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全 《世纪桥》2013,(8):19-21
1949年6月2日,毛泽东在起草电文中指定邓小平准备进入四川,10月13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任命邓小平为西南局第一书记。直至1952年7月,在西南局近三年的时间内,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的西南局领导西南人民实现了西南社会的历史性巨变。特别是对婚姻制度的变革,从废除封建残余到提高妇女家庭地位再到宣传婚姻法。不仅推动了西南地区的变革还有利于改变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2.
刘全 《世纪桥》2013,(10):19-21
1949年6月2日,毛泽东在起草电文中指定邓小平准备进入四川,10月13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任命邓小平为西南局第一书记。直至1952年7月,在西南局近三年的时间内,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的西南局领导西南人民实现了西南社会的历史性巨变。特别是对婚姻制度的变革,从废除封建残余到提高妇女家庭地位再到宣传婚姻法。不仅推动了西南地区的变革还有利于改变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在大西南李德义,张秋云邓小平自1949年11月至1952年7月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西南军区政治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财经委员会主任等职。他与刘伯承、贺龙领导第二野战军和第一野战军第十八兵团等部队,...  相似文献   

4.
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即将来临之际,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等单位在这里隆重举行“邓小平与大西南”学术讨论会,以“邓小平与大西南”为主题,缅怀邓小平同志为中华民族建立的丰功伟绩,从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5.
正1949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任命邓小平任西南局第一书记,这一年,他与亲密战友刘伯承率领龙吟虎啸之师——刘邓大军挥师大西南,自此解放和经营西南近三年。直至1952年7月他奉调回北京。在西南局工作的这三年,是邓小平一生中最忙的三年。三年中,邓小平领导西南人民实现历史巨变;三年中,邓小平实现了个人生涯的华丽转身;三年中,邓小平从军事  相似文献   

6.
《当代党员》2011,(7):23-23
1949年11月23日,刘伯承、邓小平在率军西进途中,奉中共中央电示,在湖南常德成立了中共中央西南局,邓小平、刘伯承、贺龙分别任第一、第二、第三书记。重庆解放后,西南局和随后成立的以刘伯承为主席的西南军政委员会、以贺龙为司令员的西南军区领导机关均驻扎重庆  相似文献   

7.
1920年秋天,邓小平乘船离开重庆,去法国勤工俭学.1949年秋天,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前委书记的邓小平和他的亲密战友刘伯承率领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挥师大西南的"重心"--四川.由西南山山水水养育出的、对西南情况较熟悉的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二野去解放、经营大西南,是众望所归,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英明决策.  相似文献   

8.
贺龙在大西南战役刚刚结束之际,就为迅速落实中央和平解放西藏这一特殊而伟大的战略任务运筹帷幄,在百废待兴的繁忙中,亲自拜访和请教藏学专家,为中共中央和西南局制定进军西藏计划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思贤若渴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党中央从战略的全局将西藏的解放提上了既定的目标。毛泽东决定以即将率部解放大西南的刘伯承、邓小平、贺龙主要承担进军西藏的任务。10月,中共中央决定新成立的西南局由邓小平、刘伯承、贺龙分任第一、第二、第三书记,西南军区由贺龙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贺龙…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西南边陲匪患猖獗,人民生活受到极大干扰。当时主政西南的邓小平,运用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强有力的军事打击,历时两年,终于灭除悍匪,稳定西南,显示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领袖风范。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初期西南地区的社会救济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刘伯承、邓小平奉命进军大西南,西南局成立后,邓小平任第一书记,主持大西南的工作,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西藏、贵州等地区,人口近七千万。大西南不仅面积辽阔,而且情况复杂。由于解放大西南的战争还在进行,军费开支浩大,  相似文献   

11.
1949年12月至1952年7月,邓小平主政西南,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和西南军区政治委员等重要职务.本文记叙若干片断,以体现此间邓小平的伟人风范.  相似文献   

12.
1949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刘邓大军解放并接管了西南重镇重庆。位于中山四路36号的市委大院是当年中共中央西南局所在地,邓小平、刘伯承、贺龙都住在这里。  相似文献   

13.
在解放大西南和建设大西南的过程中,邓小平、刘伯承和贺龙三位主政西南的党政军首长,聚会重庆,携手共建大西南,留下了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  相似文献   

14.
正邓小平主政西南期间,着手禁毒工作,制定禁毒条例并成立禁毒委员会,发动西南人民最终禁绝了鸦片烟毒。在这个过程中,邓小平展现出了严谨的工作思路和高超的领导艺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邓小平担任第二野战军前委书记和政治委员,与刘伯承等一起率领第二野战军进军西南,解放了大西南。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和西南财经委员会主任等要职,全面主持西南工作。在邓小平为第一书记的西南局领导下,西  相似文献   

15.
西南局往事     
正1950年2月,春寒料峭。重庆远郊的歌乐山林园隘口、沿成渝公路两旁,站满了荷枪实弹的解放军战士。刘伯承、邓小平率重庆党政军各界领导在此迎候主持西南工作的另一位领导人——贺龙。早在进军大西南之前,中央就确定了西南的人事安排:邓小平、刘伯承、贺龙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第二、第三书记,刘伯承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贺龙、邓小平任副主席,贺龙任西南军区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在进军大西南的过程中,他们从两个不同的方向进入四川,刘伯承、邓小平率二野从湘西入川到重庆,贺龙率一野十八兵团由陕南入  相似文献   

16.
1949年11月至1952年7月这2年零8个月的时间里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西南军区政治委员和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在主政西南期间,邓小平关心群众生活,时刻想着为人民办事;他坚持实践“两个务必”,在工作生活中体现谦虚谨慎、虚怀若谷、艰苦朴素的作风;他对那些曾经支持和帮助过中国革命的人,不忘旧恩,郑重回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践行诺言的品格;他在西南主政期间,敢于从实际出发,探索建设新中国的好路子。这些都体现了一个伟大的共产党人的品格风范。  相似文献   

17.
刘杰  冯婧 《党史博采》2011,(1):22-27
根据《邓小平年谱》(1904—1974)披露:新中国建立前后,即1949年7月至1952年7月的三年期间,邓小平等进军和主政大西南时,他有过不同寻常的六次北京(平)之行。  相似文献   

18.
伟大的解放战争结束后,邓小平在建国初期从1949年10月到1952年7月,作为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在西南地区主政全面工作将近三年多。在这一时期,邓小平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原理同西南地区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诸多方面都有重大创造和建树。在以改革开放为鲜明特征,以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学习和研究他的经济思想,不仅对丰富邓小平理论本身具有深远历史意义,而且是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一、建国初期邓小平主政西南工作时期经济思想的主要观点纵观这一时期,邓小…  相似文献   

19.
在邓小平同志逝世10周年之际,为了缅怀小平同志的历史功绩,总结小平同志在西南工作时期的执政经验,2月13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共重庆市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联合举行《邓小平西南工作文集》出版座谈会。  相似文献   

20.
宋毅军  刘杰  冯婧 《世纪桥》2010,(14):8-13
<正>1949年7月14日,邓小平第一次来到北京(当时称为北平),他和刘伯承等人受领进军大西南的任务。1950年起,直至他1952年8月奉调北京工作,他在西南度过了三个七一党的生日。1950年七一党的生日纪念:召开纪念大会,发表关于主要讲党员作风和与党外人士合作问题的讲话1950年的七一,是邓小平在西南度过的第一个党的生日。6月13日,邓小平在重庆主持召开中共西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