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民调解情系老人赡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到年关总是可以看到不少白发苍苍的农村老人手持人民法院的判决书到人民政府要赡养费.从他们绝望的眼神中可以得出结论:解决农村家庭赡养纠纷.诉讼并不是最有效的方法.维系家庭主要是靠亲情.而不能只靠法律。为妥善处理好家庭赡养纠纷,  相似文献   

2.
杨磊 《人民司法》2022,(5):15-17
赡养人的配偶不属于法定赡养义务人的范围,对被赡养人没有法定赡养义务,被赡养人主张赡养人的配偶履行法定赡养义务,法院不予支持。如果系赡养人与配偶之间就赡养老人达成协议,该协议约束的是夫妻双方,被赡养人不能以此为由向赡养人的配偶主张履行协议内容。如果系被赡养人与赡养人配偶之间达成协议,则应当审查协议具体内容并准确定性,进而作出正确判决。  相似文献   

3.
我省已步入老龄社会,在老龄人口快速增长的情况下,老龄事业的发展显得缓慢,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目标还没有得到很好地实现.有些群众尤其是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对自己的晚年生活充满忧虑与担心。在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召开之前,我对全省社会化养老事业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4.
在北京房山法院窦店法庭,一奶同胞,姐弟六人,为"谁孝顺老人",在法庭上争得面红耳赤。而老人的诉求很简单,子女每周至少保证探望一次。老人称,自己不缺钱,有退休金和医保,但就是孤独寂寞。据了解,由于工厂改制,老人居住的小区里,年轻人都到市区或外地自谋生路,孤独老人越来越多。六年前,该小区就有一位老人写下了"生不如死"遗言后,自缢身亡。(《新京报》11月25日)为了让子女多探望自己,这位83岁的老人不得不将6个子  相似文献   

5.
农村老年人的赡养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各级政府要积极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加强教育宣传,弘扬传统美德,并多方面借助法律摆支持,加强制度改革,完善养老保障,对不同家庭赡养纠纷问题要进行及时调处,促进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法律呼唤“精神赡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静 《法庭内外》2010,(12):36-38
养老院成归宿 无奈中的新途径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赡养纠纷正在不断减少。与此同时,纯粹关于物质赡养的案件数量开始下降,精神赡养的问题却逐渐受到关注。北京市密云县法院经过调研发现:近年来,由于家庭结构趋向小型化,老少生活方式不同,子女外出打工,生活、工作压力大,没时间照顾父母以及法律功能滞后等原因,许多赡养类案件是因由谁来照顾老人、怎样分担照顾老人的义务而引发的。  相似文献   

7.
尽管法律强化了"老有所养"的规定,但是近年来,高龄、孱弱的老人起诉儿女不赡养的官司在基层法院仍然屡见不鲜。当现代的成年子女以各种看似合理甚至合情的理由拒绝赡养时,却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法律常识——赡养老人是法律赋予子女的义务,无论什么原因都不是子女对抗法律的借口,哪怕父母存在过错。  相似文献   

8.
赡养协议公证是国家公证机关依法证明赡养人就履行赡养义务与被赡养人订立的协议或赡养人之间为履行赡养义务订立的协议真实性、合法性的活动。本文拟从赡养协议公证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些粗浅探析,与广大同仁共同商榷。   一、公证机关在办理赡养协议公证过程前,要注意宣传法律,统一思想。   在办理赡养协议公证工作实践中,部分村组干部对签订赡养协议并公证工作不理解、不支持,认为赡养老人签不签协议都可以,办不办公证无所谓,起不到什么作用;还有部分被赡养人或赡养人有种“面子”观念,认为赡养老人还要签订协议办公证,说…  相似文献   

9.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然而现实生活中,老年人的养老状态不容乐观,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子女与父母或者子女之间在赡养老人上的纠纷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10.
老龄化社会,什么才是对老年人最大的关1.不?现实生活中,很多自立门户的子女,很少去父母那里走动,甚至对老人不予理睬实施“冷暴力”,痛苦不堪的老人想要维权,又因相关法律不够具体而难以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1.
晏武侠 《法制与社会》2013,(16):281-282
老年人权益保障的相关法律问题一直为全世界社会保障立法所关注。随着时代的发展,关于老年人权益保障又生发出新的问题,即立法在关注老年人的物质赡养的同时,还应强调子女于老年人精神赡养方面权利义务的规定。本文从精神赡养对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的重要性方面出发,浅析子女对老年人提供精神赡养不仅是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老年人权益保障的应有之义,进而对子女关于精神赡养的法律问题提出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2.
老龄化社会,什么才是对老年人最大的关怀? 赡养老人,并不是每个月定时寄生活费,让老人吃穿不愁就行了,还要从精神上给予老人慰藉,就像《常回家看看》歌中唱的那样,“找点时间,找点空闲,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自立门户的子女,很少去父母那里走动,甚至对老人不予理睬,实施“冷暴力”,痛苦不堪的老人想要维权,又因相关法律不够具体而难以得到保护。如今。对大多数的老年人来说,物质养老已不再成为问题。“精神赡养”成为新的社会课题。乃至成为一个法律难题……  相似文献   

13.
今后如果再不常叫家看望父母,很可能会触犯法规受到制裁!对于辽宁省身为“儿子”、“女儿”的人来说,这绝不是戏言.  相似文献   

14.
孙玉梅 《中国公证》2010,(11):24-25
实践中.根据遗嘱人设立遗嘱的动机与目的的不同.可以把遗嘱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遗嘱人设立遗嘱的目的是为防止其死后出现遗产继承纠纷,并基于公正、善意的愿望.立遗嘱时把遗产留给那些尽了主要或较多赡养义务的子女.或把遗产留给生活较为困难的子女.这是人的本性使然.也是道德的底线.我们将这类遗嘱称之为“情感性遗嘱”。  相似文献   

15.
王成 《检察风云》2011,(17):65-67
人们常以夕阳红来喻指晚年生活的美好,老年人也因生命的成熟而愈显情操高尚。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夕阳光辉映照下,也有挥之不去的阴影。近几年耄耋老人嫖娼、花甲之年出轨等类似事件屡屡见诸报端。很多人不禁要问,这些老人怎么了?人们在谴责这种“夕阳风流”行为的同时,更应关注老年人的正常性需求。  相似文献   

16.
叶青 《检察风云》2012,(7):54-55
惊现老人“自燃”责任究竟谁担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有位姓韦名泽光(化名)的古稀老人,膝下有—双儿女,均已成家生子。由于韦泽光身体越来越差,行动越来越不方便,为了减轻儿女的负担,他于2011年3月23日,与一家养老院签订《休闲养老服务协议》,协议中约定韦泽光入住该院养老,护理等级为—级——属于全护理的A级护理。按此要求,护理人员应每两小时巡视一欠。韦泽光每月需要支付费用1250元,其中伙食费300元、住宿费450元、护理费500元。协议中还特别约定,入住该院的老^杜绝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  相似文献   

17.
徐爽 《检察纵横》2012,(10):57-57
2007年初,我懵懂进入省检察院,至今已过五年,也算是一个“小老人”了吧。今年5月我被调到机关党委,从对工作的初步热爱到全面掌控,  相似文献   

18.
《法律与生活》2013,(24):25-25
现年82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秦伯益是中国第一位真正退休的院士。秦伯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退休是因为厌烦当花瓶,希望拥有普通老人一样的晚年生活,享受生命的情趣。  相似文献   

19.
6间房屋和11亩田地,让6位难得聚首的同胞姐妹齐聚在法庭上。拍案、叫嚣、责骂、怒目相向,她们为父母的遗产争得面红耳赤。而这一纠纷的产生,缘于她们的父亲王福清生前留给二女儿和三女儿的多份赡养协议和留给四女儿的一份遗嘱。  相似文献   

20.
连续的降雪造成110国道封闭,滞留在国道上的大货车司机收到了一份意外的惊喜,大榆树镇为滞留在国道上的司机送去了热乎乎的盒饭。据大榆树镇负责人介绍,这两天他们已为镇域内滞留在110国道上的司机送了600份盒饭。据负责送饭的工作人员说,他们现在送饭最大的难度不在于天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