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陈胜,字涉,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史记·陈涉世家》中对他有两段精彩的描写。一段是: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相似文献   

2.
孔子谓子夏曰:“商,汝知君之为君乎?”子夏曰:“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孔子曰:“商,汝知之矣!”《尸子》佚文(子夏:姓卜名商,春秋末期人,孔子的学生)  相似文献   

3.
正《晏子春秋》记载:"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南橘北枳的典故说明,外部环境影响人,也造就人。实践证明,优良从政环境产生好干部,恶劣从政环境则易滋生"坏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这既是对当前党的建设历史规律的准确把握,又是对培养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的深刻洞察。从政环境是干部成长的"水土"。有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4.
一家房地产开发商把所开发的商品房品牌确定为“快乐无穷大”,想来是为了摆脱动辄号称“花园”、“广场”的命名风气,别出心裁,颇为有趣。人的生活是否幸福,究竟以什么为衡量的标准?名声?地位?财富?健康?各人取舍不同,当然,也有想“鱼”与“熊掌”兼得的。不过,现在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把“安康”作为普适性标准——生活在和平环境里,有一份安稳的工作(如有一桩自己喜欢的事业更好),身体健康,人际和谐,则幸哉福哉。这是从总体上说。从人的心理角度看,人的生命其实是存在于连续不断的情绪之中,甚至于在睡眠时,潜意识里的情…  相似文献   

5.
难和易     
东明 《前线》1962,(18)
清朝的彭端淑写过一篇“为学一首示子侄”的文字,谈到难和易的问题。他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  相似文献   

6.
儒家"慎独"伦理精神与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的契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道德主要是一种自律性道德。从儒家伦理思想中发掘出与网络特点相契合的、具有现代价值的“慎独”精神,对于强化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儒家“慎独”精神的现实道德价值“慎独”是儒家所提出的一种道德修养方法和道德境界,其核心是要求人们善自独处。《大学》说:“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中庸》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程蒙端曰:“幽隐细微,必慎其几,是曰慎独…  相似文献   

7.
朱健国 《唯实》2007,(4):94-95
李斯先生,近日在电视剧《秦始皇》中又见到尔,幸乎不幸乎?与《史记》中一笔带过不同,尔在剧中反复几次向秦始皇秘书赵高感叹自己从“厕鼠”变“仓鼠”的喜悦,殊为令人深思———虽然先生留在《古文观止》中的名篇是《谏逐客书》,其实真正的独创性思想是“仓鼠论”:“人之贤不肖  相似文献   

8.
共享,即共同享有。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发展水平上,对共享发展的认识和诉求也会不同。古人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不患寡而患不均”,“苟富贵,勿相忘”。这是古代中国人关于共享观念的朴素认识。  相似文献   

9.
时下,伴随着反腐力度的加大,一些腐败分子不断被挖出、绳之以法。人们在谈及“落马”者的原因时,常常发出“都是因为有了权力的缘故”的感慨,似乎是权力的存在导致了腐败分子的堕落。真是权力之过吗?《说苑》中记载,古代魏国公子魏牟向穰侯魏冉说:“君知夫官不与势期,而势自至乎?势不与富期,而富自至乎?富不与贵期,而贵自至乎?贵不与骄期,而骄自至乎?骄不与罪期,而罪自至乎?罪不与死期,而死自至乎?”这一描述正好阐释了一些人的蜕变过程:官位即使不与权势相约,当了官权势也会自己找上门来,有了权势,金钱富贵也会不期而至,随即骄横罪孽也来,到了这个地步,被绳之以法,甚至被处以极刑,也同样难免了。远的不说,就当今社会中的一些腐  相似文献   

10.
正相濡是一种艰难和温馨,是应该永远温习的宝贵精神资源;相忘是一种豁达和天真,是种更加开阔朗健的大境界。相濡乎,相忘乎?这是人生况味的几大悖论之一。小时候读到"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故事,不懂也不太明白,开始受感动是后来读鲁迅的《题芥子园画谱》。《题芥子园画谱》是鲁迅1935年题在《芥子园画谱》一书扉页上的一首诗,用来赠给他的妻子许广平女士的。诗的首句就是"十年携手共危艰",十年了,我们手拉  相似文献   

11.
<正>《晏子春秋》中记载:"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南橘北枳的典故说明,外部环境影响事物、也造就事物。实践证明,优良从政环境产生好干部,恶劣从政环境则易滋生"坏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这既是对当前党的建设历史规律的准确把握,又是对培养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的深刻洞察。  相似文献   

12.
知乎上有过这样一个问题:"遇到不好的人和事,应该怎么办?"点赞最高的一个回答这样写道:"远离他们,及时止损。"生活中难免会遇到糟心的人和事。这些事往往分辨不出黑白,争吵不出结果;有些人往往喜欢胡搅蛮缠,毫无底线。如果和这些人和事一一计较,最后不但浪费了时间,还会让自己变得浑身戾气。  相似文献   

13.
与人为善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与人为善是一种崇高的道德修养,我国人民历来把它视为君子之美德。正如孟子在《公孙丑》篇中所说“: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在孟子看来,君子之品行没有比与人为善更为高尚的了。与人为善来自《孟子·公孙丑》篇中讲的一个故事:子路是孔子的学生,道  相似文献   

14.
马远 《前线》2021,(4):I0001-I0001
《论语》中记载孔子让弟子述志,子路说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这位还讲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万世师表”可谓是以山水之美启人心智、育人仁德的祖师爷。所以,早在1906年德国席勒的“美育”概念引入中国之初,王国维就写下《孔子之美育主义》一文,提出孔子教人是“始于美育,终于美育”的观点:“孔子之教人,于诗乐外,尤使人玩天然之美。故习礼于树下,言志于农山,游于舞雩,叹于川上,使门弟子言志,独与曾点。”  相似文献   

15.
<正>《史记·循吏列传》中有一个“公仪休相鲁而嗜鱼”的故事。说的是春秋时鲁国的宰相公仪休,特别喜欢吃鱼。鲁国的很多人,都争相买鱼送给他,但公仪休却一条都不接受。他的弟弟问他:“你这么喜欢吃鱼,为什么别人送鱼却不要?”公仪休回答:“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免于相,则虽嗜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  相似文献   

16.
正之 《前线》2013,(11):81-81
古人在论述文学与时代的关系时说:“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认为文学与文风的发展变化,和时代状况及社会政治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古人把这种对应关系提到了相当的高度,把文风视为社会政治的“睛雨表”,于是就有“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虽然把文风和社会生活直接对应起来有夸大的嫌疑,但文风如同时代的皮肤一般,可以反映政治状况、社会习俗、官吏的工作作风等丰富内容则是有其合理之处的。  相似文献   

17.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舞台,刘翔的舞台是田径场,章子怡的舞台是表演台,李嘉诚的舞台是商界……当然,我们中的多数只是普通人,或许不会像他们那般星光灿烂,但是只有适合自己的,  相似文献   

18.
道德人生     
荀子说过,人伦道德乃为人之本,“为人,人也;舍之,禽兽也”。唐朝思想家李翔说: “人之于万物,一物也,其所以异于禽兽虫鱼者,岂非道德之性乎哉?”由此看来,为德与否,或有德与否,实关乎为人与否,或有否人性的根本问题。人类从来就把有德性的生活或生活的道德当成了人生不可或缺的内涵,从而创造了自身绵延不息的美德生活传统。 古人云: “百行以德为首。”雨果有句  相似文献   

19.
以贤为宝     
《史记》田齐世家:威王二十四年,与魏(惠)王会田(畋)于郊。魏王问曰:“王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梁王(魏自惠王迁都大梁因一号为梁)曰:“若寡人国小也,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君)奈何以万乘之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上十二  相似文献   

20.
江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发表后,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其中最引人瞩目的问题,就是根据我国社会阶层构成发生变化的实际,把包括私营企业主在内的“六类人员”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这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绝大多数人对此持赞成和肯定态度,但也有极少数同志存在思想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之一:私营企业主都有剥削行为,我们不应该吸收剥削分子入党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往往把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私营企业主与旧社会的资本家混同起来,没有弄清二者的本质区别。第一,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私营企业主与旧社会的资本家产生的社会环境不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淮南子》)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要求用时代的眼光判别事物,遵循一切以时间、地点和历史条件为转移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私营企业主诞生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政策的产物。他们大多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他们大多来自工人、农民、科技人员、党政机关干部或原国营企业领导,既是资本和资产的拥有者,又是普通劳动者,其经济活动是在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国家机关的严格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