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意产业”的本质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国内许多人对“创意产业”的认识至今仍模糊不清,对其本质特征和产业特点还缺少规律性的把握,本文在认真分析当今世界主流创意产业理论的基础上,全面而深入地研究了创意产业的概念、本质、特征及产业特点;对“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和“内容产业”进行了辨析,以便充实我国的创意产业理论,促进创意经济的提升,使理论和实践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海红 《前沿》2012,(14):85-86
“创意具有裂变效应,一盎司创意能够带来无以数计的商业利益、商业奇迹.”比尔·盖茨的上述论断充分说明了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国创意产业有很大发展,尤其是在香港、台湾地区,创意文化产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在国内,创意产业也已经形成一定的集群.上海、深圳、成都、北京等城市积极推动创意型行业的发展,正在建立一批具有开创意义的创意产业园区.本文在国内外的创意产业园区的轨迹基础上,来探讨吉林省创意产业园区建立的价值和内容,以期实现创意产业园区在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带动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翁卫军 《今日浙江》2008,(19):52-53
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近年来创意产业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蓬勃发展,方兴未艾。如美国把创意产业定义为“版权产业”,日本称之为“内容产业”,而在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则结合自身经济社会的发展特点,把创意产业称为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的当今时代,面对“新经济、互联网”、“高通胀、高物价”的挑战,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开辟增长新蓝海,对于杭州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筠 《两岸关系》2009,(12):34-35
“前十年是中国经济崛起的时代,后十年是中国文化与创意崛起的时代。”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创意司代司长迪米特·甘特雪夫说。 “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中国一个领先的产业,北京的文博会是最好的证明。”世界地球基金会理事会联合创始人、联合国前副秘书长莫里斯·斯特朗说。  相似文献   

5.
南京发展创意文化产业优势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这是今天美国从硅谷到华尔街的流行语。但是长期以来,人们的很多聪明才智没能获得充分开发。上个世纪末在发达国家发展知识经济的过程中,对当代经济真正财富来源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其结果,就是把发展创意产业提到政府决策上,提出“创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这已经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所证明。吉林省产业集群的发展刚刚起步,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遵循产业集群规律,转换体制机制,促进产业组织的转型;注意培养“内生”为主、“外生”为辅的产业集群;选择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模式,并且要关注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跨界联系,以此促进吉林省产业集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产业升级视角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创意产业对产业的升级和发展具有巨大影响,基于我国目前的国情,大力发掘制造业中的文化创意因素,以文化创意来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培育属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当前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重要意义之所在。为顺应产业升级趋势,我们应制定相应的战略来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一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文化;二是促使创意产业集聚,发挥规模经济效应;三是加快引进和培育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四是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最后是政府的积极推动和政策创新。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十一五”规划将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明确的发展目标,提出“制定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地方法规和优惠政策,打破行业垄断,鼓励资源重组,强化资金扶持,重点发展六大文化创意产业”的具体发展方向。这是首都文化经济建设中具有特定内涵和时代意义的发展目标,也是极富实践要求的工作任务,因此值得全社会、尤其首  相似文献   

9.
创意经济的国外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创意产业自上世纪90年代作为一个新的产业概念被提出以来,得到很多国家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重视,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创意产业发展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意产业是新兴产业,也是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武汉独特的人文魅力和文化资源,是发展武汉创意产业的不竭源泉。为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武汉不仅应成为“制造业大市”、“现代服务业强市”,还应率先建设“创造大市”,构建未来的“创意之都”。  相似文献   

11.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化、信息化时代,如何在资源有限的客观制约下发展经济,成为各国各地区关注的焦点,文化创意产业正好迎合了这一要求。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早,已累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祖国大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借鉴。  相似文献   

12.
文化创意产业是当前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形态,已经成为多数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目前国内各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很不均衡,北京、上海、深圳走在前列,湖南、浙江处于中游,而湖北相对落后,这与湖北雄厚的产业基础和文化底蕴极不相称,也与中部经济中心的地位极不匹配,为此,湖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应在承接东南沿海的战略转移、继续保持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重要地位的同时,重点发展现代传媒业、出版发行业、设计服务业、文化旅游业、动漫游戏业,在一带两圈空间上布局多个各具特色的创意产业聚集区,并且政府要分批次确认和挂牌,通过刺激消费和生产更具竞争力的精神消费产品两个途径来促进湖北的创意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振鹏  王玲 《前沿》2009,(4):59-64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城市之间新一轮竞争的焦点。济南作为山东的省会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与威胁同在。济南文化创意产业走“政府宏观政策引导,加强区域合作,集约化发展”路径,优化发展环境,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形成产业集聚,加快人才培养,树立新型人才观念,在发展中不断摸索,就能走出一条适合济南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语     
<正>“媒介即人的延伸”,这是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提出的著名论断,而被定义为“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的新媒介,更将这一“人的延伸”扩展至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借助日新月异的科技手段,对文化资源进行传承、创造、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渗透当下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广播影视、动漫游戏、表演艺术、工艺设计、广告装潢等。表面看来,“乱花渐欲迷人眼”,事实上,尽管文化创意产业有层出不穷的外在形式,但其核心仍然在于对媒介的运用,以及对文化的挖掘和开发。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赵弘、梁昊光在介绍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总体发展情况及发展特点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16.
创意产业的中国之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扬 《小康》2006,(2):48-50
“资本和技术主宰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这句从美国硅谷到华尔街的流行语,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共鸣——韩国打出了“资源有限,创意无限”的标语;日本喊出了“创意关系到国家兴亡”的口号。如今,刚刚开始播种的中国“创意产业基地”,能否收获创意的硕果?  相似文献   

17.
今年1月17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上海视察8号桥创意产业集聚区时指出:“创意产业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要进一步做好园区规划,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努力营造创新氛围,真正把创意产业培育成经济发展的新亮点。”这更加坚定了上海发展文化和创意产业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18.
强新星 《前进论坛》2014,(10):35-35
<正>近年来,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产业在泉州逐渐兴起,特别是在2013年,我市获评全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而就目前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而言,仍需进一步发展。为此建议:1.促进科技与文化创意产业相融合。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根基和灵魂。创意与科技相互结合是今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它一方面将极大地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科技含量,创新产业业态和形式,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附加值;另一方面也将使高科技找到新的应用领域,提升科技产品的  相似文献   

19.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朝阳产业,具有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高整合性、节能无污染的特点,符合"两型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均衡发展的新型业态。本课题组通过对洪山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主要做法、比较优势、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研究,就如何结合自身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创意资源,提出了加快发展洪山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对策建议,以共同探索具有武汉特点的创意产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创意人才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从发展创意产业的视角.对文化创意人才的概念及特质加以界定.并对影响创意人才开发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根据创意人才特质和创意产业发展需求构建创意人才开发机制.提出推进创意人才开发机制良好运行的保障措施.对我国发展创意产业.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