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现今社会,非法所得占据了个人或企业收入的很大一部分,为了实现和保障公平,我们认为,无论是合法所得还是非法所得,在税法意义上都是"所得",都可以纳入征税范围。本文主要从税法基本原则,非法所得的可税性以及现行法律规定进行分析,阐述了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洗钱罪构成要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洗钱罪,是指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以各种方法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的行为。根据其定义,我们可知洗钱犯罪的特征是:犯罪者将其非法所得的资金或财产,通过各种金融工具和交易渠道,转换成来源合法的财产,以掩盖其犯罪性质,逃避法律制裁。然而,目前在刑法理论上有  相似文献   

3.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你厅"关于请求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所指‘没收违法所得’的具体应用问题作出解释的函"(桂卫政[2000]2号)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中"非法所得"指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的人员或机构在违法活动中获取的包括成本在内的全部收入。  相似文献   

4.
混淆没收程序中的"违法所得"与作为罚款幅度确定依据的"违法所得",是行政机关陷入违法所得认定泥淖的根源。事实上,前者是指实际因实施损害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而直接或间接获得的利益,因而应根据违法行为的类型和没收违法所得的功能的不同,分别采实际收入说或利润说来认定。后者是指潜在所得,指理论上可从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违法行为中直接获得的利益或减少的损失,因而应采名义所得法来认定。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 我国刑法第六十条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在审判实践中,有的法院只对贪污、盗窃、诈骗、投机倒把等经济犯罪分子非法所得的赃款赃物按非法侵占时的原数额予以追缴,而忽略了追缴非法所得的孳息(即非法利  相似文献   

6.
非法所得罪客体辨析吴松非法所得罪,是全国人大常委会1988年1月通过的《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设立的一个新罪名,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可以责令说明来源,本人不能说明其来源是合法的,差额部分以非法所得论,处...  相似文献   

7.
时事评点     
《法人》2006,(9):22-23
从9月份起,广州对超出国家税收免征税范围的教育劳务收入开始征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均须缴税。一时,对税务部门征税就是鼓励违法的言论不断。非法收入征税不是鼓励违法对非法所得课税,这绝不意味着非法收入合法。德国《税法通则》就有明确规定,“满足全部课税要素或部分课税要素的行为,不因其违反法律上的命令  相似文献   

8.
一、回扣、手续费的含义及处理的原则回扣,是指在商品购销业务或劳务中,由卖方从收到的价款中退给买方单位或经办人个人的钱或物,由于这种钱或物是从买主支付的价款中返回的,所以叫做回扣或回佣。手续费,是指在经济往来中,买方或卖方当事人、居间人以各种名义得到的“提成费”、“辛苦费”、“交际费”、“车马费”、“酬金”等。回扣、手续费是商品经济的产物。资本主义国家,在商品交易中送、收回扣、手续费,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惯用手段,法律上一般不认为是犯罪。但对政府官员、公务人员或经办人却有许多严格的限制。当前,各资本主义国家处理回扣问题虽然不尽相  相似文献   

9.
洗钱作为一种犯罪,是指隐瞒或掩饰犯罪收益,并将该收益伪装起来使之看起来合法的一种活动和过程。作为一项罪名,洗钱罪是对隐瞒或掩饰犯罪所有各式各样犯罪活动的总称。国际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对洗钱是这样定义的:许多犯罪活动的目标是为了给犯罪者或犯罪集团赢得收益,洗钱是这些犯罪者掩饰他们非法所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违纪违法人员违纪所得利益进行处理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腐败行为的收益.对于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一、纪检监察机关处理违反党纪政纪所得利益有明确法律法规依据根据现行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纪检监察机关处理违纪所  相似文献   

11.
依法实施行政处罚,是食品卫生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认真贯彻执行新颁布的《食品卫生法》和《行政处罚法》,笔者就当前行政处罚工作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一、违法所得的认定与计算所谓违法所得,是指违法行为人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得财产。如何界定违法所得?实践中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违法所得仅指违法行为人获取得额外利益,通常是指实施违法行为利润,即应扣除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包括合理支出。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违法所得是指违法行为人获取得全部收入,换句话说,就是按经营额计算,即包括非法利润和投入的成本。笔者以为,违法所得在不同的法律关系中应具有不同的内涵。例如,国家物价局关  相似文献   

12.
所谓治安扣押,是指公安机关在办理治安案件过程中,发现对与案件有关的需要作为证据的物品,依法予以提取,使物品脱离持有人的控制,由公安机关暂时保管的一种临时性的行政强制措施.被扣押的物品可以是违法嫌疑人违法所得财物,也可以是其合法所有的财物,需经过调查后作不同处理.扣押的目的是为了提取和保全证据,查明案情,查获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对扣押物品的使用及处置应为此目的服务.  相似文献   

13.
司法解释中“违法所得”概念应一致陈建新违法所得这一概念,在现行的法律法规中经常出现,然而对于什么是违法所得,因为有两种不同的解释,在实践中难以把握。最高人民检察院1993年12月1日《关于假冒注册商标犯罪立案标准的规定》中解释为:“违法所得(即销售收...  相似文献   

14.
没收违法所得是指行政机关将行为人因违法而获取的经济利益收归国有的处罚方式。大部分现行法律及行政法规规定了没收违法所得,但违法所得的内容和范围未明,以及明确认定标准的阙如,造成实践中没收违法所得的操作不易。没收违法所得通常处于附属地位,并未发挥立法者所预期的功效。在实务中,行政机关将违法所得的认定标准与违法所得定义混同,导致司法机关在实务中无法对违法所得的认定发挥应有功能,无法形成较为统一的裁判标准以实现类案类判。为回应上述现实困境,此次修订后的《行政处罚法》重塑没收违法所得法条构造。因此,对违法所得的认定,应以“总额原则”作为认定基本原则,限于积极经济利益,应当扣除行为人已缴纳税费,且应进行合理推估。应当从行为前提、所得人、标的、违法所得范围、已实际退赔份额的排除和处罚效果等六个方面建构没收违法所得审查体系。  相似文献   

15.
刑事判决中的违法所得是指行为人因刑事违法行为而直接获得的,根据刑法规定应予追缴或责令退赔的经济性利益及其所生孳息。根据松桃法院2009至2010年两年刑事判决的违法所得追缴情况来看,能够追缴到位的违法所得是非常之。2009年判决追缴违法所得6160890.62元,而司法机关前前后后实际追缴到位的只有854365元,尚有违法所得5306525.62元不能追缴到位。2010年判决追缴违法所得1189816.48元,而司法机关实际追缴到住的只有46220元,尚有违法所得1143596.48元不能追缴到位。判决继续追缴形同空丈,对保护国家、集体以及个人合法财产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严重影响法律的严肃性。本文主要对违法所得继续追缴的方法和措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法治纵横》2014,(6):32-32
今后,名人、明星将要为代言虚假违法广告承担相应的行政、民事等连带责任。2月2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规定对于明知或应知广告虚假但仍在广告中进行推荐、证明的“广告荐证者”,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损害消费者合法丰义益的,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17.
土地立法的三个基本问题思考刘辉,顾瑞一、土地立法应确立的基本原则。《土地法》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土地法制,对各项土地制度和全部土地法律规范起统率指导作用的基本准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中国土地利用实际,土地立法中应确立五个...  相似文献   

18.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个别个人或小固体利益熏心,为谋私利,严重违反国家有关土地的法律、政策,土地违法案件时有发生.面对这一形势,拥有对土地违法案件调查权的国家土地管理部门土地督察机构,应如何依法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土地督察机构的调查权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本文的观点是,重点在于保证土地违法案件发现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相似文献   

19.
秦旺 《广东法学》2005,(5):49-54
转租的基本特征可以从出租他人之物、租赁权让与、租赁让与的区别中进行归纳、总结。转租的立法可以分为自由主义和限制主义,我国合同法采用的是限制主义,据此,转租可以分为合法转租和违法转租,违法转租的效力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均存在争议,从法理、立法、利益衡量来分析,赋予违法转租合同的有效是必要的。在违法转租合法的前提下,与合法转租比较而言,违法转租各方当事人的法律关系显现一定的特殊性。从不当得利的三个构成要件来看,违法转租不应适用不当得利。如果出租人出卖租赁物时,合法转租的次承租人应享有优先购买权,并优先于承租人。  相似文献   

20.
传销或变相传销与合法正当经营方式的界限、传销或变相传销中非法经营罪与集资诈骗罪的界限、传销型非法经营罪违法所得该如何认定等问题一直都是司法实务中的难点问题。本文结合李柏庭非法经营一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