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山西五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作为全国能源重化工基地,工业经济增长一直是全省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尤其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全省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水平,初步建设成了以煤炭、电力、化工、机电、建材等为主导产业的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形成了主导产业突出、门类齐...  相似文献   

2.
今年的国际原油价格高涨,国内燃油和煤炭资源紧张,对我国的能源安全敲响了警钟。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都要首先增加对能源消费的需求,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大工业和大农业的生产,又要高度依赖交通运输的发展和燃油的供给,但是中国的能源供给.现在超过一半的燃油要靠进口,燃煤虽然自给.但是煤矿安全、环境保护和交通运输的成本剧增,发展核电和继续发展水电.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制约。中国的经济增长对新增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多地要靠国外进口来解决,  相似文献   

3.
<正>1-4月,全省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放缓,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稳增长形势严峻。一、工业运行缓中趋稳。1-4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5.6%,增速与一季度持平;4月当月增长5%,增速较上月回升1.9个百分点。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增长4.4%,加快0.3个百分点;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2%,回落1.9个百分点。分能源和非能源工业看,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6%,降幅收窄0.7个百分点;非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13.2%,回落1.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在中部崛起战略中,作为资源型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的山西如何加快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面对这一关乎三晋人民福祉的重大问题,省委、省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总结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实践经验基础上,做出要把山西建成国家的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这是对山西多年来改革发展和能源基地建设成果的承接、扬弃和创新,也是对省委七届九次全会提出的"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抓好五项创新(技术创新、金融创新、人才机制创新、环境创新和观念创新),实现三个提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全省综合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发展思路的进一步深化,既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和现实条件,又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5.
1999年12月2日,山西省代省长刘振华左会见以共上位为团长的中日可持续发展能源区域(SEC)构想山西综合计划项目推进委员会考察团时指出: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长期以来形成了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这种产业结构曾经为山西和全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产业重型化,产品初级化,并高度依赖煤炭,致使适应市场的能力弱,环境污染大,经济效益差一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加速调整,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国内买方市场的全面形成,这种产业结构的弊端和不适应性越来越明显地凸现出来,并成为制约山西经济发…  相似文献   

6.
张喜琴  李宇 《前进》2009,(6):44-45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也不断暴露,其中资金紧张,融资困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影响和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就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以山西典当经营成功模式为依据,对现代典当业的发展提出若干方向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文祥  吴月 《理论月刊》2005,(6):154-155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快,世界能源工业新的格局正在形成,全球范围内争夺能源的竞争日趋激烈。尽管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各种能源储量贫富不一,能源工业结构存在差异,能源发展重点各有侧重,自身能源优势不尽相同,但能源工业在几国所处的重要地位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是一致的。各国能源界都有一些共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因此开展合作已经成为了一种客观需求。在各种倡导新合作观和建立新型合作机制的呼声中,作为国际合作形式和规范的多边主义,已逐渐成为解决能源合作问题一个新的发展趋势。本文在对中国能源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在多边主义框架下中国与周边国家开展能源合作这一议题进行可行性分析,继而就其合作路径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加快电力发展促进山西经济上新台阶文\卞学海省委、省政府关于变输煤为输煤输电并重、扩大向外输电的山西能源发展战略,为山西电力工业的发展带来极好的机遇,也无疑加重了全省电业职工的责任。我们电力战线全体职工决心奋力拼搏,加快电力发展,为兴晋富民和支援全国的...  相似文献   

9.
薛建春  曹力博 《前沿》2023,(1):70-79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和“一带一路”陆路通道的关键地带,沿黄河流域城市的工业发展主要依赖能源的生产与消耗,实现经济、能源、碳排放三者协同发展是尽早实现黄河流域“双碳”目标的关键。本文测算黄河流域9省区2010-2019年碳排放量与碳排放强度,借助脱钩模型分析各省区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状态,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分析能源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9年间,黄河流域整体碳排放量呈现上升趋势,碳排放强度呈现下降趋势;具体到各省区,青海、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的碳排放量逐渐上升,甘肃、四川、河南、山东的碳排放量随时间变化不大;内蒙古的碳排放强度呈现上升趋势,其余省区碳排放强度呈现下降趋势。脱钩状态方面,黄河流域整体脱钩状态相对不错,甘肃、四川、河南的脱钩状态均为强脱钩及弱脱钩,比较理想;影响因素方面,经济增长是黄河流域能源碳排放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是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与人口规模对能源碳排放的影响相对较小,能源结构、能源强度引起的碳排放变化为负增长,经济增长、人口规模引起的碳排放变化为正增长。  相似文献   

10.
白日成  张朝霞 《前进》2000,(5):12-13
当前,扩大内需已成为确保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必要条件。在扩大内需方面,农村市场无疑是最需要激活的一块。因此,如何开拓农村市场,带动市场需求,促进全省经济增长,又成为我省经济领域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文从分析山西农村市场的现状及问题入手,探讨加速培育农村市场对策。一、山西农村市场的发展现状(一)农村市场启动较快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1998年,全省县及县以下的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42.6亿元,比1991个增长1.99倍,平均每年…  相似文献   

11.
张保 《前进》2005,(1):11-12
一、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是山西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新思维,是山西发展思路和战略的又一次升华定位准确、思路科学是加快发展的根本性问题。1999年省委七届九次会议提出了实施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性决策,引导全省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一年起步、二年入轨、三年初见成效,正在向五年明显见效的目标迈进,可以说经济结构调整是山西发展思路和战略的一次重大变革。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省委、省政府及时提出要把  相似文献   

12.
洪英灏 《江西政报》2008,(16):48-48
在全省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的同时,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为建筑业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上半年全省建筑业主要生产经营指标继续保持增长趋势,企业经济效益整体提升,为全省建筑业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李江利 《前进》2009,(5):43-4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未来我国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党对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所伴生的生态问题的清醒认识,是对科学发展的准确把握。山西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和工业基地,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但能源损耗、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生态改善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作为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电力工业得到长足发展。1992年后,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变输煤为煤电并输的战略决策,既与国家能源资源大格局调整相吻合,又符合我省能源基地综合开发、不断壮大支柱产业,全面振兴区域经济的要求,使我省电力工业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到1998年6月底,全省发电装机容量接近1000万千瓦,其中本省自用840万千瓦,向京、津、唐电网外送近160万千瓦;全省年发电量达到545亿千瓦时,外送电量100亿千瓦时,是全国外输电最多的省份。根据山西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及得天独厚的资源地理优势,政府做出电力发展远景规划,到2005年,全省发电装机总容量要达到2000万千瓦,平均每年提高130万千瓦,力争8年装机容量翻一番。  相似文献   

15.
张晨强 《前进》2008,(7):50-52
进入21世纪以来,山西省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在挖动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促进产业优化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当前我省正处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民营经济的发展既面临新的挑战又面临良好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我省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为促进全省经济增长、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供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初步形成了以新能源装机增长带动产业链发展的良好局面。但产业发展也遇到一些障碍和问题,表现为某些地方存在无序规划和无序发展现象,相关政策推进仍存在不确定性,在新能源核心技术研发和标准体系建设方面投入不够等。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在能源供求方面却遇到了“红灯”,来自外部能源供应的风险和挑战也逐渐显现。为此,要真正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必须认真思考“能源对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制约作用”、“能源无节制消费和低效益使用引起的环境污染”、“合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面临的困难”,以及如何正确制定和贯彻落实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能源安全观经历了从“自给自足”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转变,能源安全政策也呈现出相应的阶段性特征: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恢复重建能源工业”的保障政策到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通过“走出去”战略实施能源安全“双保障”政策;从“开源”与“节流”并重的综合性保障机制到积极关注“提能增效”“保护生态”的安全保障新策略,再到如今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保障体系,我国能源安全策略始终立足于国内的能源资源禀赋和国内外形势不断调整和完善,为维护总体国家安全,实现能源、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刘巩  高海燕 《前进》2008,(11):25-27
山西作为煤炭资源大省,煤焦支柱产业的发展为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在安全生产和环境治理等方面留下很多难题。一些重点产煤(包括其它矿产)市、县多年来存在着安全生产事故易发多发以及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问题,严重制约山西的科学发展。近两年来,灵石县针对这“两个易发多发”的顽症采取果断措施,举全县之力开展煤焦领域生产秩序的整顿,很快扭转了工作被动局面,在破解山西发展难题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消耗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全球变暖的加剧和资源的枯竭亦日益严重,传统的能源结构日益严峻,因而人们都把眼光投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