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堵塞跑官、要官、买官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干部职务正常晋升机制还没有完全贯彻落实,致使跑官、要官、买官之风在一些地方时有出现。而健全干部职务正常晋升机制,就必须实现从“以人选人”到“以制度选人”的转变。第一,实现“少数人选人”到“让群众更多地参与”转变,健全民主推荐机制。除《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条件和资格外,还应提出具体职位的条件要求,有些特殊职位还要制定相应的专业技能要求,增强公开透明度,为开展民主推荐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是拓宽选人视野,建立健全组织推荐、群众推荐、领导干部推荐和个人自荐等多种形式的推荐干部制度。三是把民主推…  相似文献   

2.
任职时间较长的基层正科级干部(文中称“资深科级干部”)具有整体资质素质较高、部门岗位集聚明显、自我认知总体积极三个特点,但面临着年龄踏入“行政更年期”、职务晋升遭遇“天花板”、“心情”困惑于“薪情”三个困惑与难题.职务晋升需求的无限性与职务供给有限性的矛盾、干部考核激励作用不强、与职务挂钩的薪酬制度以及部分干部能力素质和工作经验存在缺陷与不足,是影响“资深科级干部”工作动力的四大因素.构建“资深科级干部”激励机制,需要从完善晋升机制、探索“双梯制”、拓宽晋薪渠道、注重以人为本着手,分别构建职务、职级、薪酬和精神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3.
宋业勇 《党课》2006,(1):58-58
目前,企业单位干部兼职比较普遍,基层党支部书记大多由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威信高的行政干部或专业技术干部兼任。不可否认,大多数兼职党支部书记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心尽职,为基层党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也有少数兼职党支部书记存在“兼职不尽职”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昔日干群之间的鱼水关系,如今在少数农村产生了裂缝。其主要原因: 一是家族干部的出现。目前,少数农村选拔干部,不考虑“德才兼备”和“四化”标准,而是谁家弟兄多,谁家势力大,谁家当干部。他们说什么“亲不亲一个姓,远不远一个坟”。这样,干部成了少数人的干部,他们想问题、办事情不考虑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只顾少数人的好处,这是干属关系恶化的重要原因。二是少数干部以权谋私。有些人一当干部,就把集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1,(21):8-9
这些年来,全国组织系统涌现了王彦生、尹中强、李林森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他们为党争取人民拥护,为组工干部争取干群信任,他们代表了全国10万组工干部队伍的主流。但在同时,组工干部队伍中也出了极少数害群之马,有的买官卖官、收受贿赂被判刑,有的利用人事安排权收受钱财被收监,有的利用干部职务晋升、调整工作谋取私利被开除党籍。这些人是组织系统的“老鼠屎”,  相似文献   

6.
在干部成长过程中,大多数人达到一定级别后,晋升空间越来越小,从而在不同阶段遇到自身仕途的“天花板”,处于这种状况的千蕊被形象地称为“天花板”千部。而对于许多基层干部而言,能够触碰到仕途“天花板”或许还是一种幸运,他们中更多的人一辈子都是“科员”,难有晋升机会,只能在“地板”上原地踏步,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地板”干部。  相似文献   

7.
真干与假干     
现在我们强调“真抓实干”,要求干部敢担当、善作为,就是要干部务实重干,说真话、真干事、出实绩。但也还有少数地方、少数部门、少数干部存在“假干”现象:遇事“难得糊涂”,把对付和糊弄当成工作要诀,拉花架子、搞形象工程、捞政治资本、粉饰太平;热衷于搞小圈子、党同伐异,谋划工作没有长远眼光和可持续性,只求眼下热闹光鲜,哪管以后洪水滔天。  相似文献   

8.
《廉政瞭望》2008,(9):5-5
据调查显示,“60后”省部级干部从大学毕业开始工作到晋升到副部的平均年限为21.3年。晋升到副部级领导干部的最短年限是14年,晋升到正部级领导干部的最短年限为22年。其中,破格次数占职务晋升次数的24.7%,80%的“60后”都有破格晋升的经历。在他们各不相同的成长路径中,由机关道路成长起来的比例占1/3,  相似文献   

9.
罗国亮  赵铮 《求贤》2009,(8):39-41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干部的考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称呼.建国之后叫“考察”和“鉴定”(有时也叫“考核”).直到1983年才统一为“考核”。干部考核是指考核机关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干部的思想政治表现、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及其业绩所进行的考察与评价.并将其作为干部任用、培训、奖惩、晋升等环节的依据。“干部”一词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含义.既包括党政机关干部.也包括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不同领域的干部其考核标准也不相同。本文所说的干部考核专指党政机关干部的考核.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在干部管理体制上,下放了部分干部管理权限,从而使干部管理增加了活力,但是也暴露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寺庙”增多,“神位”过滥。干部管理权力下放后,少数地区和单位不顾客观实际的需要,多设、超配的现象较为突出。有的为了解决少数干部的职级,因人设事、因人设职,扩大机构,提高级别、待遇,形成了  相似文献   

11.
乌兰夫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干部培养的问题,没有局限于培养干部是第一要务的理论层面,而是积极落实于实际行动。创办干部培养学校,培养、选拔与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加强干部之间的团结,思想认识与实际行动彰显了乌兰夫在少数民族地区干部培养问题上“从少数民族地区来,到少数民族地区去”的理论特点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摘月报     
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北移;检察机关当“医生” 干部晋升先“体检”;就业难已从“4050”向“2030”延伸;珠宝投资有讲究;家电也要“劳逸结合”……  相似文献   

13.
在下基层调研时发现,有些基层干部,虽然整天身在兵中,却不敢听基层官兵的意见,不敢让群众议论,一听到“不同声音”就给扣上“不讲政治”、“犯自由主义”、“不保持一致”的帽子。这种现象表明,在少数干部中存在一种不敢讲真话、不爱听真话的风气,甚至少数干部为求提拔,弄虚作假、编造政绩,汇报工作,讲成绩头头是道、  相似文献   

14.
1999年度,全省党史系统又有13位干部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其中取得副研究员任职资格的是省委党史研究室吴明刚、陈宜淳,厦门市委党史研究室卢茂材,漳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杨启新,南平市委党史研究室吴其乐;晋升助理研究员的有省委党史研究室杨占城,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林飞、林友田、黄建国,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石少菁,宁德地委党史研究室韩筱芳,福清市委党史研究室曹铭安,光泽县委党史研究室罗时来。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不少县乡村,无论是抓粮食生产,还是搞经济作物种植,都喜欢在大路旁进行!君不见:样板田、示范田定在路旁,生态农业开发、经济作物种植放在路旁,指挥田、高效田摆在路旁,农田基本建设现场设在路旁……农民把路旁的这些田块戏称为“门面田”、“政绩田”、“升官田”,把这类工作叫做“门面工程”,因为它是干部的“脸面”,是干部的“丰碑”,是干部晋升的“电梯”,是罩在干部头上的“光环”.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20,(6):7-7
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考察识别干部,是“火线提拔”的主要考量,但这并不意味着干部只在疫情防控期间表现优异就足以获得提拔重用。对此,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戴焰军表示,“火线提拔”虽然与正常晋升不同,但两者观察识别干部的要求是一致的——既要联系干部一贯的表现和各方面品质。  相似文献   

17.
政策吹风     
《先锋队》2003,(5)
我省出台“防非”医务人员享受优惠政策经省政府批准,今后,凡是在防治非典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员可享受奖金、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及优先出国培训等优惠政策。据了解,在防治非典过程中,我省各市、县可以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随时给予相关人员嘉奖及记功奖励,人事部门随报随办,不受奖励比例限制。做出重大贡献者,可给予一等功或授予荣誉称号。对获得嘉奖和一、二、三等功者,发给奖品或奖金,授予荣誉称号者将给予晋升职务工资档次奖励,也可给予一次性奖金。在防治非典中受到市、地、厅级以上表彰的医务、防疫及其他工作人员,在同等条件下可优…  相似文献   

18.
《当代党员》2010,(3):68-68
最近,干部“天花板”现象成为热门话题。因任职年龄限制,一些干部感到晋升空间越来越小,从而遭遇仕途到顶的“天花板”现象。前不久编辑部收到一位基层干部的来信,他坦言正遭受“天花板”之惑。为此,编辑部特约请本刊2008年第5期“封面故事”文章《新愚公何志发》的主人公何志发同志回信。  相似文献   

19.
目前,有些干部早就为政不廉,仍在推荐、考察和讨论决定等环节时却未能发现问题,导致其中少数人继续得到提拔重用。人们称这种现象为“带病上岗”。为什么不廉洁的干部在提拔使用时没有被过滤剔除出来,反而“带病上岗”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少数地方党组织选拔任用干部没有正确把握用人标准。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急于改变落后现状,在用人上片面强调大胆起用能干“大事业”、“敢闯”、“敢干”的“开拓型”干部,而对干部的“德”重视和考察不够,把一些虽然能力较强,但政治素质差,思想作风有问题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二是干部考察…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干部驻村作为多途径锻炼干部的一种有效形式,既为基层解决了不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党群、干群关系的改善,也培养锻炼了一大批富有实践开拓精神的年轻干部。但是,也有少数干部驻村当“客”,令群众十分反感,应当引起重视。  少数干部驻村,一是当“攀客”,一进村就住进富人家,很少进五保户、贫困户家中看看、问问,百姓称之为“嫌贫爱富”干部;二是当“稀客”,名义上驻村,实际上一年到头进不了几次村,村民很少见到他们的身影,百姓称之为“下乡镀金”干部;三是当“说客”,指手划脚,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