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犯罪作为一种独立的犯罪形态,直接危害了国家的经济建设,严重破坏了我国的经济秩序,阻碍了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健康发展,其社会危害性越来越大。面对这一问题,除在司法实践中必须依法惩治经济犯罪外,还应从理论上对经济犯罪特征,包括经济犯罪的基本特征、本质特征和一般特征进行充分认识,积极寻找应对经济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正> 犯罪是阶级社会中一种复杂的、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由于社会制度、经济体制、意识形态、伦理道德的不同,其犯罪形态和内涵也不尽一致。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不同的犯罪形态。经济犯罪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而  相似文献   

3.
<正> 近年来,我国走私、投机倒把、贪污、受贿、偷税、抗税、盗窃公共财产、诈骗等经济犯罪相当猖獗,出现了严重化、复杂化的趋势,表现出如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发案数量多,案件大幅度上升。据司法部门统计,1985年全国法院审结严重经济犯罪案件50152件;1986年77386件;1987年60691件;1988年55710件。与1982年审结的33260件相比几乎成倍增长。 2.大案相继增加,案值大幅度提高。80年代初,黑龙江省查处王守信特大贪污案,案值约60万元,曾哄动全国。近年来,经济犯罪案值达几万元,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已屡见不鲜。据检察机关统计,1983—1987年5年内受理的数万元、数十万元以上的大案件4200件,追回的赃款折值达16.3亿元。据最高法院统计,1988年仅贪污类案件审结的贪污  相似文献   

4.
《法学》1989,(11)
近几年来,农村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但是伴随而来的经济犯罪也呈蔓延之势。惩治腐败,严厉打击严重经济犯罪,不仅关系到农村改革的声誉,而且也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兴衰。现就某县当前查处经济犯罪情况的调查和剖析,从中得出防范的有益启示。一、当前经济犯罪分子的几种手段(一)在物资交易中,索要回扣。由于乡镇企业的原辅材料大都靠市场调节,有些企业厂长利用手中掌握的“原材料供应”、“紧缺物资销售”等权利,在出售紧缺物资时索要“回扣”,甚至不紧缺物资买卖中也要“回扣”。如某五金厂副厂长芮××,在  相似文献   

5.
在开放、搞活、改革的新形势下,经济领域内的严重犯罪活动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深入探讨这些新的情况和特点,对于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把打击严重的经济犯罪活动的斗争引向深入,加强对经济犯罪的综合治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经济犯罪的概念经济犯罪的术语是1872年在英国伦敦举行的预防与遏制犯罪的国际会议上由英国学者希尔首先提出的。1932年德国学者林德曼又从刑法角度阐述了经济犯罪的概念。1939年美国学者苏遮兰从犯罪人的社会属性出发进一步研究白领犯罪中的经济犯罪。此后,经济犯罪的问题广泛地被世界各国的学者所关注,许多国家制定了相应的刑事法规。经济犯罪概念之所以比传统的财产型犯罪概念晚出现,是由于客观经济条件所决定的。从全球的角度看,18世纪后半期开始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不但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而且加快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世界性的市场逐步形成。19世纪中叶起,激烈的竞争使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变得更加复杂,经济活动中的失范行为大量涌现。虽然各国对经济活动的管理日益加强,但"犯罪的资本家"为追求高额利润非法经济活动急速增多,侵害了社会经济秩序,危及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正常运行。在这种严峻的情势下,最早于犯罪学领域,随后在刑法学领域,进而在各国刑事立法中,确立起经济犯罪的概念。我国的现行形法通过的当时,主要的经济体制仍然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因此,刑法中没有经济犯罪的明确反映。进入80年代以后,商品经济在我国逐步发展起来,经济犯罪开始增长,并迅速蔓延。为此,1982年3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公布了《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在这个法律文件中,首次使用了经济犯罪这一术语。这是指引我国犯  相似文献   

7.
当前经济犯罪的特点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氢  黄辉 《政法学刊》2000,17(2):40-42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犯罪情况也十分突出,不仅在量上呈继续上升态势,而且在质上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对于经济犯罪的防范和惩治对策也应当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健全法制制度。健全市场内部管理机制、加强对经济犯罪的侦查和打击、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都是不可忽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进—步贯彻落实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和全面开展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少数不法分子利用经济合同进行经济犯罪活动的情况十分严重。这种犯罪活动,已经和正在腐蚀我们的干部队伍,损害我们党和国家的信誉,污染社会风气,妨碍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政策的执行,直接危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制定出相应对策,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中国司法》2006,(3):5-5
2006年是“十一五”时期的开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意义重大而深远。要把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党风建设的下作重点,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要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要严肃查处违反党的纪律的行为,严肃查办领导干部滥用权力、谋取私利、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方面的案件。要认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的专项工作,坚决纠正不正当交易行为,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要坚持以改革统揽预防腐败的各项工作,抓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还要注意抓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地方党委换届工作中严肃组织人事纪律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第一,粮食系统的经济犯罪呈以下特点:一是基层单位“窝案”、“串案”犯罪现象突出;二是贪污、挪用公款犯罪居多,且犯罪数额巨大:三是犯罪主体单一化,多是直接掌管钱、粮的实权人物,主要是基层单位的负责人、会计、保管员、业务员;四是犯罪手段多样化。或以少报多,虚开、伪造结算凭证,冒名领取粮油款,或收入不下帐,私自挪用给他人,自己入股分红,从中盈利,或内外勾结,监守自盗;五是犯罪智能化。由于这些犯罪多为智能型犯罪,作案具有预谋性、隐蔽性和狡猾性,帐目不全或根本没有帐,且这些犯罪业务涉及面广,其客户遍布全国各地,给调查取证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相似文献   

11.
当前的经济犯罪案件,除了部分“传统”的贪污、受贿、诈骗、投机倒把之类以外,还有些“新型”的贪污、诈骗。在辩护工作中,对于前者争议较少,而对后者则争议颇多。原因就在其“新”,大家的认识上常有分歧。所谓“新”,新在那里?与“传统”的比较起来有哪些特点?个人初步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由于法律的修改和解释,不仅量刑幅度有了变化,罪名有了增加(如索贿),特别是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经济犯罪案件  相似文献   

12.
当前经济领域中一场腐蚀和反腐蚀的斗争,正在全国范围内扎扎实实地深入展开。这场斗争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是党中央下定决心要抓好的大事。由于十年动乱严重地破坏了党风、政风、军风和社会风气,同时随着近几年来对内搞活经济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安徽省经济领域里犯罪活动越来越严重。一些不法分子打着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旗号大肆进行诈骗、走私、投机倒把、伪造等犯罪活动,其案发之多、来势之猛、手段之恶劣、危害之严重,令人触目惊心,严重危害着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经济犯罪活动的特点从安徽省破获的经济犯罪案件来看,经济领域里的犯罪活动不仅发案多,而且犯罪内涵与外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发案多、案值大、损失严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快,经贸活动空前活跃,人财物大流动,犯罪主体与客体更加接近,防范和管理的工作机制不健全,犯罪分子更加有机可乘,致使侵财案件和经济犯罪案件大幅度上升,如抢劫、盗窃、图财杀人和诈骗犯罪案件成倍增加;过去没有的走私、伪造、制贩毒品等犯罪案件也时有发生并不断增  相似文献   

14.
当前经济领域中一场腐蚀和反腐蚀的斗争,正在全国范围内扎扎实实地深入展开。这场斗争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是党中央下定决心要抓好的大事。由于十年动乱严重地破坏了党风、政风、军风和社会风气,同时随着近几年来对内搞活经济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某些人认为有机可乘,大搞形形色色的经济犯罪活动,有的还肆意包庇和纵容这些犯罪活动,使国家遭受重大损失,严重地危害了四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这不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一个极大的祸害。  相似文献   

15.
探讨经济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其对策,对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 从已经查处的重大经济犯罪案件看,其特点主要有:  相似文献   

16.
经济犯罪是指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侵犯公有制财产和公民私有财产,依法应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它包括走私贩私、投机倒把、贪污盗窃、行贿受贿、诈骗勒索、偷税漏税等一系列严重的犯罪行为。对经济犯罪活动,必须认清其规律和特点,才能给予有力揭露和坚决打击。当前经济犯罪活动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7.
当前农村经济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王之岩近年来,反腐败斗争在全国逐步走向深入,检察机关在查处城市重点部门,重点案件的同时,还把查处严重经济犯罪的触角向乡镇站(所)及农村集体经济领域延伸,相继查处了一批侵吞集体经济,吞噬农民血汗、肆意加重农民负担的严重经...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项经济活动空前活跃,与此同时经济犯罪也进入一个高发期。任何形式的经济犯罪都是在适合于它滋生的土壤上结出的罪恶之果,因此铲除经济犯罪心理滋生的土壤是预防与遏制经济犯罪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必须健全相关经济法律体系,完善制约机制,将心理预防与法律规制两方面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9.
关于经济犯罪及其预防的思考张滋生一、经济犯罪发生于商品经济运行过程中经济犯罪的术语是1872年在英国伦敦举行的预防与遏制犯罪的一次国际会议上由英国学者希尔首先提出的.1932年德国学者林德曼又从刑法角度阐述了经济犯罪的概念,1939年美国学者苏遮兰从...  相似文献   

20.
经济犯罪预防的可行性从经济犯罪产生的条件来看首先经济犯罪总是依附于现实的经济关系,发生在经济运行之中,同时又破坏着既有的经济关系和经济秩序。在现阶段,我国的经济犯罪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紧密相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经济运行中出现许多空隙、漏洞,给经济犯罪以可乘之机; 其次我国法律转轨滞后于经济的转轨,市场经济行为超前与经济犯罪立法滞后的矛盾依然存在,法律法规存在许多漏洞和盲区;再次在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许多薄弱环节。这些都是滋生经济犯罪的直接诱因,也为我们开展经济犯罪预防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