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是一个开放而复杂的体系。建党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国际交往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回顾建党以来我们党关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的演进历程,理性分析思考中国在新形势下世界格局中的战略定位和路径选择,无论对于丰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还是指导现实中国外交实践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和平共处"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和谐世界"是"和平共处"思想的新发展。这一思想最初作为一种策略,来自于列宁《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报告》,并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从被动的策略到积极的策略,从积极的策略到策略与战略相统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通过无产阶级世界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建立一个持久和平、和谐的世界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奋斗终生的目标,也是毛泽东等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国际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和谐世界观的提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和谐世界思想的继承,亦是和平与发展的新形势对马克思主义国际主义战略思想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和谐社会到和谐世界——胡锦涛和谐思想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世界是和谐社会理论在国际关系领域中的成功运用,是胡锦涛和谐思想的新发展.作为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世界体现了中国外交思想的新成果,反映了中国外交战略的新目标,凸现了中国外交策略的新理念.深入研究这一重要思想对于全面、准确地理解胡锦涛和谐思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成立之初就定下了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几代领导人也为之领导人民努力奋斗,在此过程中又提出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这是我国党的领导人对时代特征和国际关系深刻认识的结果.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其历史性和现实性,中国的和平发展已经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并将进一步推动世界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易  黄刚 《长白学刊》2008,(6):128-132
和谐世界思想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它吸收了中国古代“天下观”、“和谐睨”的思想精华,为雏护世界和谐提供了一种理念共识;它坚持了中华传统中“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精神内按,回应了诸如“中国威胁论”、“文明冲突论”等制造世界不和谐因素的错误论调;它借鉴了传统文化中“天下大同”、“和实生物”、“协和万邦”、“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为实现世界和谐创造了现实而有利的条件。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和谐世界思想必将为世界和谐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7.
廖义军 《前沿》2007,3(6):175-177
“和谐世界”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发展”理念,是对全球发展的客观认识。“和谐世界”思想中对“发展”有许多理性的建议,中国政府也一直在走发展自己的同时帮助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的道路。只有促进世界各国协调、平衡、普遍发展,才能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与稳定,真正建立“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个新的全球治理理念,构建和谐世界是一种趋势,其可能性主要来自其正当性、继承性和紧迫性。这些特点及逐渐演进的国际社会秩序使构建和谐世界成为一种可能和趋势。另一方面,对于构建和谐世界,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提出“和谐世界”的倡议,到实现“和谐世界”之间,将有很长的道路要走。推进和谐世界的实践面临的任务非常重。当务之急是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做好。在此基础上,再将世界各国崇尚“和谐”的理念融合在一起,形成世界各国人民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和国际机制。尽管构建和谐世界的过程将是长期的和艰难的,但是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以及推动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就会促进这一目标朝着实现的方向发展,“构建和谐世界”就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9.
张明菊 《桂海论丛》2005,21(1):53-55
由于历史与现实、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和平共处"外交思想的运用无论是在"一边倒"体制下、社会主义国家之间, 还是着力推进"世界革命"之时,都存在着很大的局限。只有在改革开放后,我们才真正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平共处"外交思想才 有了全方位的运用。与此同时,伴随着"和平共处"思想的发展,中国外交也日臻成熟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对外战略文化是指国家在对外交往中为增进国家利益、实现国家战略目标而选择的相对稳定的战略思维、行为方式和文化价值取向.建国以来,中国对外战略文化大体上经历了"革命的国际主义"、"和平共处中的反对霸权主义"、"超越意识形态的现实主义"以及"和平发展"几个阶段.在这几个阶段,基于中国战略文化传统的"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反对霸权主义"等一直是中国对外战略文化的基本立足点.进入新世纪,中国对外战略文化更加突显其根植于自身文化传统的核心思维和价值取向--"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共同繁荣"、"和平发展".从"和平共处"到"和平发展"是中国对外战略文化的演变趋势,它更适合于中国树立新形象、担负起世界大国的责任、实现构建和谐世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与实践。在形成对台工作的新理念、新思维、新举措的同时,确立了一系列的理论要点。它们是——把两岸关系定位于"共同家园"的关系,两岸关系的实质是中国的"和平发展",把两岸现状定位于"尚未统一",确定了两岸和平统一的"过程论",把两岸统一的途径定位于"共议统一",构建未来"一个中国"的方式则是两岸"共同缔造"的中国。这些理论要点是对"和平统一"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是一个社会结构合理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就是要协调各阶层、各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形成各社会阶层之间良性的、公正合理的互动结构.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十分关注和重视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关系,强调要“促进阶层关系和谐”.科学地认识、分析和处理当前我国的阶级阶层关系,促进我国社会各阶层关系的和谐,对于构建有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阶层结构形态,进一步保持和促进我国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作了全面的阐述,特别是关于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的论断,为我们指出了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