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充分运用文化外交开创我国外交新局面,成为我国展现自己独特文化价值理念、特色发展道路、树立大国形象的有效方式。早在新中国建立时期,文化外交就已受到我国领导人的重视,在国际周边环境对我国不利的情况下,毛泽东运用文化外交打开了我国外交新局面。因此研究毛泽东的文化外交智慧不仅是对我国开展文化外交工作经验的总结,更会给我国今后的文化外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让文化外交成为连接中国梦和世界梦的桥梁,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内外政策的理解和认同。  相似文献   

2.
文化外交是传播国家或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国家外交战略目标的有效手段,对于国家形象塑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文化外交与国家形象的内涵及内在联系出发,分析我国以文化外交塑造国家形象的现实状况,建议通过创新文化外交管理制度、提高对外文化传播能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等方式开展文化外交活动,以更好地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全球化背景下,文化成为影响国家外交的核心因素。以文化为内容和手段的文化外交以其柔性特质从外交舞台的幕后走向台前,成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充分运用文化外交开创我国外交新局面,用文化软实力塑造中国负责任大国新形象,开启自信、务实文化外交新范式,体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风范,在国际上掀起一股外交"中国风",开启了中国外交新时代,为中国梦的实现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中华文化的感召力和吸引力、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国际影响力是我国重要的软实力。制度、文化、外交 (行为 )三位一体 ,紧密联系。社会制度是核心 ,文化是支撑 ,外交是手段 ,构成了我国对外政治斗争的强大力量 ,对当前国际政治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我们的国际政治战略是 ,维护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以中华文化为支撑 ,充分施展外交手段 ,最大限度地实现我国的国家权益。  相似文献   

5.
文化外交理论研究是推进文化外交实践顺利进行的保证。主权国家的外交是否因文化的介入而使其政治色彩大大淡化,文化外交是否能够摆脱意识形态的束缚,及文化外交未来的发展是否导致普世文化等,是深化文化外交研究必须解决、澄清的问题。这对一个国家成功实施文化外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经济外交是二战后兴起的一种具有当代特色的新外交形式。经济外交现正成为我国外交战略的重要选择,我国进入了多元化经济外交战略时代。这一战略具体表现为:包括经济利益目标、安全与政治利益目标和文化利益目标的利益目标多元化;包括以政府为代表的第一轨道外交和以从事跨国经贸活动的企业为代表的第二轨道外交的参与角色多元化;包括双边经济外交、区域多边经济外交和全球多边经济外交的外交模式多元化。  相似文献   

7.
论文化外交     
文化外交与对外宣传、公共外交和价值观外交不同,它是以一国政府为主体,在思想、教育、文化等领域,基于主体的平等性、方式的对等性和相互性、内容的相对真实性、目标的长远性,对他国开展的持续性的人员交流、文化传播和思想沟通,以渐进实现国家软实力提升和文化推广等目的的活动。人文外交是中国特色的文化外交概念,强调包容与和谐以及以人为本,人文外交尚有待于进一步充实和发展。文化外交可分为思想外交、文明外交和文艺外交三个层次,其中思想外交效力最强,是文化外交的核心。近代世界历史表明西方在全球政治中的霸权地位离不开西方思想的扩张和征服,各种反抗努力的失败更显示了思想外交的强大力量。中国应该吸取历史经验,通过参与和推动思想和价值观的国际讨论、整合制度资源、集中力量服务思想外交、大力开展学术外交等方式加强文化外交,提升中国软实力,实现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8.
文化外交在国际外交战略中的双重效应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叶宏 《理论前沿》2009,(13):28-29
在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下,文化外交在一国实现其国际战略目标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它与传统的经济外交、军事外交、政治外交相比更具柔性化的特色。当然在具体实施中文化外交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正负双重效应。因而,对文化外交的双重效应进行辩证地分析,有利于我们加深对文化外交的认识,同时也能为我们探索如何应对文化外交双重效应的有效路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文化外交是周恩来外交遗产中的宝贵财富.作为新中国首任外交部长,周恩来创造性地运用多样化的文化载体,开展卓有成效的文化外交,为塑造新中国形象、改善国际舆论、打开新中国外交局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认为周恩来的文化外交为今天中国文化外交的开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即:文化外交的有效开展,在个体层面上要求外交官既要具有高度民族文化自觉,又能够对外国文化抱持开放和宽容的态度,在国家层面上则要求淡化意识形态,要求国内政治和文化环境的配套和支持.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环境下的中国文化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清敏 《外交评论》2006,78(1):36-43
适应后冷战结时期经济全球化在上层建筑层面的文化领域的影响和反映,中国提出和采取了一系列的对内、对外政策的主张和行动,勾勒出后冷战时期中国文化外交的轮廓和内容。包括对内巩固传统文化,丰富中国文化;对外参与和利用国际多边机制,推动文化保护、交流与合作;并在国际上主张文化多样性,开展文化外交。文化外交正丰富和充实着中国的总体外交,赋予中国外交更多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