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每每高考一结束,招生大战的大幕就已拉开。很多考生"考分还未出来就已经被录取",甚至于,一名考生能收到毫不相干的几所高校发来的录取通知书。  相似文献   

2.
一名高三学生,在不同省份,考上名校的几率差别有多大?答案是:最大差别288倍。 高校招生分配名额失衡的背后,是地方政府、教育部和高校之间利益交换的“名利场”,而被高考决定着命运的考生,却没有任何发言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不少高校高招前都去摸考生信息,选定对象开列优厚条件,所谓“预录取协议”就是一种手段。 也有人指出,从抱团“掐尖”到名校公布新生“状元”数,种种乱象缘于把招生当成高校的“面子工程”。学校定指标、许重奖,承受巨大压力的招生工作出现无序竞争,也就在所难免。还有人感叹,本该是道德表率的名校,在招生竞争中的表现令人心生失望。  相似文献   

4.
白红义  陈峰 《小康》2004,(11):44-45
随着公共管理硕 士(MPA)教育的兴 起,一些盛产高官的 豪门大学如清华、北 大等成为MPA考生 竞相追逐的目标。但 专家说,政界精英更 多并不出身于MPA。 名校启动MPA教育, 担子其实并不轻松  相似文献   

5.
正拿着985高校的本科文凭,却选择去技校学门技术。为了有个好"钱景",名校毕业生宁愿放低身段到技校"回炉",这一现象日益颠覆传统的就业观。青岛技师学院曾开设全国首个大学生技师班,首批招来48名大学生"回炉"当技工。毕业后,他们纷纷成为企业骨干,工资拿到近万元,很多人觉得这趟"回炉"值了。本科毕业生瞒着家人学技工春节假期已结束,但29岁的关方还在老家惬意地休假。"这  相似文献   

6.
分区配额与本籍报考是清代科举的两项规制,但在科举竞争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并且人口流动越发普遍的背景下,"冒籍"成为清代科举的普遍现象。为了防止考生冒籍,清代在童试中创设了"审音"制度,即在考场通过审查考生的方言来判断考生是否冒籍。作为清代特有的一项防止科举舞弊的措施,审音制度对于维护科举秩序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每年高考之后,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就打着招生的幌子,使出形形色色的诈骗伎俩,骗取考生的钱财。招生骗子们的诈骗活动,不仅直接伤害了广大考生及家长的利益,也严重扰乱了招生秩序,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近日,记者走访了一些学校的招生部门,了解了近年来高考招生中出现的几类骗局,提请家长和考生注意。内部招生“诱惑大”,代理招生“猫腻多”"代理招生猫腻多。为了抢夺生源,一些民办学校采取高额回扣“提成招生”,将招生权委托给一些中介机构和个人。代理人往往对学校进行不符合实际的夸大宣传,诱使考生上当。西安市东郊一家民办学校在代…  相似文献   

8.
秦友莲 《政协天地》2012,(Z1):55-56
在本届省政协委员任职期内,缪小龙一共写了10份提案,从数量上看,不算很多,但很"雷人",连续4年,《福建日报》的两会专访中他都榜上有名。他的提案、发言总是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引起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正如果说满意度测评是一场考试,这场应考的"考生"忐忑、紧张地面对"满意"这样的成绩,他们有理由感到欣喜。在人大专题询问之后,"考生们"找准问题症结,明确责任部门,制定落实措施,交出了交通管理工作的满意答卷。2016年7月27日,北碚区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举行,会议对区政府落实区人大常委会交通管理工作审议意见情况的报告进行了满意度测评。  相似文献   

10.
到名牌大学读书,是所有考生及家长梦寐以求的心愿。为了子女的前途,每到招生季节,千千万万的家长总是执着地为儿女寻找进入高校的“门路”,而一些骗子就利用这种心态到处诈骗。  相似文献   

11.
冠球 《中国人大》2013,(12):7-7
今年高考,在湖北钟祥第一次出现了高考恢复以来监考老师被考生父母集体围攻的怪现象。究其原因,异地来的老师监考严、作弊信号被屏蔽等措施使得许多考生作弊失败。众所周知,高考之于每个家庭无疑是大事一桩,于是在"我们要的是公平,不让作弊就没法公平"的想  相似文献   

12.
林华 《观察与思考》2009,(11):42-43
随着留学不断升温,特别是美英等发达国家留学签证逐年放宽,越来越多中国高中生计划赴海外求学。为了挤进外国名校和取得高额奖学金,很多原本准备报考国内高校的莘莘学子纷纷备战“洋高考”。  相似文献   

13.
寒江 《今日广西》2014,(7):46-46
近期,澳大利亚高校正在进行2015年2月入学学生的招生工作,和以往不同的是,今年越来越多的澳洲名校宣布,2014年中国高考考生可以凭借高考成绩直接申请入学。澳大利亚八大名校联盟中除了墨尔本大学暂未表态外,其他的7所名校都已全面认可高考成绩。  相似文献   

14.
<正>李凤娟是很多居民眼中的"知心大姐"。她帮助居民解决了很多小问题,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大方便。"李大姐,耍不是您为我申请到4万元助学金,我还真不知道如何才能完成大学学业。"每次回到社区,中国人民大学学生、翠园村13栋37号的申坤都要到李凤娟家中坐一坐,由衷地道出内心的感恩。"这是我应该做的。"拉着申坤的手,李凤娟总是这样轻言淡语。相貌忠厚朴实,内里侠骨柔肠,平实的话语中不仅可以听出她的亲和,更道出了她对工作的认真与执着。李凤娟,大渡口区人大代表、新山村街道翠园社区书记,她以执着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以  相似文献   

15.
每年高考都是千万名考生过独木桥,而最终能进入美国“常春藤”名校的中国学生大约有200名,可以说是少数派中的少数派。实际上,绝大多数的中国家庭根本不会想到“爬藤”。然而,在100多年前的闽南乡间,就有一个乡村父亲,做着把孩子送进世界顶级大学的梦。他就是清末福建漳州平和坂仔的乡村牧师林至诚。他的孩子,是后来成为“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文化大家林语堂。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9月28日,叶县人大常委会首次专题询问会在县供电公司二楼会议室举行。19名县人大常委会委员作为"考官",直指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核心问题,妙语连珠地向"考生"——19个县直部门负责人发问。"考生"们不回避、不敷衍,认真、诚恳地作答。一问一答中,碰撞出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别样"火花"。会场"辣味"十足,收到了"脸红出汗"、求真务实、解决问题的良好效果。县直各部门、乡镇负责人近200人现场"监考"。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高考进入最后倒计时,在考生和家长紧张备战的同时,名目繁多的"高考产品"被集中推出。商家围绕着考生的衣食住行,深挖"高考经济"。客观地说,商家在商言商,只要所兜售的商品和服务不违反国家法律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想趁着高考结束赚点钱,也无可厚非。但是作为考生和家长,在商家所努力营造的"高考经济"中却应该保持理性与淡定,切莫因为过于放松而"过度消费",甚至是造成得不  相似文献   

18.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在受访时表示,当前社会上以及教育系统内部,对教育的理解和宣传都出现了一些偏差,一个集中的体现就是"唯名校论",这种浮躁的局面危害很大,必须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9.
姜文静  李娜 《人民论坛》2013,(20):46-48
"两个务必"的执政理念既是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基本要求,更是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揭示,成为西柏坡精神最为重要的内涵。历任国家领导上任之际来到西柏坡,永怀"进京赶考"之心,强调同志们怎么做好新"考生"。新形势下如何做好考生,总结为一点,学习"两个务必",做到"两清",一是清醒,二是清廉。  相似文献   

20.
新生“不报到”现象具有积极的层面,但其负面影响更加突出。高考连年扩招,考生名校意识、中学片面追求上线率、招生政策和管理不够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法制不够健全等方面是导致新生“不报到”的原因所在。坚持科学发展观,适度发展高等教育规模,全面调整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招生管理办法,坚持正确的就业导向,改革中学质量评价办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