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论我国地下空间权建构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正方 《政治与法律》2006,3(5):133-136
土地资源的紧缺,使得人们对土地的利用从平面转向立体,但我国在地下空间的立法方面是缺位的,本文从地下空间权的主体,客体和性质三方面对地下空间权进行剖析,分析其对传统民法理论的突破,借鉴外国的立法例,对物权法的立法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杨艺 《法制与社会》2013,(29):167-168
我国《物权法》承认土地空间权的存在,但没用赋予空间权独立的法律地位。我国城市的土地权利系统包括国家土地所有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日本为了最大程度的利用土地,设立了地上权,包括普通地上权和空间地上权。借鉴日本的做法,我国立法应当将土地空间权视为独立的物权,将空间利用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别予以规定,我国的城市土地的权利系统由国家对土地和空间的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和空间利用权构成。  相似文献   

3.
空间权:一种新型的财产权利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王利明 《法律科学》2007,25(2):117-128
空间权是一种新型的财产权利,空间权可以与建设用地使用权相分离,成为一项独立的物权.当土地所有权与建设用地使用权发生分离之后,并不意味着空间权完全归属于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内容,土地所有权人也仍然在一定范围内享有对空间利用的权利.空间权归建设用地使用权支配的范围是有限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支配,而超出的支配范围由所有权人享有,并由所有权人进行支配.因而,对土地上下的空间,只要未予明确的,剩余权利都应归所有权人而不是使用权人享有.  相似文献   

4.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之立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市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土地利用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土地平面开发模式逐渐转变为立体开发模式的过程中,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及其使用权管理相关的诸多问题没有被妥善处理,尚欠缺系统的城市规划法律规范。笔者基于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之法律缺陷,借鉴国外城市地下空间的立法经验,拟对开发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立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城市地下空间权的物权登记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地下空间仅指特定的地下深层,而不包含作为地表权附属的地下深限。地下空间权应采用三维登记法,以水平投影以定其水平位置,竖向高程差确定其立体位置,并允许当事人协议选择测量基点。在登记效力上,作为权利束的地下空间权不可以统一划定,而应以权利种类分别确定。就登记确权而言,地下停车位归属应依据公摊面积确定,地下人防工程所有权属国家,他人可以债权、股权等形式享有投资利益。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地下空间利用法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在地下空间利用的快速发展期,相关法律的缺失导致了不少问题和隐忧,十分有必要建构地下空间利用法。我们要建构地下区分地上权法、地下征收征用法、地下登记法、地下建设基准法、地下空间规划法、地下空间利用促进法、大深度法、地下环境保护与灾害防治法等。在建构的进程中应该走综合化的道路,尽量中央立法和复合立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由于目前还欠缺系统的法律予以规范,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拟揭示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立法现状与不足,论述地下空间权归属、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部门及其职能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促进措施等问题,以期对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论所有权保留的性质——担保性所有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有权保留在分期付款买卖中广为应用。但对于所有权保留的性质 ,一直有所有权构成理论与担保权构成理论的对立。出卖人保留的所有权应为担保性所有权 ,是一种兼具所有权与担保物权特点的权益。而买受人享有的是因欠缺法律所有权而不具有处分权的类似所有权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日本地下深层空间利用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必须立足于长远观点,有计划地、安全地进行开发利用,并制定出能让国民普遍接受的、综合考虑地下利用的城市土地立体利用规划,同时完善相关规定并加以立法化。  相似文献   

10.
许勇 《政法学刊》2011,28(3):59-63
现代社会,由于土地的分层利用、立体利用日益普遍,空间权制度在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建立。随着《物权法》规定了"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空间权制度在我国迈出了第一步。至于空间役权是否有在我国设立的必要,目前尚有争议。空间役权是空间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特殊的存在价值。空间权的设立,一方面是完善我国用益物权制度的需要,地役权和相邻关系都无法替代,另一方面是解决新的空间利用社会问题、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进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论集体所有权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松 《河北法学》2001,19(1):36-37
集体所有权是私法权利,是确保集体公有利益归属的民事权利。  相似文献   

12.
雷绍玲 《行政与法》2008,(9):118-121
所有权制度是人类法律制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所有权制度的建构和演进与人性密切相关,所有权制度既承认人的动物性欲望并给予合理程度的满足,又看到人的过度欲望之恶以设置预先的防范,正是出于对人性中恶的因素即人性中自私、懒惰、贪婪等欲望的深刻认识,导致了所有权制度的产生和变革.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权立法的必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在介绍国外地下空间权相关立法的基础上,对比我国在地下空间方面相关法律、法规的欠缺,对我国城市地下空间权立法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程淑娟 《法律科学》2009,27(1):73-81
近代以来,私人所有权的地位虽然十分重要,但它不是所有权的唯一形态。公共所有权起源于罗马法,它与私人所有权在对立中并存,从而形成了所有权观念的二元化。两类所有权界限的清晰,是各自独立存在并分别满足人类生活私人性和公共性需求的前提。当代中国的国家所有权是公共所有权中的一种,因此才具备自己的特征,我们不能以私人所有权的逻辑来否定国家所有权的性质。国家所有权并非公共权力。只有形成对国家所有权民法性质的确信,才能适用民法保护国家所有权。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船舶所有权登记的属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针对我国目前对船舶所有权登记的行政管理属性的认识 ,提出船舶所有权登记应包括实体和程序两方面 ,均具有私法性 ,而船舶所有权登记在不同的物权变动立法模式下具有不同的制度配置。论文在分析《海商法》和《船舶登记条例》现存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相应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市空间重组的产业动力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与产业空间形成互动发展的态势。产业的发展、升级与集群导致了城市空间的重组,城市空间的重组又推动了产业形态的变革与创新。产业空间经过“再城市化”或深度城市化,上升为价值更高的城市空间,是产业发展推进城市空间扩展的一条基本路径。结构不断优化和持续升级的产业及其相应的产业组织、空间布局的变化,成为推动城市空间重组和优化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17.
论存款所有权的归属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曹新友 《现代法学》2000,22(2):63-66
本文结合两大法系关于存款所有权归属的法律及理论,分析了存款所有权归属存款人的观点在理论和法律运行中的诸多矛盾,认为存款所有权归属于银行,才能为银行运用存款衍生的其他金融关系建构合理的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18.
论日本地下空间利用的基础法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本地下空间利用法律制度比较完备,并且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日本法律规定为了公共事业,在给予损失补偿后可以强制征收土地。该补偿金一般向土地所有权人支付,进行大深度地下公共使用时一般不需要补偿。共同沟和电线共同沟的建设保护了道路,改善了交通、环境和城市景观,促进了公共事业管道的维护和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