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千年来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形成的基本荣辱观念,在老百姓的心中迄今都没有坍塌,更何况国人把知荣知辱、修身养性都吊到了“治国、平天下”的高度,还有哪个人不知荣不知辱的呢?知荣知辱用老百姓的话往白了说一点儿,就是做人是要脸要皮的,国人就怕别人说自己没脸没皮。丢了面子,用宋丹丹的名言说就是“伤自尊了”,那是相当地有辱人格的事。但是,一个人的荣辱在当今已有了不同的评判标准,比如有人官当大了,能出国考察,能为人摆平“违规违法”的事儿,这在相当一部分人的眼中是荣耀;比如人家三口人,三部车,一个男人五个“情人”,那是人家的荣华;…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就像是一个大舞台,在这个大舞台上,每个人的角色是不一样的,这种不一样体现出了社会的分工。由于分工的不同,每个人所做的事情也就会有差别。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有些人却利用这种差别做起了道德文章。“党务工作很清贫,但很高尚”、“外事工作很辛苦,但很高尚”,等等,这已经成了一些人的口头禅,无论是从媒体上,还是从生活中,我们都能经常读到或听到这类口头禅。一些人对鲁迅的评价与这类口头禅具有同样的意味。鲁迅弃医从文,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一件事,有人在评价这件事时就用“鲁迅放弃医学转而从事更能拯救国人灵魂的文学”来说明…  相似文献   

3.
古书上记载着这样一则真实的故事,说的是郑板桥在当县令吋,经常微服私访。有一年春节,他看到一户人家贴了一副奇怪的对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郑板桥看后微微一笑,令差役取来白米和衣物送去。主人叩头谢恩。有人问其缘由。郑板桥说:“这户人家缺一(衣)  相似文献   

4.
说情者戒     
一位当了6年基层纪检书记的同志,每每谈起处理违纪案例时,总是感慨万千,觉得最令他头痛的莫过于事情刚开始处理,说情的人就踏破了门坎。有一次处理一名村支部书记贪污受贿的问题,前来说情的人,打来的说情电话就达十余次,什么“这位村书记的某亲戚是县里的大干部”,什么“人家是初犯,数目又较小,算了吧” 等等。的确,在查纠违纪案件过程中,诸如此类“上班有人‘围’,吃饭有人‘陪’,开会有人等,走路有人追”的说情现象着实令人痛恨,它不仅影响工作秩序,也扰乱了生活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其恶果是不言而喻的。但“河有两岸,事有两面”。单单去埋怨、愤恨说情者,把责任完全归咎于说情者一方,似乎又有些欠公允、失偏颇。  相似文献   

5.
人活这辈子,要想真干成一两件事,或认真地做几十年人,头一条当然是必须有极力想干、努力去干的事,但我认为与这一条同等重要乃至比这条还重要的是另一条:必须有绝对不想干也绝对不去干的事。难在“绝对”。世上的大多数人都是想当“全可人儿”,即在诸方面都有福气的人。例如眼下,有人就盼着当这样的人:一边下着海,哗啦哗啦地挣钱;一边写着文学作品,成为名作家;一边到大学兼  相似文献   

6.
最近,河北某县出了一件怪事,财政局大楼上出现一面“照妖镜”,成了该县一景。原来,该局前任领导班子中先后有两名官员“犯事”进了监狱,现任领导为保平安无事,请来风水先生“勘查破解”。风水先生说,问题就出在对面县农行的那座高楼上,人家是七层楼,你是四层楼,财政局的“灵气”都让人家给压住了。这位“高人”给出了破解的方法,摆一面“照妖镜”,让它面朝农行的高楼,把邪气反射回去,再放一个石狮,威镇威镇。于是,这两件“宝物”便落户财政局的楼顶之上。无独有偶,山西某县县委大院,前些时挖出一批“升官符”,也很让人开…  相似文献   

7.
《北京政协》1997年第6期刊登了王春瑜的《哀“南昌”》一文,读后觉得很好,讲出了许多人都想讲的话。其实,在这件事发生的当时,我军高层领导干部中就有人对于将南昌号军舰作为实弹射击的靶标击沉于黄河口,持怀疑态度,特别是自从打捞中山舰的消息传开之后,更是众议纷纭了。我认为,讲我们的同志不懂历史和不尊重历史,这是讲中了的。  相似文献   

8.
在美籍华人画家陈锦芳看来,艺术是一件“掏心肺的事”,从立志创作100幅与世博会相关的油画开始,这件“掏心肺的事”,成了他吃饭睡觉之外的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9.
方块 《人民公安》2006,(17):10-10
大肚子弥勒佛为什么笑口常开?就因为世间可笑的人和事层出不穷。比如说去年“卖月球土地”一事就比我们常说的“开国际玩笑”高一级,人家开的是“外层空间玩笑”;再比如“筹措4500亿美元收购美孚石油公司”的大话竟出自京城一家小公司经理之口。假如弥勒佛能听到前不久成都美女  相似文献   

10.
电话轶趣     
白茫茫 《云南人大》2008,(12):46-46
改革开放以前。家乡还没有光缆、程控,所以打电话是一件十分辛苦而费神的事。那时,家庭电话是绝大多数人不敢问津的奢侈品。在人们心目中。电话属于“公家”,寻常人家如果有谁申请安装电话,一定会成为单位的头条新闻,手机就更不用说了。所以,早些年出现的砖头样的“大哥大”。喊出一万两万或三万的天价时,立刻成了企业家、大老板磅礴大气的身份的象征。  相似文献   

11.
王希泉 《人民公安》2008,(13):46-48
家里的事他从来不敢出面,他怕人家知道他的警察身份,说他怎样怎样,其实不只这一件事,家里的事从来没管过,一切都让老婆出面,老婆说他:什么事也指望不上你,当所长也是纸老虎。  相似文献   

12.
写下这个题目,让人有点费解,其实一说也就都知道了,就是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人便会送你一件“白穿”的衣服。当然不会是什么西服,或皮衣那么高档的物件。所送的大都是一些短衫,或比短衫还要短的不带领子的“和尚领”和小背心。人家送了,你是不好意思不穿的。尤其在咱中国,从老祖宗那里就讲个勤俭持家。上小学时,就告诉你“汗滴禾下土”,逼得你要把饭碗舔干净。你怎敢把人家白送的衣服扔了呢,那不成了狼心狗肺!只是,这些小背心上都有字,哪能白穿呢,不是白穿的。天下没有白吃的宴席,当然更不会有白送的衣服。为此我背过“矿泉…  相似文献   

13.
前些天,本刊记者打电话到某民主党派,询问该党派今年5月到某市联系定点支援的事情进行得怎么样了。电话的另一端这样告知:“人家说现在抽不出空来谈支援的事,过一段时间再说。”由这件事,笔者又联想到今年早些时候随统战部领导到某地为农工民主党四川省委联系定点支...  相似文献   

14.
唐鸿 《北京观察》2013,(11):67-69
这个电影能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影片,首先这当然是一件非常令人开心的事,可也许有人也会说“你们踩着点儿了”。但是,我们是用真诚拍的,是用艺术手段诠释的.没有想那么多,这些观众看了电影会明白的。  相似文献   

15.
《大连干部学刊》2012,28(4):63-63
2010年美国最高法院判定,企业的选举献金可不设上限。这就为“权钱政治”大开方便之门。没有钱,政客无法竞选。拿了谁的钱,就得为谁服务。西方甚至有人比喻说:“金钱是民主的母乳。”美国的院外活动势力十分活跃,那是在合法地进行见不得人的勾当。这样的民主制度,从程序上看,似乎很民主,但这种民主给广大老百姓带来什么呢?中国俚语说得好:“吃了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软。”这可是真理。  相似文献   

16.
倘若有件很重要的事要 办,每个人确定“某 人”会去做,任何人都可以完成这件事,但结果是“没有人”去做。这种情况常常在企业里发生。 当然“某人”生气了,因为这应该是“每个人”的事,“每个人”认为“任何人”都可以做,但是“没有人”了解“每个人”都不想做。最后结  相似文献   

17.
<正>我生长在江门农村,自幼顽皮,在一次和同学打闹时不慎摔断了左手,没想到医院的一个失误竟然让这只手慢慢枯萎,最终残疾。祸不单行,两年后一个不小心我又摔坏了右手。当时年纪还小,只知道手没人家好看没人家力气大。可有一天,父母的议论让我突然明白了这件事对我有多重要。我害怕了,就拼命地锻炼。左手已经彻底废了,我就练右手,每天三次单手吊环,伤处那种撕心裂肺的疼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  相似文献   

18.
<正> 西方有句话,叫做:不做总统,可以去做广告人。按照西方的政治体制,总统是经过竞选产生的政务官,而广告人自然就是商人了;但是没有人会认为总统和广告人之间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鸿沟,因为两者都是一种职业,即便是有人当了总统,在任期届满之后去当广告人也不会有人认为是件奇怪的事。但在中国,官员下海却依然是媒体炒作的热点,依然是老百姓街头巷尾、茶前饭后的谈资。温州事件与建湖现象“我轻轻地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就是吴敏一版的“再别温州”。4月20日,吴  相似文献   

19.
拿自己说事     
李彬 《现代领导》2006,(5):23-23
有两件事激起思绪,总是挥之不去。一件事是浙江卫视访谈节目采访获得剑桥大学“荣誉博士”的金庸先生,金庸先生谈到年至耄重选择读书时,他讲了这样的话:“我在浙江大学担任文学院院长.人家说我学问不好,不够做院长。别人指责我,我不能反驳.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自己的学问。”另一件事是外交部长李肇星在给中直机关作中日关系形势报告时,他回忆起童年在腔东农村老家,老母亲领着他东躲西藏,生怕被日本鬼子抓走的场景,几十年过去了,  相似文献   

20.
《新东方》2006,(1):43-43
《宋稗类钞》中载有这样一件事:宋朝有个名叫苏掖的常州人,官至州县监察官。他家中十分有钱,但却非常吝啬,为了少付一分钱,他会与人争得面红耳赤。他还最会趁别人困窘危急之时,压低对方急于出售的房产、地产及其他物品的价格,从而牟取暴利。有一次,他准备买下一户破产人家的别墅,竭力压低房价,为此与对方争执不休。他儿子在旁看不下去了,忍不住发话道:“爸爸,您还是多给人家一点钱吧!说不定将来哪一天,我们儿孙辈会出于无奈而卖掉这座别墅,希望那时也有人给个好价钱。”苏掖听儿子这么一说,又吃惊,又羞愧,从此开始有所醒悟了。一个优秀的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