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报告为我们规划了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就是“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六个“更加”使人民倍受鼓舞,同时,大家普遍认识到“三农”问题的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一科学论断指明了“小康”并不只是一个经济指标,它包含着政治和文化上的目标和任务。在政治上,我们的目标是要达到:社会  相似文献   

3.
科技与人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两大重要支柱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新世纪头20年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把“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建设成为“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科技、教育的新发展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目标之一,也是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各项战略目标的根本性措施。一、科技与人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两大重要支柱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因此,科技和…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我国今后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实质上就是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阶段和目标进行新的定位。  相似文献   

5.
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重要的就是要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唱响“发展”这个时代的最强音。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里所说的“惠及十几亿人口”、“更高水平”和“六个更加”的要求,意味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要有量的发展,又要有质的…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报告的重要主题,它既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更是一种理论。与我党其他文献论及的“小康社会”不同,报告首次阐述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阶段、目标、途径、内容等诸方面。我们建设的“小康社会”,是“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一提法拓展了我党关于社会发展的战略理论,标志着现代化理论更合乎中国国情、更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是在…  相似文献   

7.
侯彦杰  许婕 《世纪桥》2004,(1):38-39
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明确了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一振奋人心的宏伟目标,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意愿,得到了举国上下的一致拥护。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尤其需要解决好农村的小康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泊溪  章远 《新视野》2003,(2):22-24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这是党的纲领,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抉择。本文阐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9.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与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谈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 ,强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使“社会更加和谐” ,指出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 ,集中力量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使经济更加发展 ,民主更加健全 ,科技更加进步 ,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充分说明“建立和谐社会 ,达到全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一个新的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 ,指出“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这是对…  相似文献   

10.
解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如果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部雄伟的史诗,那么现时的总体小康水平只是一个精彩的开篇,这就是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上讲的,“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从而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从“三步走”到“新三步”战略,既是宏伟的,也是实事求是的邓小平设计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时曾反复强调:“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为了落实21世纪…  相似文献   

11.
王杰康  丁乔珍 《求实》2003,3(Z1):80-8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杜会的任务: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小康社会”理论,即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理论,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阶段,是持续时间较长、动态发展的一个过程,它本身有着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状态。邓小平同志早在1978年就把“中国式的现代化”与“小康社会”相联系。作为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他解释说:“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翻两番、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些都是我们的新概念。”“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上个世纪末,我国如期达到的小康目标,从总体意义上讲,还只是基本解决温饱,刚刚进入小康社会阶段的初步小康,是宽裕、不宽裕,温饱、贫困的社会和群体,而且温饱和贫困面还比较大的低水平小康,即使低水平的小康,全国也还没有全面达到,农村还有3000万左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城镇有将近2000万人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还有更多人口虽然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但尚未达到小康。因此,这样的小康目标是主要从经济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和目标:“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要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关键在于培养、造就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相适应的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的创新人才。而这个历史使命毫无疑问地落到了高等学校的肩上。我国加入WTO后,对人才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复合型素质人才的培养,对于高校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而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两种思想体系的斗争仍在继续。面对新世纪高校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13.
汪慧 《求实》2003,(Z2)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 0年 ,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1 ] 他同时指出 :“为实现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这个奋斗目标 ,发展要有新思路 ,改革要有新突破 ,开放要有新局面 ,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1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政府 ,在公务员。因为公务员是所有政策制定和实施等政府活动的承担者 ,政府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公务员素质的高低。一、“全面小康”对政府公务员素…  相似文献   

14.
阿拉善盟是内蒙古自治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生态最恶劣、发展条件最差,资源优势比较明显的特殊地区。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九五”以来的不懈努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目标相比,我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还很艰巨,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为此,我们要按照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深入实施“转移发展战略”。“转移发展战略”是我们在长期实践中,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5.
李刚 《实事求是》2003,(2):74-75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 ,集中力量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 ,全面规划和展望了我国小康社会的灿烂前景 ,这对我们结合新疆南疆地区的实际 ,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和鞭策。一我们党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建设 ,在实践中必然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困难 ,结合南疆落后地区工作…  相似文献   

16.
建设“小康社会”是1984年邓个平提出来的。2000年十五届五中全会又提出:“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01年江泽民进一步指出:“我们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02年党的十六大最终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括四个目标和六个标志,而难度最大的是如何才能实现“社会更加和谐”和“民主更加健全”,因此必须从治标和治本两个途径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7.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学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为我们描绘了在本世纪头2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吹响了中华民族向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进军号,符合我国的国情,符合改革开放的实际,也符合现代化建设的规律,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人的素质,进而服务于社会为目的的教育,或者说是以提高国民素质、实现社会既定发展目标为宗旨的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切实加强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素质教育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根本途径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一贯的教育方针。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更加明确地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也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他把人的全面发展从共产主义延伸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青少年学生扩展到广大人民群众,并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社会…  相似文献   

19.
一、全面小康社会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二十一世纪头 二十年,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 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 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 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对全面小康社会内涵的具 体描述。 在深刻领会和分析全面小康内涵及评价指标体 系设置的基本思路的基础上,初步设想全面小康社  相似文献   

20.
十六大作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决策,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建设和改革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因而全面地理解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深刻把握小康社会与“三个代表”之间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我们实现小康社会面临的难题和所要解决的矛盾,对于我们深入学习和贯彻十六大精神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现将理论界关于小康社会理论研究的一些观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