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7世纪下半叶,郑成功在中国南部和东部沿海,尤其是在厦门建立了抗清基地。将荷兰人赶出台湾后,郑成功(在欧洲文献中记作“国姓爷”)试图征服菲律宾。在厦门传教的多明我会修士李科罗是这段历史的一位特殊见证人。1662年5月,郑成功选择这位修士率领使团前往马尼拉。郑成功要求西班牙人承认他的霸权,并向他进贡。从那时起,郑成功的故事和这位多明我会修士的故事便紧密交织在一起。郑成功派遣的使团是1662年马尼拉涧内华人起义的导火索之一。李科罗是特殊的目击者,也是敏锐的观察者。1667年,他撰写了《多明我会在中华帝国的活动》的手稿。这份手稿内容广泛,包含了在中国的多明我会、李科罗的个人经历、郑成功及其政权,以及当时发生的历史事件等重要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2.
金门今昔     
沈放 《乡音》2012,(9):44-46
金门实在是一个迷人的地方,这孤悬在厦门外的蕞尔小岛,是由金门本岛(大金门)、烈屿(小金门)、大担、二担、狮屿、猛虎屿、草屿、后屿、东碇岛、复兴屿等12个大小岛屿构成的群岛,总面积约176平方公里(有曰151平方公里),东西长约20公里,南北最长处约15.5公里,中部狭窄处仅3公里,主峰北太武山雄踞中部,海拔253米,...  相似文献   

3.
南澳岛是广东著名的台胞之乡,与台湾的关系源远流长。历史上有许多南澳人跟随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定居台湾;也有南澳官兵戍守台澎而定居台澎;还有台湾姑娘随贸易交通船嫁给南澳人安居南澳岛。现在台湾的南澳籍同胞和在南澳的台属众多,两地语言相通,习俗相同,来往经常,关系密切。 改革开放以来,又有台胞回南澳定居、到南澳娶亲的,也有南澳人到台湾探亲、居住的,两地的关系更加融洽。近年,又出现了南澳县政协委员郭永俊先生到台湾常住的新鲜事。郭先生于1949年被胡琏兵团抓去台湾,1982年回家乡南澳定居。他爱国爱乡,勤劳经商,多次向国家、乡里捐资兴办公益事业,先后被推选为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前年,政策允许大陆台胞赴台定居,根据郭先生的意愿,县对台部门特地为他办理赴台常住手续。现在,郭先生经常往返于两地之间,联络台胞台属,在台湾南澳同乡会中,讲解大陆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和投资环境,为引进台资,发展两岸的关系,促进祖国统一而奔忙。 最近,南澳县政协召开四届四次会议,郭先生作为在台的政协委员,专程从台湾赶来家乡出席大会,并向大家介绍了台湾当前的有关形势,受到委员们的欢迎。  相似文献   

4.
王才能 《两岸关系》2010,(10):37-38
以建立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突出“海峡旅游”品牌,大力发展旅游业,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形成大旅游格局,是海西经济区今后一个时期提升旅游业竞争力的指导性意见。厦门市翔安区与金门县隔海相望,历史上有过交叉隶属关系,“五缘”优势凸显。翔安区下属的大嶝岛与金门县的烈屿岛位于厦金海域之间,“两岛”直线距离约12公里,合作开发“两岛一日游”旅游购物线路,  相似文献   

5.
<正>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期盼。何时能实现,怎样实现?深入分析历史上解决台湾问题的过程,全面总结经验,可以为思考未来实现祖国统一问题带来有益启示。回顾台湾历史,台湾四次与祖国分离,三次回归或统一,每一次都有不同历史情况。一、郑成功收复台湾过程及运用的策略台湾被荷兰人长期占领,为了收回先人故土,结束荷兰人在台湾的殖民统治,同时也是为了开辟一个理想的抗清基地,郑成功在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后,决定收复台湾。  相似文献   

6.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传统的“腊八节”。今年适值公历一九八二年元月二日。“腊”这一名称,是在汉代(公元前二○六——公元二二○年)正式出现的。古书对“腊”是这样解释的:“腊者,猎也,因猎取兽以祭”,“腊者祭先祖”。由此可以看出,“腊”就是打猎,用猎物进行祭祀。因为打猎和祭祀活动多在农历的十二月进行,人们便渐渐地把十二月称为腊月了。至於腊八,本来是佛教的节日。我国古代传说这一  相似文献   

7.
我军最早使用红军称号的是广州起义部队。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初,广东省委决定在起义中“组织红军”。十二月十一日,广州起义爆发,起义领导机关发布《红旗号外》,公开宣称组织了工农红军,“工农红军总司令叶挺,  相似文献   

8.
从隆武二年(1646)海上起兵到永历十六年(1662)病逝台湾,郑成功的军事行动大体上经历了三次战略大转移:第一次从起兵不久,在粤东攻打“不清不明”的地方武装转变为夺取金厦建立抗清根据地,前后大约四年。第二次从在沿海以战养和、和战并用转变为倾师北上,孤注一掷,前后大约七年。第三次从南京战败,退出抗清转变为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前后大约五年。这三次战略大转移,对于郑成功军事力量的壮大,海上贸易的成长,政治局势的驾御以及对明、对清、对荷各方面关系的变化,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不能等闲视之的。兹将其过程扼要叙述如次:  相似文献   

9.
2月13日上午,中国内地最长的跨海大桥,在广东离台湾最近县、汕头市南澳岛长山尾海面鸣炮开工.该跨海大桥及过海水管项目,是汕头市1995年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将从根本上解决南澳海上交通难、淡水缺的问题,对于发挥其对台、旅游、港口、海洋资源优势,加速国家一类口岸和现代化海岛港口城市的建设步伐,实现海岛经济大腾飞,起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同时,对于促进潮汕及至整个粤东、闽西、赣南的经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经充分酝酿和招商,最后确定由县陆岛交通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相传明朝时候,善察地理的海阳县令林监成,视察粤东南澳岛,离岛赴澄海时说:“牵奶脯(澄海莱芜)贴山尾(南澳长山尾),南澳成商埠!” 数百年来,南澳岛民世世代代,在做着“牵奶脯贴山尾”之美梦。物换星移,似梦非梦。等到这太平盛世的20世纪末,中国东南沿海涌起改革开放大潮之际,岛民的美梦,随着今年2月13日上午汕头市领导人彭启安的一声令下“鸣炮开工”,终于开始走向现实。这是台商投资的大动作,“再造香港”的大举措,备受中外瞩目。 在这酝酿多年、几经周折、目前中国最长的大桥正式开工并打下桥墩第一桩的振奋人心的日子里,在汕头市高入云天的奋发园大楼办公室,我特意拜访了投资方代表、南澳跨海大桥建设有限公司副董事  相似文献   

11.
1895年日本占据台湾后,向台湾民众宣传郑成功的日本血统,企图渲染其殖民统治的“历史依据”。因此,以台人子弟就读为主的初等教育机构——公学校,在各期日语教科书中便多次出现有关郑成功的内容。日本殖民当局还延续台人崇祀郑成功的传统,将延平郡王祠改立为开山神社。1949年国民党政权迁台后,为了动员民众致力于所谓的“反攻大陆”,其所塑造的郑成功形象,除断开郑成功与日本的关联,高度标举郑成功逐退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开发台湾的事迹外,还特别强调郑成功反清复明的意志,移孝作忠的气节,在各期小学教科书中对郑成功大加着墨。反之,对于郑成功之父郑芝龙则用“海盗”字眼称之,且对其变节投降清朝,也多采批判态度。  相似文献   

12.
该文对以往普遍认可的以满族贵族同汉族统治者和农民军为代表的征服者与被征服者之间的矛盾提出质疑。认为南明时期抗清的历史正当性 ,应以是否有利于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架构及中华文明为标准。不能将国内一个民族的统治者取代另一个民族的统治者对中国的统治与近代中华民族同外国侵略者之间的民族矛盾相提并论。从这一视野出发 ,对孙可望领导的大西军余部与永历小朝廷“联合恢剿”所掀起的第二抗清高潮的主客观条件、进程及其历史正当性进行了论述。认为当清初全国统一大趋势已经出现并不可逆转之时 ,抗清的历史正当性便会衰减 ,最终成为中国历史前进的阻力。其成败并不以联合抗清的双方甚或某个领袖人物是否仍坚定不移地抗清为转移。  相似文献   

13.
2009年,从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岛打捞出来的那艘古沉船。那艘被命名为"南澳一号"的古沉船中发现的大量青花瓷器,经专家们反复考证后,就是名震天下的"克拉克瓷",原产地就在福建省平和县!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台湾兰屿岛核废料问题引发的岛上居民与台湾官方之间的冲突不断。近来,有关这个小岛格外值得关注。台湾有关方面计划将岛上的核废料迁移至距离福建省很近的乌丘屿。一旦这个计划成为现实,将对海峡两岸的环境和生态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5.
南安市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与台湾岛隔海相望,三国东吴置县,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南安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也是举世闻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南安曾一度是闽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1993年撤县建市。全市土地面积2036平方公里,人口148万,南安籍海外侨胞有300多万人。  相似文献   

16.
郑成功是我国明末清初驰名中外的民族英雄,一直受到人们的怀念和敬仰.1657年鸥汀寨屠杀事件中,郑成功的军队屠杀了鸥汀寨无数的百姓.鸥汀寨屠杀事件不是一个偶发事件,也不是郑成功的误杀和错杀,而是郑成功阶级本性所为,当然也与他性格中自私凶残的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7.
沈正一 《台声》2003,(3):15-16
近来,岛内“台独”分子大肆鼓噪“台湾正名运动”。陈水扁在接受美国《新闻周刊》专访时表示,台湾适合当一个独立国家,台湾已经是一个独立国家。民进党大老、“总统府”资政姚嘉文肆意歪曲郑成功复台史实,将郑成功所述“东都明京,开国立家”,编造出“郑成功三百年前就在台湾建立王国”的论调,为“台湾已经是一个独立国家”,“台湾独立建国”炮制历史依据。作为明清之际的爱国名将、杰出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他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的光辉业绩和历史地位,早已光照史册,名驰中外,岂容任意歪曲篡改!据历史记载,郑成功自幼聪慧,…  相似文献   

18.
辞旧岁迎新春春节,是我国传统的民俗节日,人们习惯把春节称为“过年”。过年的习俗,源于原始社会的“腊祭”。“腊祭”是史前部落的“岁终大祭”。《礼记》载:“天子大腊八,伊耆氏(神农氏)始为腊。腊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响之也。”意思是说:当一年农事完毕后,为报答神恩,便在十二月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其实在古代,各朝代的正月都不相同。据史书记载:夏朝规定的正月,和我们现在的阴历正月相同;商朝却把阴历十二月定为正月,十二月初一就是大年初一;周朝又把十一月当做正月;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又把现在的十月定为正月。直到汉朝…  相似文献   

19.
正城隍,顾名思义,"城"原指高墙,作为动词所用,挖土建筑高墙。"隍"指护城壕,里边有水称为"池",无水便是"隍"。那么两者共同的功效,便是守护百姓。这便是修建高大的城墙、楼、门、壕、护城河的原因。古人认为凡是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与"隍"便化成为城市的保护神。厦门霞城城隍庙是建立于清代康熙元年(1662),当时由于清王朝为围困郑成功的抗清武装,实行"迁界  相似文献   

20.
“郑成功”是台湾古典诗歌中延续不断的重要题材之一,但不同时代,对郑成功的评价不尽相同。清代前中期评价偏于负面,牡丹社事件时,发生了由负面到正面的大翻转,并在乙未时达到高潮。其原因,在于面对异族入侵,人们想从郑成功身上吸取反殖抗敌的民族精神。日据后内渡使连横等跳出狭小空间而有了横跨两岸的宽阔视野,他们吸收了民主革命思想,建立了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岛内情况则较为复杂,《台湾》等报刊的征诗表达民间未曾改变的郑成功尊崇,瀛社的课题则有呼应“皇民化”之嫌,但仍以彰扬郑成功遗民忠义精神和驱荷复土、辟垦台湾的历史功绩为主流。这一演变反映了因应不同时代面临的现实问题,人们思想感情、认同状况的变化,其本身亦为台湾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