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主》2017,(7)
<正>前几日,画家盛姗姗从美国写信来,约我为她的父亲草婴先生写一篇纪念文章。30多年前,我刚从大学毕业,分在《萌芽》当编辑,盛姗姗是《萌芽》的美术编辑,我和她有过一段同事的经历。当时就知道盛姗姗是翻译家草婴的女儿,也知道她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英文,准备去美国留学。盛姗姗从未和我说起过她的父亲,但草婴这两个字,在我心里是个响亮的名字。因为,从小学时代开始,我就读过他翻译  相似文献   

2.
哀柯云     
陈柯云,我的同事,副研究员。去年夏天,她病逝于北京,年仅四十九岁。“忍看朋辈成新鬼”,何况是我的后辈,这使我深感悲哀。小陈没有读过大学,后调入我所在的研究所搞资料。凭着她的刻苦,不仅学会日语,更努力钻研史学。她的好学感动了我,我悉心指导她写作史学论文。她的关于清初海禁与海上贸易的论文,便是由我具体指导、详加修改并推荐发表的。应当说,是我把她带入史学的大门。十几年来,她发表过十几篇学术论文,并有翻译作品问世。对于一个自学者来说,能取得这些成绩,难能可贵。她正当壮年,若天假以年,她会取得更多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初识张燕老师,是在一次民进支部的活动中,我同她一见如故,谈话十分投机。她给我的印象是谦虚、朴实、真诚、热情。她那不屈不挠、顽强拚搏的人生经历深深地震撼着我,她对生活始终如一的热情深深地感染着我,她对事业永无止境的追求深深地激励着我。教学有方启迪人生张燕老师讲授的艺术学课在东南大学师生中是小有名气的。张燕老师精辟的分析、独特的见解、渊博的学识、丰富的阅历、幽默的语言、铿锵有力的语调像磁石般,牢牢地吸引着整个教室聆听她讲课的学生。学生们说:“听张燕老师讲课,有一种如醉如痴、热血沸腾的感觉”、“那抑扬顿挫、充满情感的声音,时时牵动  相似文献   

4.
《民主》2017,(6)
<正>很多年前的一天,夕阳西下的黄昏,一个长胳膊长腿的瘦高女孩蜷坐在老屋的门槛上。她穿着毛蓝长裤、花洋布小褂,额前的刘海整齐而又浓密。她拱起的膝盖上摊着一本厚厚的书,是那个年代风靡全国的长篇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因为夕阳斜照的关系,她的眼睛微微地眯缝着,皮肤也是微黄的,隐隐地现着一种菜色。那正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毫无疑问,女孩也是营养不良的人群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5.
吴晓 《各界》2008,(1):91-92
提起朱生豪,凡读过中译<莎士比亚全集>的人,都知道他是这部200万字的鸿篇巨著的中译者.然而,却不知道他后面站着一位"不下冰心女士之才能"的江南才女宋清如,她是他事业上不可缺少的助手,他们是一对诗伴爱侣,歌唱在他们的爱情季节.……  相似文献   

6.
守望村庄     
我的村庄和北方其它村落一样,古朴、安宁、亲切、贫穷。在这块土地上,人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息。朴实憨厚的庄稼人,用生命用整个的心灵,以蓝天作屏幕,以大地为舞台,演绎着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悲喜剧,弹奏出一曲曲人间至情的乐章。我之所以称为“我的村庄”,是因为我和她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我的血管里流动着她的血,我走的每一步路都是靠她的支撑。我贪婪地以为这是我的村庄,而她则称我  相似文献   

7.
十多年前的一天晚上,冉红到我家里做客,那时候她仅仅是新疆师范大学的一名普通中文教师,穿着一套黑色的纯羊毛套裙,鼻梁上架着一副黑边眼镜,眉飞色舞地向我讲述着她正在为儿童电影制片  相似文献   

8.
去西藏杀毒     
从西藏回来很久,最记得的不再是布达拉,不再是纳木错,也不再是珠穆朗玛,心心念念的是藏民大白天缓缓坐在草地里吃着糌粑,是卖面的卓玛一边慢慢洗碗一边歌唱,是带着皱纹的微笑颤抖着手在佛前倒酥油。我迷惑着她的安详,正如她微笑着我的迷狂。  相似文献   

9.
《侨园》2017,(4)
正母亲离开我们已经许久了,但在我的手机里,依然保留着她的电话号码……每每看到这11个阿拉伯数字,就会想起母亲病危的那些日子,清晰如昨。每天早晨,我习惯在7:30分前到达母亲家去探望她。那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数九寒冬。母亲早已起床了,她早已习惯在这个时间等候我的到来,她把自己收拾得利利索索,虽然年过八旬,却一直保持着整洁的习惯。看到我进屋,母亲就从厨房里端来桂圆、栗子放在我面前。虽然我已年过不惑,但母  相似文献   

10.
与李达结为连理王会悟,1898年出生在浙江桐乡乌镇。父亲王彦臣是晚清秀才,他在镇上办的私塾,茅盾曾在那里读过书。王会晤6岁起随父就读,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她从小养成了善良勤劳又刚强坚毅的性格。12岁时,她考入嘉兴  相似文献   

11.
初格 《民主》2007,(5):13-13
有朋友是位初中老师,一起聊天的时候她总会说:“我知道,初中第X册上有,我给学生讲过……”逐渐地我发现,她的谈资基本来源于课本和教学参考书,站在讲台上的她原来并不比坐在下面等着她授业的学生知道得更多。  相似文献   

12.
她,是县种植业服务中心的一名普通干部; 她,是17岁孩子的母亲; 她,是老父亲最钟爱的女儿; 但是,她不能辅导孩子功课,不能和孩子玩耍,甚至长时间见不到面,幼年时的孩子总是对她很生疏;她不能为突然辞世的老父亲送终尽孝,只能把这份刻骨的悲伤埋在心里,继续工作。因为地里的庄稼不等人,有更多的人在等待着她,需要她。她说,有大家才能有小家。我对农民有感情,我对土地有感情。对小家有着深深愧疚的她,却为“大家”带来了上千万的经济收益,带领当地农民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地生产环境的经济作物种植新路。她就是平谷县农科所的高级农艺师张丽平,一位谈吐文雅、办  相似文献   

13.
我曾约四川省广元师范的谢定超寄些他的代表作给我看,他复信给我说:“我无典型的代表作,只能谈谈我作画的思路。川北太穷,其穷的程度你是想象不到的,外表的自然美掩盖不了僻远山区穷困的实质。和山民们相比,我已称得上是富翁了,因为我画画用的一张纸,尽管它不超过一元钱,可这已够三口之家农民半月的零用。我从心底里同情、挚爱着这些并不是天生愚笨但又无文化的山里人,我常怀着这种心理写生、作画……”读过他这段令人心烫的肺腑之言,我似乎掌握了译读定超绘画作品的密码。  相似文献   

14.
朱干 《瞭望》1996,(24)
1951年春天,我和卓秋被派到小埠东村蹲点兴办农民夜校。那时我俩相遇不久。她穿一身深灰色列宁服,翻衬着白领,齐耳的短发,白皙的面庞,显得端庄而又俏丽。 进村后接洽干部、开会,晚上到夜校听课,她总是拿着一本书抽空儿默默地在一边看。我问她看的什么书,她说是一本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她讲起这本书来,热情洋溢,妙语迭出,喜怒哀乐,津津乐道,还熟背几段给我听。一天,我去县里汇报工作回村,她在村外田间小道上迎候我。相见时她喜形于色,把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递到我手中。  相似文献   

15.
张一平 《民主》2013,(4):41-42
上世纪末,雷洁琼主席曾来余姚,看望民进余姚支部全体会员。时间虽已快过去20年了,但雷主席的音容、笑貌、举止,如今仍深深留在我的脑海里;她对我们的教诲,一直激励着我,记在我的心里;她那一诺千金的诚信,对会员的平易、亲切、关心和尊重,更是我在职时力求身体力行的榜样。当年她老人家在余姚与我们相处  相似文献   

16.
龙井何罪?     
未羊 《瞭望》1994,(14)
文章刚开篇,且做一回文抄公。敢担此恶名,自然是有道理的,那就是深信列位读过我抄来的两则新闻之后,必不致于骂我。  相似文献   

17.
妈在家就在     
李秋东 《侨园》2022,(3):42-43
<正>妈妈走了,带着不舍,带着遗憾,带着眷恋。病重后期的妈妈从不说话,但是透过她那坚毅的眼神,我看出妈妈在苦苦煎熬,在与疾病争取着时间,在坚强地支撑着。但她还是没能等到把孙媳妇儿娶进家门的这一天。就在她孙子婚礼的前一天,妈妈撒手人寰。我不知道是残缺的才是完美的,还是完美都有残缺,婚礼如期进行。我知道,在妈妈心中,最珍贵的莫过于她的“老儿子,大孙子”。  相似文献   

18.
十二年前,‘鬼使神差’地,我放弃了好端端的技术工作,迈进了政工的门槛。 先是在一个近千人的大车间里任专职共青团书记,一天到晚被小青年们包围着,忘记了去‘镀镀金’、温一张文凭。六年下来,除了岁月在额头上平添了几道皱纹外,总感觉心里空荡荡的。 后来,我又转到工会里做文体宣传工作,还是没能跳出政工的门槛。好在总结报告、工作计划之类写得多了,一枝拙笔总还应付自如。很快,被宣传部长相中,调我到宣传部任宣传干事。  相似文献   

19.
周易 《党政论坛》2011,(14):28-28
与李达结为连理 王会悟,1898年出生在浙江桐乡乌镇。父亲王彦臣是晚清秀才,他在镇上办的私塾,茅盾曾在那里读过书。王会晤6岁起随父就读,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她从小养成了善良勤劳又刚强坚毅的性格。12岁时,她考入嘉兴女子师范学校。  相似文献   

20.
几个月前听说山东省平度市田庄镇有个叫温瑞华的女人,放着一年几十万元不挣,回到村里当了党支部书记,还把个人的一个厂捐给了村里。我在捉摸,一个农村妇女这样做,心里究竟想什么?第一次见到温瑞华是在村委会办公室门口。当时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正拉着她的手在含糊不清地说着什么。老人走后,温瑞华告诉我,老太太是村里的五保户,刚才一大串话说的意思是,昨天她来一趟,见瑞华喝的是白开水,今天专门来送点茶叶给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