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十月革命胜利后,协约国帝国主义对新生的苏维埃国家进行了武装干涉。日本利用出兵苏俄远东之机,大肆攫取经济利益,其中包括掠夺远东渔业资源。日本渔业主以武力为后盾在苏俄远东水域进行所谓“自治”捕鱼。苏俄和远东共和国通过外交途径与日本干涉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并最终迫使日本从苏俄远东撤军,取谛了“自治”捕鱼。  相似文献   

2.
十月革命后,苏俄和中国北京政府出自双方各自需要进行了建交谈判。双方围绕中东路和外蒙古两个核心问题的解决进行了多次交涉。《中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的签署从原则上奠定了两国关系的基础,却未解决中东路和外蒙古两个核心问题。协定内容与实际执行上的差距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3.
20年代末 ,张学良主政东北。为了抵制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的野心 ,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当局积极调整对外政策 ,积极向欧美靠拢 ,借助美国力量对抗日本 ,在东北实现了易帜。东北当局为了维护主权 ,采取各种措施抵制日本势力 ,并力图收回中东路权益 ,与苏俄发生了大规模边境战争。总之 ,拒日、反苏、亲美 ,成为 2 0年代末至“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当局外交政策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4.
1921—1922年苏维埃俄国遭受罕见饥荒,美国救济总署给予苏俄大量的粮食和药品援助,使成千上万的饥民摆脱了死神的威胁。美国人民对苏俄的援助完全是无私的,而美国政府的援助却具有一定的政治目的:即希望利用经济援助改变苏俄人民对共产主义的认识,促使苏维埃政权早日崩溃。  相似文献   

5.
远东共和国是苏俄政府为了解决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问题而建立的临时政权,而它与美国的经济交往则是实现其外交目标的重要手段.远东共和国与美国的经济交往从其建立为始,至它重新归并苏俄为终.通过这种经济关系,苏俄逐步瓦解了外来干涉势力,巩固了自己的政权;而美国也加深了对新生苏维埃政权的了解,影响了其在远东问题上的态度和政策.因此,远东共和国与美国的经济交往,是这一时期国际关系史极为重要的内容,对于美国、苏俄、日本、远东共和国这四个国家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根据1922年7月的南森—苏俄遣返计划,少量俄国难民在国际联盟难民机构监督下从保加利亚遣返回苏俄,这是历史上以国际组织调停的形式组织难民遣返的首次尝试。各方对于难民遣返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遣返性质及难民回国后的安全等问题的争论贯穿遣返计划始终。由于政治因素对难民问题的干扰,南森—苏俄遣返计划以失败告终。它对后来处理难民问题的国际组织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列宁东方理论的精髓,是列宁关于东方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观点。在列宁的思想上,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是一个曲折前进的过程,苏维埃俄国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也是一个曲折前进的过程,苏俄以后的发展进程有曲折,东方其他国家包括中国以后的社会主义进程中也会有曲折。他所谓的曲折前进,归根到底还是讲前进,曲折前进的思想归根到底是关于前进的思想。20世纪东方社会主义的历史事实,多方面验证了列宁关于东方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庚子赔款是1901年八国联军强迫清政府所签的《辛丑条约》中偿付美英俄法等列强的各项赔款之总称。其中沙皇俄国约占赔款总数的29%,比重居各国之首。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先后于1919-1923年间发表三次对华宣言,宣称放弃庚子赔款中的俄国部分。通过分析苏俄三次对华宣言中对于庚子赔款问题的处理,笔者认为,所谓的“放弃庚子赔款”只是苏俄的一个幌子,其真实意图是以此达到同中国政府接触、打破国际上的外交困境。  相似文献   

9.
1921~1922年苏维埃俄国遭遇严重饥荒,美国政府和人民通过美国救济总署向苏俄提供了大量的粮食和药品援助,挽救了千百万俄国人的生命。美国人民对苏俄的援助完全是无私的,而美国政府却希望通过对饥民的援助,改变其对布尔什维克党和共产主义的认识,促使苏维埃政权尽早垮台。  相似文献   

10.
道德价值是个体和集体的行为、品质对于他人和社会所具有的道德上的意义.苏俄伦理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和苏俄社会道德价值观嬗变的过程均证明了道德价值的历史性和现实性.无论是作为伦理学概念本身的“道德价值”,还是作为哲学范畴、意识形态表现形式、文化传统的“道德价值”,也都包含并规定了道德价值的历史性与现实性.  相似文献   

11.
1919-1923年,苏俄政府先后三次发表对华宣言,并希望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经过长期多次的谈判与磋商,中俄双方最终于1924年签订了《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苏俄虽然在协定中放弃了部分在华的特权,但出于自身安全和利益的需要,保留了中东铁路和外蒙古的实际控制权,损害了中国的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通过国家利益具有的冲突性与合作性的双重属性来分析苏俄早期对华政策,可以发现其政策的两面性。因此,对于《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不仅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也应该注意到其消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
苏俄国内战争期间大批苏俄犹太人移居异国他乡,这不仅是由于反犹浪潮的肆虐,而且还有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苏俄犹太人的迁移加快了犹太人流散世界各地的进程,加快了哈尔滨等新兴犹太聚居区的兴起,同时也成为第三次“阿利亚”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1920年9月初举行的共产国际巴库大会(又名"东方各民族代表大会")是共产国际史,特别是苏俄早期对外关系史上一起重要事件,在中东社会主义运动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这次大会是共产国际执委会在共产国际提出的殖民地革命任务需要进一步落实,欧洲革命进入低潮,特别是苏波战争受挫后构建"东方战线"紧迫性进一步突显,为促成正在举行的英苏贸易谈判,苏俄政府迫切需要从侧面施加压力等多重背景下,利用巴库的中心区位和高加索地区成熟的革命条件后召开的。  相似文献   

14.
在协约国干涉苏维埃俄国革命中,捷克军团被协约国利用,充当协约国干涉西伯利亚革命的急先锋。捷克军团的叛乱严重侵犯了苏俄的国家主权,给西伯利亚地区的居民带来了深重灾难。由于在利用捷克军团叛乱上荚、法、美、日四国间有错综复杂的矛盾,而且捷克军团遭到红军和游击队的打击,捷克军团在1920年初撤离了苏俄。  相似文献   

15.
新经济政策时期苏俄利用租让制来吸引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尽管苏俄对租让制企业寄予很高的期望.但租让制企业对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大。美国是参与苏联租让制活动的主要国家之一,通过总结美国承租者在苏联的经营活动,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租让制政策未能在苏联取得明显成效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纵横两方面论述了十月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从纵的方面看,十月革命是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抓住和利用了战争与革命的机遇,采取了社会主义崛起方式.十月革命避免了俄国领土、经济、政治甚至文化的分裂,保住了一个完整的、有潜力的主要国际关系行为体,为以后的苏联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从横的方面论,十月革命在当时的国际格局和世界体系中起到了非常独特的巨大的作用.俄国脱离资本主义集团,在西方无产阶级和东方民族解放运动之间架起了桥梁,但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又不得不与主要资本主义世界打交道.苏俄表面处境孤立、困难,似乎离开了国际舞台的核心而走向了边缘,实际上,苏俄的存在和发展是对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国际体系的挑战和否定.离开了苏俄的凡尔赛体系根基不牢、国际秩序长期不稳,欧洲格局在酝酿着重大变化.国际政治的重心出现了偏离传统西欧、向新兴苏俄和北美转移的迹象.列宁是国际关系理想主义学派思想的创始人之一,和平共处和国际主义是他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丛书》以及中国国民党方面资料的问世,苏俄、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党交往的部分史料得以公开,伴随着国民党问题研究热潮的出现,苏俄、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党关系问题也逐渐成为众多学者关注和研究的新重点。这方面研究经历了由浅及深的转变:对涉及这一问题的历史人物的研究,对苏俄、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史的研究,对苏俄、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党关系史的专题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高尔察克反动政权是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势力最凶悍的白卫政权,在西伯利亚14个月的统治充分暴露了反革命的丑恶嘴脸。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在全国各族人民支持下,最终消灭了这个凶残的白卫政权,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苏俄全国范围最后取得胜利和巩固红色政权奠定了牢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我们对20年代苏联经济中的私人资本的研究已经十分透彻的话,那么有关苏俄境内外资活动的情况在国内的历史文献中却并不多见.国外有关新经济政策时期的历史文献对这一问题有的只是稍有提及,有的完全忽略.  相似文献   

20.
没收教会珍宝运动,是苏俄第一次大规模的反宗教运动,运动从没收教会珍宝文物开始,逐渐延伸到对教会人员和反抗没收珍宝的信徒的镇压与审判。苏俄第一次反宗教运动在指导理论上和运动实践上出现严重失误,反映出俄共缺乏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意识,即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意识,缺乏从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的创新。本文利用了苏联最新解密的档案资料,剖析了俄共没有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宗教理论和宗教执政路线,是俄共在宗教问题上不断犯错误的主要原因。剖析苏联在宗教问题上所犯的错误,汲取其教训,总结其经验,对我国及其社会主义国家制定正确的宗教路线、方针和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