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君毅认为,人文是在与非人文、超人文、次人文、反人文的斗争和融摄中形成和发展的。中国文化根本上是一以儒家为主流的“人文中心”的文化,它源于周之礼乐文化,自觉于孔子的传承和反省,并经历了汉代重历史精神、魏晋重艺术精神、隋唐重宗教精神、宋明重哲学精神、清代重科学精神等阶段和形态。由于儒家人文精神的融摄性和全面性,它在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未来的发展中将必然居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2.
唐先生认为,以儒家人文精神为核心的中国文化精神在未来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中必然担当起神圣道统的责任。中国未来文化的发展,要充分保持儒家人文精神,并以之融摄中西方一切文化形态、文化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一方面使中华人文精神得以真正传承和扩充,另一方面克服西方文化所固有的弊端而使世界文化得以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哲学对传统形而上学,尤其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展开了深刻的批判,把传统哲学的消解为现实的归属,从而合乎其然地引出实践本体的预设。预设马克思哲学实践本体后,不仅从现实层面取得了突破口,同时,也为理论逻辑批判打下了坚实基础,从而走向更彻底的唯物主义。实践本体的设定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性研究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进而为马克思哲学在当代哲学潮流中打开一条生存论哲学之道。  相似文献   

4.
信息收集和贮存是搞好《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的必要条件。信息收集不但指对学生已有情况要掌握,还要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争取教育的主动权和高效应。信息加工和传递是搞好《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的关键。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考虑青少年对伟人感兴趣的特点,寓教学目的于趣味之中。  相似文献   

5.
形而上学问题在当代英美哲学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与传统哲学不同,现代英美哲学对待形而上学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是以实在论和以实在论的形式出现的,这就使得形而上学在英美哲学中具有了不同于欧洲大陆哲学的特点;同时,也使得哲学家们对形而上学在当代英美哲学中的复兴有了新的解释.本文在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间论战的背景中,通过阐述它们在"实在是超验的吗"、"世界是什么"、"知识来自何处"等问题上的对立观点,揭示形而上学在当代英美哲学中的意义,由此重新解释形而上学的现代表征.  相似文献   

6.
唐君毅先生认为,中国文化精神的重建及中国未来文化的创造,必须是在自作主宰的基础上于学理上、精神上、观念上、思想上将中西方文化精神全盘打通、涵盖融摄,再综合创造。大体上,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建立起自己立根立足的超越理想和理性心灵;明了各种西方文化精神形态赖以成立的共同理念基础;反求诸已以寻找我们欲学习的西方文化精神的内在根据以达合内外之道;充量理解西方文化精神的基础上重建中国纯粹精神文化、中国社会文化精神以及中国社会生活等。  相似文献   

7.
艾思奇的《大众哲学》率先在当代中国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道路,对丰富、发展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重要贡献。它体现出的理论与实际、哲学与群众、思想与时代相结合的精神,对于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启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应坚持群众路线,立足于群众的思维习惯和实际进行普及宣传;必须与时俱进,关注和解决时代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必须提升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矛盾论》的思想方法就是党的思想路线,其写作目的在于从哲学高度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因而是中国革命的理性写意和实践写实的辩证统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哲学经典。今天,我们重读哲学经典《实践论》《矛盾论》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我们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书写改革开放历史新篇章。  相似文献   

9.
相对来说,阐述毛泽东思想内涵的最完善文本要数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了。然而田克勤在其主编的《毛泽东思想概论》教材中却把《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当作是迄今为止阐述毛泽东思想内涵的最完善文本。本文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妥的。这是因为,十二大党章从革命和建设两个阶段概括了毛泽东思想内涵。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阐述毛泽东思想内涵时只是提到了革命时期的毛泽东思想,没有提到建设时期的毛泽东思想。这即是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阐述的毛泽东思想内涵不够全面。因而,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作为阐述毛泽东思想内涵的最完善文本是不大不妥的。在确定毛泽东思想内涵文本问题上,建议教材主编要对教材作些修改。  相似文献   

10.
《法化学概论》是对刑事科学技术最新成果的高度概述。该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有助于通过加强专业文献尤其是注重英文资料阅读,使学生加深对该学科的认知理解,通过强化继续学习,动态跟踪学科发展,不断更新技术应用,更好地服务公安实战。  相似文献   

11.
《实践论》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样,反对离开以实践为基础的主客体关系抽象地把握哲学基本问题,主张在主客体关系内部建立主客体之间的真善美的静态统一,自由和必然的动态统一;主张通过实践而不是通过思辨或推理,来确证彼岸世界的存在,建立以范畴演变史为形态的哲学世界观。这样的哲学,只能是唯物主义的实践哲学或实践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思想史上的主要著作之一,对于理解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马克思实现其哲学世界观转变和创新的重要铺垫。以往国内外学界对这一文本的哲学内涵重视不够,这要求我们重新对文本进行细致解读,并提出一个重要观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不仅是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学说和法哲学的系统批判,更重要的是对黑格尔国家哲学背后的逻辑方法和哲学体系的批判,是对黑格尔泛逻辑夸大普遍的、神秘主义的批判。其中一般哲学世界观是前提性、更高层次的东西。正是在对黑格尔一般哲学的剖析中,马克思开始转向唯物主义,实现其哲学变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法制思想概论》是蒋传光先生的新作。作者研究邓小平法制思想的基础在于对相关资料的完备收集、仔细阅读和深入思考,经过多年的理论探索最终形成系统化的邓小平法制思想研究结果。其研究立足史实,客观解读,内涵丰富,主线突出,结构完整,逻辑严谨。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哲学思想是《江泽民文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它的哲学基础。它以方法论形态出现并表现在江泽民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一系列问题的论述之中。在哲学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是:把实践观和价值观统一起来,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两点论”和系统论统一起来,继承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起来,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把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此外,江泽民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以及人生哲学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学哲学用哲学》是按专题摘编、真实记录李瑞环同志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论著。本文作者在认真研读这本著作的基础上,概括出李瑞环"分层次、正学风、重方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观。  相似文献   

16.
从日常生活感受的层面上讲,“矛盾”是人们惟恐避之不及的东西,问题是人们之所以规避矛盾,恰恰因为人无时无刻都不得不遭遇矛盾,而规避自己不得不遭遇的矛盾,这本身就是“矛盾”,这也是人的"天性"。但是,人的理性从来都不甘于矛盾之窘态,于是,哲学意义上的矛盾研究便由来已久地与哲学的存在和发展而存在和发展。然而,从理性层面去面对矛盾、进入矛盾、诠释矛盾并不轻松,因为哲学意义上的矛盾具有最大的普遍性,只能以矛盾的态度、方式面对矛盾、进入和解释(决)矛盾,这就意味着遭遇新的、更多的矛盾。因此,从哲学史的很长一段时间来看,对于矛盾的研究似乎成了一种“欲说还休、欲罢不能、欲做却窘”的“弗弗西斯”式的哲学“宿命”。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材的科学性、思想性、权威性毋庸置疑。但是一本优秀的教材能否切实发挥其作用,还存在着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教材为教学基本遵循,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上下功夫。《概论》课教材体系存在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必要性,转化应遵循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灵活处理教学内容与遵循教材相结合等基本原则。转化的基本评价依据应是政治性、思想性强,具有理论厚度等。  相似文献   

18.
《周易》是我国古代影响深远的哲学著作,其中蕴涵着深刻的领导哲学智慧。其中,革故鼎新,与时偕行,朝乾夕惕,常怀忧惧,知柔知刚,刚柔相济,守位以仁、聚人以财,卑以自牧,厚德载物,作事谋始,用人尚贤等方面所蕴含的领导哲学精华,对当今的领导者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素问》之成书,是中医理论体系建构的主要标志。其一大特点是以医映哲、以哲贯医,遂之达到医哲结合。后人对其哲学母体的思辨,往往偏重儒家而忽略道家。医、道关系的进一步揭示将会有助于中医研究的深化,基于此,本文就《老子》哲学观对《素问》的影响试作如下探讨。 一、自然观 哲学认识的发展,充满了矛盾,经历着曲折,有其大致依存于社会发展的思想起落阶段性,譬如先秦时期的自然观就有着一个由崇拜自然向解释自然的升华过程,也就是一个对传统天命神权思想进行修补和改造的艰苦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孔  相似文献   

20.
现代著名哲学家艾思奇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和大众化,其著作《大众哲学》问世后,引导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走上了追求革命真理的道路。蔡尚思题词称艾思奇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第一人”。李公朴说:“这一本通俗的哲学著作,我敢说可以普遍地做我们全国大众读者的指南针,拿它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