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案情回放 2000年初.家住长沙市的陈且加在市内某书店偶然看见陈利明写的《陈明仁将军传》(再版),于是他便买了一本。回家细读时,陈且加发现书内涉及其父亲陈粹劳的文字有多处错误,其中第219、220、411页,各有一处将陈粹劳写作“陈瘁劳”;在第311页,作者写到“从八月三日下午起……约集汪士楷、温汰沫、吴相和、陈瘁劳、陈臧仲等数人.在麻园岭住地共商草拟宣告起义的电文稿,由陈臧仲执笔.大家集思广益,字斟句酌,通宵达旦……  相似文献   

2.
《中共党史研究》编辑部: 贵刊1990年第6期上刊登的《略论抗日文艺运动的几个阶段》一文,有几处错误,特提出如下。 1.第49页第8行:1931年“12月,胡愈之、周建人、叶绍钧、郁达夫、叶圣陶等43人联名发表了《上海文化界告全世界书》”。其中叶绍钧与叶圣陶乃是同一个人,此处怎么竟会在同一份《告全世界书》中列名呢?  相似文献   

3.
宗寒 《求是》1994,(10)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 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8页)“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同上书,第111页)“我们吸收外资,允许个体经济发展,不会影响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这一基本点。相反地,吸收外资也好,允许个体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也好,归根到底,是要更有力地发展生产力,加强公有制经济。”(同上书,第149页)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胡锦涛同志谈艰苦奋斗第1期第1页孙英:党史工作要与时俱进第2期第1页江泽民:认真地读一点历史第3期第1页胡锦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 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第4期第1页邓小平论学习中共党史第5期第1页曾庆红同志沦党史工作第6期第1页学习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在广东陈俊凤: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做好 十三年党史征研工作第1期第4页张江明:发展民营经济与个面建设 小康社会第1期第7页杨汉卿:蓬勃发展的广东民营经济第2期第4页林子英: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 第2期第9页陈弘君卢荻王涛:广东与“三…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问题关键是把共产党内部搞好,这是体现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重要思想观点。邓小平同志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是不可能的。”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08页。以下凡《邓选》3卷,只注页码)“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谁来组织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谁来组织中国的四个现代化?”(《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156页)“只有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有一个稳定的社会主义中国。”(第357页)如果离开共产党领导,搞“多党竞选,三权鼎立那一套,肯定是动乱局面。”(第244页)…  相似文献   

6.
读编往来     
<正>当代贵州杂志编辑部:贵刊2014年第36期(即12月下旬)刊登的贵广高铁投资总额数据,第18页登的是916亿元,第33页登的是918.19亿元。这两个数据哪一个正确?桐梓县委党校教师娄鹏娄鹏同志:感谢您对本刊的关注!关于贵广高铁总投资额,杂志社经核实后确认贵广高铁总投资额为约918亿元,应以第33页刊登的为准,第18页图片说明处指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在有关的党史论著中,对“省委”、“县委”、“市委”的称谓始自何时说法不一,大体有以下几种: 1.党的五大前即存在以上的称谓。如《中共党史人物传》第20卷第161页:“1924年夏,陈佑魁调任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长”;第9卷第250页:“五卅惨案发生后,他(王凌波)又由何叔衡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前来宁乡的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罗迈主持下举行了入党仪式”:第7卷第116页:“北伐军占领南昌(1926年11月8日)后,中共江西省委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8.
卷首语江泽民总书记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的信第1期第1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同志给全省党史工作会议的信第2期第1页陈弘君:广东人民的历史使命——从纪念五四和我大使馆被炸说起第3期第1页叶文益:燃旺信念之火第4期第1页李白云:世纪梦圆燕归来第6期第1页本刊特稿胡绳:新年寄语——给《广东党史》编辑部第1期第4页胡绳:韶关纪行(诗H首)第1期第5页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关于抗战胜利初“东纵”与英军在香港谈判情况说明第2期第12页本刊讯:中共中央同意恢复谢育才同志一段党籍党龄第3期第6页刘田夫、梁威林等八位老同志联…  相似文献   

9.
冯治 《唯实》1994,(12)
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多次讲过:“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农村见了成效,我们才有勇气进行城市的改革”(《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30页),“虽然城市改革比农村复杂,但有了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我们对城市改革很有信心”(《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82页),“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3页)。因此,农村改革的源头也就是中国全面改革的源头。  相似文献   

10.
刘枫 《求是》1995,(11)
一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8页)“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我们就是要坚决执行和实现这些社会主义的原则”(同上书,第111页)。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 1 3册 ① 比较全面地收录了毛泽东在“文革”后期关于“解放”干部的重要批示 ,为研究这一阶段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原始文字档案。《文稿》第 1 3册第 440页刊印了毛泽东的一个重要批示 ,编者加的标题是 :“对嫌疑人员处理问题的批语 (一九七五年七月一日 )”。批示全文为 :“如无确证 ,只是嫌疑 ,则应释放 ,免予追究 ,以观后效。从实践中证明。毛泽东 一九七五年七月一日”。编者随即指出 ,这是“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抄件刊印”的 ,“有手稿”。同时 ,编者在标题“对嫌疑人员”处加以注释 ,说…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的开放观是构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特点是:一、开放的范围是全方位的,即主张开放包括对国外开放和对国内开放两大方面。他指出:“开放是两个内容,一个对内开放,一个对外开放”(《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24页),“一个对外经济开放,一个对内经济搞活。”(同上第98页)二、开放的格局是多层次的。即从我国幅员辽阔,东部与西部、南方和北方、沿海与内  相似文献   

13.
计划管理     
《求实》1980,(Z1)
39、什么叫计划?什么叫计划管理? 所谓计划,照马克思的说法就是“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68页)列宁也说过:“经常地、自觉地保持的平衡,实际上就是计划性”。(《列宁全集》第3卷,第566页)所以,计划的涵义就是“比例”、“平衡”。 计划管理,就是根据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规律,用计划来组织和调节企业生产、技术、经营活动的一项管理制度。它是整个企业管理的首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编读互动     
本刊2015年第4期第10页《“守纪律、讲规矩”呈现哪些新动向?》一文,文尾最后一行有8个字被编辑栏的灰地压住。这句话的完整表述应为“强化党员干部的‘规矩意识’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有一篇题为《改革开放是很大的试验》的文章。邓小平在谈话、讲话中,都曾讲到“经济特区是个试验”,“我们的整个开放政策也是一个试验,从世界的角度来讲,也是一个大试验。”(《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0、133页,本文下引《邓选》,只注卷、页)把改革开放视为试验是邓小平同志深思熟虑的一个观点,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针对改革开放新的实际,认真领会和  相似文献   

16.
1934年开始的红军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至于这历史上的第一次的起始时间,国内外史学家却众说纷纭,不尽一致,粗算起来有以下几种说法:即“7月6日说”和“8月7日说”(见《江西社会科学》1986年第6期),“10月10日说”(见《中国人民解放军大事记》第91页),“10月16日说”(见美国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第162页),“10月18日说”(见《在毛泽东身边的日子里》第169页),“10月21日说”(见《中共党史大事年表》第38页)以及“10月间”、“10月中旬”等笼统说法。 这些说法,虽说都有较为可靠的史料为据,但选择的角度不尽相同,有的仅仅是以单个军团或中央机关或中央领导人的出发时间为标志,但这并不能代表中央红军主力全部行动的时间,故亦不能作为红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箴言     
《学习导报》2012,(22):32-32
要有理、有利、有节。就是斗争要有道理,要有胜利的把握,取得适当胜利的时候要有节制。——《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135页 他们想影响我们,我们想影响他们。我们也没有一切都捅穿,法宝不一次使用干净,手里还留了一把。矛盾总是有的,目前只要大体过得去,可以求同存异,那些不同的将来再讲。——《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191至192页 停止争论不是一方说了就算,而必须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公平协议。——《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359页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早期,对生产力系统经典作 家首先提出了“人的因素第一”的论断。马克思 指出:“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197页)列宁也指出:“全人类的第一个生产力就是工人,劳动者。”(《列宁全集》第29卷,第327页)生产力诸要素包括劳动者和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和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人和物的关系。毛泽东历来重视人的作用,认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01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指出:“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3页)“农业搞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322页)还指出“工业越发展,越要把农业放在第一位”。(《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9页)这是站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邓小平建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首要的基本问题。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没有完全搞清楚”。他强调说:“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邓选》第3卷第116页。以下凡引《邓选》的,只注卷页)为此,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吸取我国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