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倪方六 《政府法制》2013,(17):13-13
近来刮起的反腐风暴。使不少贪官因贪腐被查处。值得关注的是,这些落马的贪官中,大多存在生活作风腐败问题。在中国古代,“性贿赂”几成官场一景,甚至不少清廉官员因此名声扫地。那么,出现行为不检点又会有什么后果?  相似文献   

2.
阿计 《政府法制》2013,(5):15-15
十八大以来,各地掀起了蔚为壮观的反腐风暴,官方行动持续发力,网络公民不断“扒粪”,多位贪腐官员先后见光、落马,此等新政开局之势,令民心鼓舞,社会振奋。但从以往经验看,反腐风暴虽逞一时之功,却难收根治之效。,历次风暴来临之时,贪腐者固然惶恐不安,但风暴过后往往贼胆复萌。许多弊案甚至是出于“家产失窃、日记曝光、二奶翻脸”等偶发因素才被揭盖,更是足见当下反腐模式之局限。  相似文献   

3.
刘峰 《公民与法治》2014,(24):39-39
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反腐浪潮中,随着大批贪官落马,贪腐黑幕曝光。单就官员如何藏匿赃款这个问题来说,真是五花八门,除了向海外转移非法所得,购买不动产、古玩字画,投资股票这些手段之外,很多贪官还喜欢在家里藏钱,保险柜、大衣柜、枕头、煤气罐、厕所,到处都是成拥的现金,  相似文献   

4.
倪方六 《政府法制》2014,(18):19-19
近来刮起的反腐风暴,使不少贪官因贪腐被查处.值得关注的是,这些落马的贪官中,大多存在生活作风腐败问题.在中国古代,“性贿赂”几成官场一景,甚至不少清廉官员因此名誉扫地.那么,出现行为不检点又会有什么后果?  相似文献   

5.
盘点以往的落马贪官,我们会发现一些让人费解的现象:为什么很多贪官总爱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为什么那么多官员过不了“59岁”这道坎?为什么一些地区或一些行业容易出现“前腐后继”的现象?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也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颜玉华 《江淮法治》2012,(12):11-13
2012年新年伊始。全国第一个副部级贪官周镇宏落马。周镇宏是原广东省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长。  相似文献   

7.
近期,“网络反腐”成了网络上的一大热词,借助网络曝光和网民围观,“表哥”“房叔”“房姐”相继落马,网络反腐的成效有目共睹。在社会舆论一边倒的鼓掌叫好声音中,在中央高调重视网上舆情环境中,在相关部门愈发迅速的应对行动中,我们似乎看到了发现和惩治贪腐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2014年以来,在反腐的高压态势下,一批自认为已淡出各方关注可以“安享晚年”的官员因贪腐、渎职被追查,黯然落马,无法善终。梳理有关案例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不少退休或退居二线的官员被调查。  相似文献   

9.
反腐新风劲吹,网络身先士卒。一些“问题官员”因网络曝光受到相关部门查处落马,从抽“天价烟”的周久耕到“表哥”杨达才,从“房叔”蔡彬到“不雅视频”主角雷政富,一个个都像妖怪碰上了照妖镜一样原形毕露、  相似文献   

10.
“小偷反腐”案迅速风靡网络和社会,让山西焦煤集团董事长白培中被免职。其实,因为遭遇小偷而现形的贪官,在白培中之前不乏其人。所以,在情妇成为贪官落马的铺路石后,小偷也成为赃官亮相的曝光镜。事实上,一些聪明的小偷爱上了偷官员。除了收获丰厚,官员往往还选择不声张,大大降低了小偷被抓的风险。白培中是怎样被小偷掀倒的呢?  相似文献   

11.
银雀 《检察风云》2014,(24):11-13
十八届四中全会就如何形成“不想腐”、“不能腐”的机制谋篇布局,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已经被正式提上议程。 谋篇布局,走向“治本” 2014年10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始审议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其中涉及贪污贿赂犯罪的法条修改格外引人瞩目。修改的内容包括,贪腐犯罪定罪量刑标准,用“弹性区间”取代固定数额;严格了对行贿罪从宽处罚的条件;增加了向国家工作人员近亲属等关系密切人员行贿的犯罪处罚规定,约束官员“身边人”等等。  相似文献   

12.
近日,北京多个区县结合自身的特点各出“奇招”“狠招”遏制腐败,比如密云县建立干部监督员队伍,加强对干部8小时以外的监督。全国各地都在如何反腐的问题上出过奇招,如家庭内部反腐、娱乐反腐、高科技反腐等。不管是利用孩子纯真的眼神感化官员,还是用反腐屏保羞走送礼人,大多反腐招都是靠官员的自律,专家称,还是通过严格监督公款使用情况和要求官员财产公开等方式效果会更好。一天不公开官员财产,官员贪腐之欲就一天不会止息。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走向深入,反腐也正进入攻坚阶段。党的十八大后,从省部级贪官的落马,到网络反腐的接力,反腐既有新动作,也有新成效,引发了人们的新期待。  相似文献   

14.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反腐的高压之下,一些腐败现象总会变出不同的花样来,而新的腐败形式又需要新的反腐举措予以治理。例如“裸官”就是近年来我国法治健全、反腐形势渐紧背景下生出的一种腐败苗头。从陕西省政协原副主席庞家钰、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原局长周金伙,到出走巴黎不归的温州鹿城区原区委书记杨湘洪等,一个个典型的“裸官”引起舆论哗然,更有“4000名贪官卷走了500多亿美元”惊人数字,让老百姓在贪官们的“胜利大逃亡”面前惊叹无语。  相似文献   

15.
朱国亮 《政府法制》2012,(32):40-40
因奢侈穿戴频致贪官落马,有地方纪委已开始组织学习奢侈品知识,意在从奢侈品着手治理反腐。  相似文献   

16.
劳德荣、刘光明、潘玉梅、安惠君、顾慧娟……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名字如今却都被贴上了同一个标签--“女性贪官”。十八大后,随着政府反腐力度的加强,落马女官员的数量也有所攀升。然而,透过舆论对于落马女性官员的评论,笔者发现,相较于对男性贪官“利欲熏心,为所欲为”的愤懑,舆论对于女性贪官的评论似乎更多地透露出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无奈。那么,舆论为何表现出对女性贪官额外的宽容?这种宽容又是否符合法制社会的平等观念?笔者拟从应然和实然两个层面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法治与社会》2013,(2):12-13
网络监督唱响反腐主旋律3天,63个小时,正厅级"雷冠希"倒下,被称为微博反腐"秒杀式"的经典案例,速度之快,令围观者振奋,令为官者震惊。盘点2012年官员贪腐案例,网迷的贡献功不可没。从"表哥"、"房叔"、"车爷"的落马,再到"雷政富不雅视频"、"单增德离婚保证书"、"太原公安局长滥用职权包庇儿子"等热点事件,网络曝光-纪委介入-查实处理已成为腐败案件查处的一条重要路径。数据显示,微博举报已成为网络反腐的一个前沿阵地,让一些涉贪涉腐的官员开始坐立不安。一张照片、一段视频,一旦空投进庞大诡秘、纷繁芜杂的微博世界,其产生蝴蝶效应的速度、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8.
丁一鹤 《政府法制》2013,(13):14-15
北京前门街办工委书记罗少杰雇凶杀情妇,向周旋于官场和情场之间的男女敲响了警钟:那些掌握官员贪腐证据的情人,频频祭出“情妇反腐”的撒手锏迫使官员就范,岂料此举往往引火烧身。  相似文献   

19.
《政府法制》2012,(36):11-11
《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12月6日登载黄冠文章:近来,“网络反腐”频频使官员落马,雷政富、孙德江、郑北泉、周伟思、单增德、吴红、袁占亭等公职人员相继因网络曝光被立案调查或被免职。“网络反腐”如何在干部清正中发挥更大作用,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曾亚波 《检察风云》2014,(22):30-30
笔者参与督导了近一年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听到群众反映最多的一句感慨不是有多少官员落马,而是“现在什么事都上规矩了”。近两年的强力反腐,在“打老虎”、“拍苍蝇”的同时,也在悄然清除积弊,日渐改变普通民众的思维和生活方式,这就是法治反腐在人们心中的落点--懂得要遵循依法办事的规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