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颇为动情地描述道:“当世界改革的‘序幕’尚未揭开之前,即十五世纪上半叶,在地球的东方,在波涛万顷的中国海面,直到非洲东岸的辽阔海域,呈现出一幅中国人在海上称雄的图景。这一光辉灿烂的景象,就是郑和下西洋。”的确,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最先做出了彻底改变世界的“地理大发现”的人应该是中国的郑和而不应是意大利的哥伦布。须知从明朝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年至1433年)的28年时间里,郑和率领一支当时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庞大船队,“鲸舟吼浪,远涉洪涛”,七下西洋(现在的南洋和印度洋一带…  相似文献   

2.
从小就与海结下不解之缘的他,带着蓝色的梦,提出轰动全国的“设立中国航海节”的建议。从此,一个值得中国人民骄傲和纪念的节日——中国航海日,以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为契机,在北京、上海拉开了帷幕。在锣鼓喧天、百舸争流的热烈场面中,人们真切地感受到郑和七下西洋“云帆高张,昼  相似文献   

3.
1405年,郑和带着光荣的使命下西洋的时候,大概想不到600年后人们会用如此隆重的形式来纪念他。2005年7月11日,中国迎来了第一个“航海日”,而且此后每年的这天,全国都将举办纪念这位伟大的航海家的“航海日”活动。  相似文献   

4.
郑和是中国明朝著名航海家和外交家,他七次率领大船队下西洋的壮观之举,使中华民族的和平、文明形象声威远播,对今天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对当今世界国际关系发展,都具有很好的借鉴和启发意义。2005年是郑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中央决定开展一系列纪念活动。纪念活动的主题是:“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非同寻常的波澜壮举郑和,云南晋宁人,回族,原名马三宝。有传说认为,他的第三十七世祖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祖父和父亲都曾前往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朝觐。少年时,家道中落的郑和被送到北平燕王朱棣…  相似文献   

5.
万明 《北京观察》2016,(8):74-79
2016年是郑和下西洋611周年.611年前,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以强盛的综合国力为后盾,明朝永乐皇帝作出了派遣郑和下西洋的决策,郑和统率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开始了伟大的航海活动.这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七下西洋,持续28年之久,“云帆高张,昼夜星驰”,航海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标志明代中国外交达到了鼎盛,发展至中国古代航海外交的巅峰,在中国古代中外关系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6.
池敬嘉 《台声》2004,(11):68-73
郑 和下西洋这一人类的伟大壮举,可谓家 喻户晓、妇孺皆知。但大多数人是仅知 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比如,大多数人只知道郑和七下西洋。其实,作为中华民族征服海洋的杰出代表,郑和是三上东洋、九下西洋,还不包括二次到台湾的活动。由于明 · 成化年间反对下西洋的兵部车驾郎中刘大夏担心后人步郑和之后尘,一把火烧毁了郑和出使东西洋各国的详细资料。致使后人对郑和下西洋知之不详,甚至为什么下西洋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最耸人听闻的说法是:踪迹建文帝。杜撰的故事当年,燕王朱棣高擎“靖难”旗帜攻入京都应天(即南京)…  相似文献   

7.
封面简介     
《群众》2005,(2)
南京郑和宝船厂遗址公园是在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由南京市鼓楼区政府在三汊河中保村龙江宝船厂遗址上投资建设的(承建单位是南京华泰基础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该遗址公园是对1405年郑和下西洋所乘宝船建造遗址的保护性发掘利用。公园在总体规划上以“人脉———水脉———文脉”为线索,按照“造宝船、去远航”的理念,挖掘大明文化,致力于打造百年精品,繁荣旅游经济。公园将恢弘的史实从时间和空间上高度浓缩,在再现历史风韵的同时,因地制宜地融入文物保护、自然生态、体验参与的理念,实现了开发与保护并重,充分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历…  相似文献   

8.
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利弊,早在永乐、宣德、成化年间,明王朝君臣之间就有过争议。争论的焦点集中在郑和历次出使西洋耗费钜万,对国家经济却不见有益影响上。成化中,车驾郞中刘大夏更是激烈抨击郑和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为此,他把明朝府中所藏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全部档案付之一炬,绝后人效仿。人此有关郑和出使西洋的记载,在封建正统史书中,仅《明史》、《明实录》有所存录但却既少且略,又偏重于记载出使西洋的政治原因和成就,难以窥视郑和下西洋的全貌。那么,郑和本人是否有经济意识?他七下西洋,在完成明王朝的政治外交使命外,是否进行过贸易活动?是否为明以后对外贸易的更大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些问题,不可能在封建正统史书中找到满意的答案,只能求助于非正统的私家著述了。  相似文献   

9.
坦桑尼亚驻华大使马布雷(OMAR R.MAPURI)将本次峰会看作是中非合作的重要平台,他说:“中非关系可以上溯数个世纪,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就到过东非。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政府积极支持非洲国家独立自主。之后,中非外交关系逐渐建立起来。而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非关系已不再局限在政府间,民间交流与合作也日渐增多。”在中非合作论坛建立的合作框架下,中非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商业合作显著进步,双边贸易和投资日渐繁荣。马布雷说:“中非合作论坛让中非人民走到一起,共同为消除贫困而奋斗,为求得生存的尊严而努力。”和平与稳定是…  相似文献   

10.
潘玥  肖琴 《八桂侨刊》2019,(2):59-67,77
郑和七下西洋对印尼各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宗教、社会文化和经济等。同时,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郑和下西洋这段历史也对两国经济合作具有一定的启示。以郑和下西洋对印尼三宝垄的经济影响为例,郑和下西洋对印尼古代经济的影响深远,主要包括朝贡给赐、民间互市、华人贸易和国际贸易四种方式,对三宝垄当代旅游业和华人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在“重构历史记忆”的理论视阈下,利用历史类专著、纪录片和其他学术论著,从文化、旅游等角度重构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记忆,对澄清地域误解和文化偏见,促进双方文化旅游合作和贸易发展,意义重大。最终旨在使之服务于“一带一路”大背景下的中印尼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1.
遠在哥倫布一四九二年發現美洲“新大陸”之前八九十年,即一四○五年,我國明代大航海家鄭和《一三七一——一四三五年》曾率領我國船隊遠航。在這以後的二十八年期間,他又先後七次率船隊“下西洋”,遠去東南亞、西亞和東非,對沿途三十幾個國家進行了友好訪問,在世界航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他也因此而聞名於世。今天,鄭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忠孝不能两全,家国难以兼顾。我认识一位老同志,几十年来忙于工作,很少管孩子。1977年恢复高考,他有一个孩子只差4分没有被录取。有的领导干部的孩子差几十分,经过“找分”(即利用职权,以错判分数为名,把分加上去)达到录取的目的。但他  相似文献   

13.
公元1405年(明永乐三年)7月11日,伟大的航海家、三保太监郑和受明成祖朱棣派遣,率领庞大船队,首次出使远航。此后二十八年,他共七次下西洋,先后访问了东南亚、印度洋、红海及非洲东海岸的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沟通了海上“丝瓷之路”,扩大了中国与西洋各国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郑和船队的航程之远,历时之久,船舶之多,气魄之雄伟,组织之严密,技术之先进,影响之深远,为中外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首航比哥伦布到达新大陆早八十七年,比奥斯达·伽马绕过好望角  相似文献   

14.
得与德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为什么有的人死了还活着呢?因为他有德但可能无得;为什么有的人活着已经死了呢?因 为他无德但可能有得。  得,即索取,个人向社会取得的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德,即奉献,个人对 社会做出的贡献。人不能不“得”,也不能无“德”,“德”是首位和基础,“得”是条件 和保证。  贡献和索取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个人为社会做出贡献,就为个人索取打下了基础 。所以,贡献应该居于首位,人不能无“德”。  人要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必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个人从社…  相似文献   

15.
一今年7月份在北京举办的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是一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活动。郑和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航海家,他七下西洋,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作出了伟大贡献。从公元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先后七次远渡重洋,经东南亚、印度洋到达红海  相似文献   

16.
刀霸羡,是西双版纳召片领(车里宣慰使)第十三世奢陇法(汉文史料译名为刀弄或刀思弄)之长子,承袭其父位为第十四世,从明宣德六年(1431)至天顺元年(1457),共执政二十六年。在傣文史籍和汉文史籍中,关于刀霸羡执政事功的记载是大相径庭的。据《明实录》等汉文史料记载,刀霸羡执政二十六年间,原来处于分裂的车里地区重归统一,与明中央朝廷的关系进一步加强,他还助征麓川有功。后因统治集团家族内讧,为三宝历代所杀。而《泐史》及同类译本,则言刀霸羡在位不过短暂数月,言其“不成器,无能”,“人民不服,被逐”,在“逃奔天朝途中”“自杀”。有的译本甚至将刀霸羡排  相似文献   

17.
生前被誉为“蜀中第一”、“领天府画坛风骚”的大画家冯建吴(一九一○——一九八九年)的作品,常常融诗书画印为一体,诗情、画意、书韵和金石味交相辉映,形成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为各地所珍藏。今年六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冯建吴书画回顾展”时,有的美术史论者因此将他归入文人画家之列,并称:“从美术史的角度看,诗书画印全才的艺术家很少很少,而冯建吴是其中之一。”冯建吴生在四川一个书香门第,自幼习  相似文献   

18.
《当代广西》2005,(16):1-1
600年前,一位名为郑和的人七次率船队浩浩荡荡驶入大海,历时28年,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探索与交流之先河。他所开创的“海上丝路”,绵延至今。中国踏上了了解世界的路途,世界也就此认识了一个全面的中国。时光荏苒,2005年7月11日,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高度评价了郑和下西洋的光辉业绩和重大历史意义之后指出,中国既是陆上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大力发展海洋事业,对于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主权权益、保护资源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上海徐家汇大千美食林 的老板黄海伯在激烈 的餐饮大战中出手了“大千美食林”。之后,一直音讯杳无。在台商圈中,有的说他破产了,不愿见熟人;有的说他负债太多,到外地去“避风头”了……那么,这3年黄海伯到底在干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豫北著名风景区浚县大坯山西麓,近年新辟了一条“百猴路”。此路有256根石柱、248块石栏板,上面塑有1683只猴子。它们或蹲或坐,或跑或跳;有的抓耳挠腮,有的手舞足蹈;有的左顾右盼,有的托腮凝思;真是千姿百态,各具神韵。“猴路”的设计者是张希和,人称“泥猴张”。“泥猴张”1942年出生在河南省浚县的一个半农半艺的家庭里。他大哥是位民间纸扎泥塑艺人,父亲能写一手不错的毛笔字。在父兄的影响下,他从小受到了民间艺术的熏陶,与泥塑结下了不解之缘。1965年,他到县文化馆从事美术工作。为了提高泥塑艺术,他到大坯山东麓的泥玩具之乡杨杞屯村,拜泥艺塑人为师。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