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缤纷语丝     
《江淮法治》2010,(5):6-6
“要用‘倒逼机制’增强人大监督实效。”——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云耕认为。人大要监督“一府两院”,而人大作为监督者自身也应该接受人民监督。如果监督工作不公开透明,就是不想创造条件接受人民批评。只有公开透明,才能产生来自群众的“倒逼机制”,提升监督实效。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要以身作则,模范地遵纪守法,自觉接受监督,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做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表率,带领群众坚决同腐败现象作斗争。”领导干部与其他党员干部相比,所处的位置更重要,掌握的权力更大,如果失去监督,一旦犯了错误,给党和人民的事业所造成的损失也更大,所以更应该自觉接受监督。只有自觉地接受监督,领导干部才能做到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进而影响和带动整个班子增强监督和…  相似文献   

3.
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建议,凝聚着民心和民智,汇集着人民群众沉甸甸的希望,如何才能促使这些议案、建议办出实效,让人大代表和人民群  相似文献   

4.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创立,将人民检察院自侦案件的侦查活动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它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检察机关的“监督者如何接受监督”的理论难题。同时,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试行,给反贪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标准。它要求我们在公正执法的前提下,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尺度。反贪部门只有正确理解,积极适应人民监督员制度,才能使我们的侦查活动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5.
“人民法院要更加自觉地站在群众的立场来谋划工作,围绕群众的利益来开展审判执行工作。要使我们对每一个案件的处理和作出的每一项司法决策,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现实需要。”湖南省“两会”前夕,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主席胡彪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对法院工作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6.
贺永刚 《内蒙古检察》2005,(6):19-21,40
首办责任制是检察机关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在新的历史形势下而作出的一项重大举措;它是检察机关为减少和避免群众越级上访、重复申诉、久诉不息,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群众控告难、申诉难现象而推出的一项新的工作机制;它也是检察机关为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促进民主政治的进一步繁荣而产生的一种冲突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7.
张敏纯 《时代法学》2006,4(2):80-83
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唯其如此,社会主义法治才能得到人民的认同,民主才能真正得以落实,“依法治国”的目标才能真正得到实现。作为法治体系中关键一环的立法环节,直接关系到各类社会权利、利益的分配与协调,必须具备广泛的代表性。公民有序参与是中国立法领域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谢鹏程 《中国司法》2013,(10):24-26
检察公信力,即公众对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及其工作的认同、满意和信任程度,既是司法公信力的组成部分,也是党和国家公信力的组成部分。检察工作只有做到党委肯定、人民满意,赢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赞誉,不断增强公信力,才能更好地发挥维护公平正义、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等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月31日上午主特召开国务院第六次全体会议,讨论即将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他指出,国务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是一项法定的重要职责,是政府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形式。我们要坦诚地向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报告工作,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批评政府,充分听取和吸收人民群众的意见,不断提高政府工作水平。要按照人民群众的期望和要求部署政府工作,使决策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使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实事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批评政府",  相似文献   

10.
按检察机关加强同人大代表联络,接受人大代表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代表法明确规定,人大代表有权对有关机关和单位的工作进行视察,可以向被视察单位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代表的权利,支持代表执行代表职务。代表联络工作做得如何,是对我们宪法观念、大局观念和接受监督观念的检验。几年来的实践充分表明,加强人大代表联络,有利于促进检察机关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检察工作始终不脱离人民群众,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呼声,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了拓宽与人大代表联络渠道,让人大代表更多地了解检察工作,接受人大代表监督.按照省院党组的要求,从本期起增设“人大监督专栏”。欢迎人大代表来稿来函,对我省检察工作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为改进和加强检察工作提供强大动力。也欢迎全省各级检察机关和广大检察干警来稿,介绍检察机关尊重代表权利、接受监督,努力维护宪法和法制权威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安东 《中国司法》2014,(10):4-5
提升司法公信的前提是司法本身必须公正,而且是获得社会认同的公正。当前,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问题高度关注,对司法不公时有反映,司法公信力状况不理想。究其原因,与社会各界对司法了解不够、群众参与司法不足而导致司法神秘、司法缺乏有效监督制衡等,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2.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载:2011年1月25日下午,温家宝总理邀请了11位基层群众就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发表意见。温总理说:“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们应该为人民谋利益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13.
工作思路:去年,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强联系群众工作的二十五条意见》,大力加强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解决民生诉求,努力提高执法公信力,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  相似文献   

14.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也是检察工作的生命线。坚持群众路线,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检察事业才有旺盛的生命力,社会也才能长治久安,人民群众也才能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15.
方未 《中国监察》2009,(3):47-47
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共产党人,从来就勇于为人民利益而献身,为群众主持公道,伸张正义。不过,眼下有的领导干部不论何事,皆习惯于“为民做主”,甚至异化为“替”民做主。比如,有的地方每年要为老百姓办若干件实事,虽然事先也曾向群众征求意见,请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可末了还是“听领导的”,以至有的“实事”办了之后,群众并不满意。再如,有的地方强行拆迁上项目,名日“加快经济和城镇发展”,实则掺杂着领导干部“快出政绩”的初衷,劳民伤财,  相似文献   

16.
徐舜  刘艳 《法制与社会》2010,(10):125-125,134
“检务公开”是指检察机关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的重要途径,也是检察工作为人民服务的制度保障。检务公开制度有其深厚的法理基础为前导和立身之根基,是法治思想的现实体现、权利制约的必然要求、公民知情权的法律保障,司法公正性的迫切需要以及检察诚信原则的制度支撑。作为检察机关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进人民群众了解、支持和监督检察工作的重要渠道,检务公开制度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17.
会前精心准备精选议题是东至县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询问的第一步。2012年初,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对此进行专题研究。食品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当前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食品安全工作"这个议题一经提出,便获得了主任会议成员的一致认同,认为这个议题既顺应人民群众的意愿要求,也能更好适应建设和谐幸福社会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8.
彭志新 《江淮法治》2008,(16):16-16
前不久.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通过人民网.亲自同网民进行了在线交流。在交流中,总书记透露自己虽然平时工作比较忙,不可能每天都上网,但是.还是尽量抽时间上网。总书记说:“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做事情、做决策,都需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总书记的一番话给人以深刻启示。笔者在想,作为法官,我们是不是也要把上网作为一种习惯呢?我想,回答当然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9.
隆霞 《法制与社会》2013,(26):171-172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也是一切检察工作的应有之义,检察机关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就必须严格按照十八大"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要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理念,切实把检察工作与群众工作结合起来,依法履职,服务群众。只有这样,检察事业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社会也才能长治久安,人民群众也才能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20.
《公民与法治》2006,(1):1-1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保证。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人民赋予的。因此,要把群众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我们工作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