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词解释     
《前线》1961,(22)
“防止政治性暴力行为法案”:这是日本池田政府为了进一步镇压日本人民反美爱国正义斗争,以便加速复活日本军国主义,加强美日“安全条约”体制,而制定的一项法西斯法案。池田政府纵容暴徒杀害了社会党书记浅沼稻次郎,然后利用群众提出的严惩暴徒的要求,以取缔暴徒为借口,向国会提出了这个“法案”。“法案”的第一条指明,其镇压对象就是  相似文献   

2.
百村 《党史纵横》2008,(6):57-60
在中国长大成人,现已年逾八旬的日中协成员山边悠喜子鼎力组织反战运动,真情相助中国受日军遗弃化武伤害者跨国诉讼第一案,为维护世界和平、推进日中友好,谱写了一曲正义之歌。  相似文献   

3.
我1908年出生于日本京都府。小学毕业后当过木工,制做木屐出卖。后来应征入伍当宪兵。1933年4月侵略中国,先后在中国东北沈阳、通化、吉林、敦化、长春等地的宪兵队服兵役。1945年日本战败时,我是长春伪新京宪兵分队的庶务班长,军衔为宪兵准尉。1945年秋,被苏军逮捕,送到西伯利亚关押。1950年7月被引渡回中国,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1956年8月,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鉴于我在关押期间认罪态度较好,有悔改表现,决定不予起诉,即日释放遣返回到日本。回国后我参加了中国归还者联络会,为反战和平及日中友好…  相似文献   

4.
1987年7月,中国和日本部分历史学者在日本京都和东京举行了《卢沟桥事变50周年日中学术讨论会》。在京都的讨论会上,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作了题为《近代日本历史上的日中战争》的学术报告,系统论述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相似文献   

5.
钟祖 《党建文汇》2008,(2):18-18
日本媒体今年1月10日报道说,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1月9日收到了来自中国政府的邀请,在今年8月奥运会期间访问北京。今年76岁的石原曾多次发表对中国不太友好的言论,是日本“中国威胁论”的领唱者之一,甚至曾扬言抵制北京奥运。对于他收到来自中国的邀请,日本右翼媒体《产经新闻》表示“令人称奇”。  相似文献   

6.
2005年5月19日,本多立太郎踏上了卢沟桥。这是他此生第4次“谢罪之旅”,很可能也是最后一次。 4月,中日关系再一次陷入紧张状态后,他写信给北京的朋友说:“为了日中两国年轻一代的友好,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到中国来谢罪。我是当年  相似文献   

7.
中日关系史上的新一页 成立只有一个多月的田中内阁,表现出了政治家的勇气和果决精神,毅然摒弃前任佐藤内阁的对华政策,把促进日中友好、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的主张付诸行动。 在这个期间,为了准备中日两国领导人的会谈,周恩来这时虽已发现身患癌症,但仍事无巨细,昼夜操劳。当年参与准备工作的外交部长姬鹏飞回忆道:“总理指定我、  相似文献   

8.
正比兰德拉国王是在尼泊尔享有崇高威望的政治家,为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付出了毕生精力。他在位数十年,对中国十分友好,为中尼友好合作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国人民真诚的朋友。我同他的接触和交往长达30多年,在我出使尼泊尔期间更同他保持了非常密切的关系。果断剿灭西藏叛匪频繁访华凸显友好  相似文献   

9.
陈独秀在中国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首先体现在从五四运动到第一次大革命期间,他对传播和实践社会主义所作的贡献;其次体现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对苏联社会主义的分析与反思.陈独秀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是中国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0.
年初,我和市委宣传部张振华同志带着本市燕京杯少儿书法绘画比赛的三位优胜者,赴北海道首府札幌参加日本第25届书道新年试笔展,进行交流、访问。在这期间,接触了不少北海道书法界人士和书法爱好者,感受到了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也感受到日本  相似文献   

11.
1987年初。寻找赵尚志头颅之事突然有了转机。一位从事战争史研究的日本女学者山崎枝子从日本东京来到黑龙江佳木斯,亲自去梧桐河察看了赵尚志牺牲的地方。山崎枝子是一位对中国友好、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正义学者。在哈尔滨期间,她采访了抗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李登辉之所以奉行"台独"路线,在于他家庭背景中孕生的日本情结,并通过六次修宪,证明在他主政期间大力推进的"台湾化"、"本土化"运动,正是日本殖民者当年实行的"皇民化"运动的经验翻版.同时对"后李登辉时代"各派政治势力的统独立场、力量比较及可能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裴华 《党史纵横》2004,(9):30-31
二阶堂进曾被胡耀邦称为“三老”,即日本政界的元老、自民党的元老和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日本自1955年以来由自民党长期执政,自民党内的派系斗争构成日本政治的一大特点。二阶堂进在党内派系上属“星期四俱乐部”(田中角荣派),他对田中角荣非常忠实,其口头禅是:“惟一的兴趣便是田中。”田中内阁成立时,二阶堂进出任内阁官房长官。并于1972年9月,随田中首相和大平正芳外相来华访问,实现了日中邦交正常化。二阶堂进后来改任自民党干事长,铃木善幸组阁时,被任命为自民党总务会长、干事长兼田中派会长。中曾根康弘内阁期间,又出任自民党副总裁至…  相似文献   

14.
叶介甫 《党史纵览》2013,(11):38-44
许崇智是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之一,他官任广东国民政府军事部部长、粤军总司令,国民革命军上将.而他的堂侄许卓却走上一条与许崇智不同的道路。1922年,许卓中学毕业后,被许崇智送到日本士官军校深造、在日本学习期间,许卓看到了日本军国主义的黑暗统治和侵略中国的狼子野心,激起了他对帝国主义的仇恨,便放弃了在日本的学习,于1923年返回祖国。但国内军阀混战、国弱民贫的现实,又使他义愤异常。后来,在广州、香港工人革命运动的影响下.  相似文献   

15.
蒋丰 《党史纵览》2013,(5):54-54
日中恢复邦交已经41年了,两国很多的年轻人都已经把这段往事给忘记了。作为田中角荣的女儿,我(田中真纪子,下同)了解父亲为恢复日中邦交而产生的烦恼,仍然记得那段辗转反侧的岁月。40多年前,日本和台湾之间有《日华和平条约》。当时,"亲台派"在日本自民党里占据主流,日本和台湾断绝关系,可以说是无法想像的。与此同时,日本对中国大陆的情况完全不了解。  相似文献   

16.
宫崎寅藏为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功,从而推动亚洲被压迫国家的革命运动的发展,与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并肩战斗,无私奉献,长达20余年之久,并始终与孙中山保持了牢不可破的诚挚友谊。他不仅是使孙中山革命事业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胜利的推动者,也是中日友好的典范。一、为中国革命聚集力量宫崎寅藏原名虎藏,别名宫崎滔天.1871年1月23日生于日本熊本县玉名郡荒尾村的一个下级武士家庭。由于几个哥哥都是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积极参加者,所以使他在青年时代便酷爱自由民权,关心亚洲各国的革命事业,深感亚洲的兴衰在很大程…  相似文献   

17.
新华 《党建文汇》2006,(10):17-17
9月20日,1954年出生的安倍晋三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中获胜,26日获得国会通过,成为日本新首相。安倍的外祖父岸信介曾作为战犯被关押,出狱后出任日本首相。他曾推动修改日美安保条约,甚至有人称他为“昭和的妖怪”。而安倍称他最尊重的政治家就是岸信介。事实上,在9月11日自民党总裁选举的公开讨论会上,安倍在辩论亚洲外交政策时强调,文件决定一切,“中国区分(侵华)战争发动者与普通日本国民的文件没有留下来”,“把日本国民分成两种,那可能只是中方的理解”。而这“带有阶级史观”。分析人士认为,他的说法“脱离了迄今为止日中外交的常识,有可能打开日中间的‘潘多拉盒子’,给今后的日中关系投下阴影”。  相似文献   

18.
在中日友好交往史上,值得称颂的事情很多,其中日本人铃江言一在中国工运史上的活动颇有传奇色彩。关于他,现在我国知道的人甚少,但在日本他的名气是很大的。近年来,研究他的文章、专著一再出现,他的著作也被一版再版。这样一位中国人民的朋友,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也不会忘记他。  相似文献   

19.
赫鲁晓夫,对于生活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在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期间,他三次访华,与中国结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既有对华友好的一面,也有结怨的一面.可以说,三次访华的曲折经历、是是非非,折射出建国后中苏两国一段特殊而又复杂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一部分在华日人有识之士、觉悟了的日本士兵和日俘直接加入到中国人民的抗日行列,先后建立了日本士兵觉醒联盟、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日本人民解放联盟等反战团体,成立了日本工农学校,开展了有组织的反战斗争,形成了世界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在华日本人民反战运动。本文从下述几个方面,对这一运动的概况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