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二三代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记录了这一探索的艰辛和收获。这一探索的最伟大的理论成果就是“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  相似文献   

2.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以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全党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解决的极其重大课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以下简称毛泽东第一代领导、邓小平第二代领导、江泽民第三代领导)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极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之际,回顾和总结这一探索过程及其经验教训,对于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迎接九十年代我国经济新的腾飞,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执政能力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性建设,也是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历史继续和现实需要。这一探索,集中体现在三代领导集体和胡锦涛同志关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有关论述之中。  相似文献   

4.
赵小军 《党史博采》2005,4(1):23-26
执政能力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性建设,也是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历史继续和现实需要.这一探索,集中体现在三代领导集体和胡锦涛同志关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有关论述之中.  相似文献   

5.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是三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并为此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搞清楚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奋斗目标,并且找到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十几年来,特别是十四大、十五大以来,在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邓小平理论过程中,抓住现代化这个总纲,进行开拓创新,产生了许多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6.
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即对如何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开创性的巨大成就。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共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正确总结以往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推进这一探索,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期间,1997年和1999年,香港、澳门在历经沧桑先后回到祖国怀抱,为未来最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大业书写了阶段性的辉煌篇章。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首的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中国现代化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加速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回顾这一探索历程,总结其中的经验与教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大确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指针。这个理论无疑主要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而作出的伟大创造。今天,我们历史地探索这一理论孕育产生的渊源,不难发现毛泽东和以他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对这个理论也曾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所产生的新的理论成果.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它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自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高度的自觉性,始终不渝地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指导全党的各项工作,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正确处理和解决了我们党所遇到的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在这一过程中.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为坚持和高举邓小乎理论旗帜.为宣传、研究、完善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理论上,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系统总结、阐述和展现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丰富的科学内涵.并提出了“邓小平理论”这一新的科学概念1989年6月下旬,中共中央召开了十三届四中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是尊重历史发展规律的无产阶级政党,尊重历史发展规律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根本体现。自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就是这一探索的科学总结,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体现了我党尊重历史发展规律、保持共产党人先进性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11.
刑事古典学派有两种类型,即旧派相对主义和旧派绝对主义.前者可以贝卡利亚为代表,其功利主义的意志自由理论是建立在经验论基础之上的,在刑罚本质问题上达到了功利主义与报应刑主义的统一;后者可以黑格尔为代表,其意志自由理论则以唯理论为基础,将具有自我意识的成人的意志自由作为犯罪与责任能力的基础,没有割裂刑罚报应中的道德评价与法律评价.  相似文献   

12.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与我国现代化模式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党的三代领导核心联系当时的实际,确立了不同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形成了不同的现代化模式:第一代领导核心形成了国家工业化模式;第二代领导核心形成了全面发展模式;第三代领导核心继承、丰富和发展了全面发展模式,、现代化模式的不断演进,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3.
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合法性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事关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党的事业的发展。由于市场经济中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致使当前我国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合法性存在不足。要从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标准、加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法律法规建设,以及落实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人民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几个方面来提高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人的发展、人的现代化和社会主义联系起来,提出并形成了社会主义人的现代化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学说为社会主义人的现代化思想提供了牢固的思想基础;列宁则关注和重视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问题,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把人的作用和发展置于相对独立的位置上,更重视其在革命和建设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类的产生使处于原始自在统一状态的物质世界出现了真正意义的分化,使这种分化得以实现的真正动力是实践;也正是在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分化的物质世界不断呈现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物质世界的分化与统一是在实践中实现的,同时也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蕴涵的思想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社会主义本质论形成的思想前提 ;从抽象到具体是认识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基本途径 ;坚持彻底的唯物史观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坚实基础 ;运用灵活的辩证思维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方法 ;从最高层次上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是把社会主义认识提高到新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行政信息公开法制化是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适当限制,是构建诚信及服务型政府的需要,同时,行政信息公开法制化是构筑确保民主、保障人权、协调多元利益、反腐倡廉的和谐社会法律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孟红 《党史纵横》2007,(2):13-14
邓小平于1926年亲笔写的《自传》,翔实地记述了他到莫斯科之前的生活经历、思想发展和在党团组织内工作情况等早期活动。这件历史档案的部分内容先后被历史研究部门和传媒界广为引述,为人们真切、系统地了解邓小平早年的革命历程提供了真实的原始依据。那么,这份仍保存于俄罗斯的珍贵历史档案如何被发现的呢?这件珍贵档案的主要内容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我国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较西方国家的企业有很大的特殊性,即委托代理链条过长、所有缺位、企业干部行政化、激励机制失效和约束机制弱化等。因此,完善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必须创新委托代理机制,精简委托代理链条;取消行政干部任命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改革企业分配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改革和创新,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代理效率。  相似文献   

20.
构建生态型政府是缓解生态环境危机的现实抉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映射与彰显,是自主创新、谋求发展的理性选择。生态型政府是政府行政管理行为创新的高级形态,旨在实现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生态化,对内部事务管理的生态化,以及公务行为的生态化。构建生态型政府的路径包括:树立和谐共生、生态优先的政府执政理念;构建社会服务职能与生态服务职能并举的政府职能体系;构建生态功能与行政功能协同治理的政府体制;构建基于利益相关的多元生态治理模式;健全政府生态制度,椅筑生态法律政策体系;倡导绿色GDP的政绩考核体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