……,”“南中” 即今之贵州省、云南省及四川省南部,这一地区自周代以前历来都住着越人。该书对“夷越”这一人们共同体,同时称之为“夷濮”。《后汉书》则称之为“夷僚”。可见“夷越”、“夷濮”、“夷僚”都是古代布依族先民的不同称谓。  相似文献   

9.
关注     
《政协天地》2009,(12):35-35
四次错失良机 温家宝总理在纪念中科院60周年时指出,中华民族近代四次错失科技革命的良机:第一次是当欧洲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时候.我们正处于“康乾盛世”,从“天朝上国”的自尊,到发布“禁海令”,中国通往世界的大门被关上。第二次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洋务派发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自强运动,  相似文献   

10.
在冀中平原蠡县,不仅有许多关于范蠡在蠡县留史村经商(皮革)的传说。而且一部名为《范蠡与西施》的电视剧,更将范蠡和西施在此经营皮革业的故事演绎得美丽动人。改革开放初期。蠡县籍著名作家梁斌还曾题诗:“自打范蠡过留史,天下皮毛第一家”,悬挂在县城通往皮毛重镇留史的公路上。由于范蠡的影响所及.上个世纪90年代初,县有关部门干脆将县城内一条东西大街更名为“范蠡路”.彰显着范蠡与蠡县非同一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今日浙江》2007,(7):F0003-F0003
浙江省洞头县第一中学是省二级重点中学,创办于1956年,坐落在省级风景区“百岛之县”——洞头。学校依山傍海,风景秀丽,2001年被评为温州市文  相似文献   

12.
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建州的漳州,是当之无愧的历史文化名城。明朝隆庆年间,漳州便因月港(今龙海海澄)的对外贸易,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镇,与广州并称为“东方大港”,也是中国最兴旺的商业和手工业城市之一。当年,九龙江边货船穿梭往来,商贾云集,“涨潮声中万国商”,月港及附近地区“朝夕皆海供,酬酢皆夷产”,就是漳州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3.
商圣范蠡     
佚名 《协商论坛》2007,(8):55-56
范蠡,春秋末期的政治家和大商人。字少伯,楚国宛城三户(南阳)人。曾扶助越王勾践灭吴后辞官入齐、陶、卢等处,经商赢利巨万,成了中国的大商人。每到一处发财后,都把大部分资财散发给好友和乡邻们,人们把他奉为财神。范蠡青年时和宛令文种入越后,深得  相似文献   

14.
文化需要漫长的积累过程,文化建设特别不适宜“大生产运动”。“大动作”“大手笔”貌似“疾雷破山”,“飘风振海”,其结果可能是满目疮痍,惨不忍睹。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夷夏观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夷夏观的两个命题“夷夏有别”和“夷夏一家”不是对立的。主张民族压迫、论证政权合理性、维护国家统一以及封建化是二者共同的政治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许可 《黄埔》2006,(2):48-49
“水无心而宛转,山有色而环围。穷幽深而不尽,坐石上以忘归。”这是宋代王安石的诗句,它生动地表现出安徽省潜山县境内天柱山的奇景胜境。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南巡时,登山拜岳,封天柱山为“南岳”,民间又称“万岁山”。后来,隋文帝志在南疆,改封湖南衡山为“南岳”,天柱山就一直  相似文献   

17.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的瑶族山瑶支系,是清雍正年间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平果、田东、德保等地迁来,部分从越南迁入,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富宁山瑶又称“过山瑶”,自称“亚”,语言属汉藏语系苗语支,不能与瑶族靛瑶、板瑶两个支系互通语言,  相似文献   

18.
朱亚夫 《今日上海》2012,(10):22-25
众所周知,上海以海著称,但也不是无山可觅。此山便是余山,余山地区是上海仅有的山林胜地,是上海历史文化的发祥地。“余山拾翠”就是以山林之秀入选新“沪上八景”的。  相似文献   

19.
相傳當年八仙之一呂洞賓,曾四次到達長江口黃海灘賣藥。他的藥有神效,總能使病者起死回生。他隱居陶村,與鶴結伴,飲百壺酒而不醉;因而這個與上海遙遙相對的地方,便得名爲“呂四”。沉睡千年的天然良港素有“黃海明珠”之稱的呂四港,位於江蘇省北部啓東市,南有上海港,西有南通港。擁有港外篠蛎娣e達一點一萬平方海里,是我國馳名中外的四大漁港之一。這兒水溫、鹽度適中,餌料和浮游生物豐富,正是多種水族迴游、棲息、覓食、繁殖、生長的理想場所,所以水生物達兩千餘種,僅各種經濟魚類就達二百多種,年產海  相似文献   

20.
【场景回放】南通,大江之尾海之端,素有“江海门户”之称。五山地区滨江片区拥江揽海,烟波浩渺,黄泥山、马鞍山、狼山、剑山、军山五山威临江畔、叠翠连绵,沿江岸线14公里是长江南通段重要的生态涵养区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水源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