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毛泽东“挥泪”斩“马谡”杜奉文历史上有孔明挥泪斩马谡。马谡是蜀汉名将,因恃才自傲,不听忠言,失去所守的军事重镇──街亭,造成蜀伐魏的一次关键性军事行动全盘失利。为了维护铁的军纪,诸葛亮只好挥泪杀掉马谡。而现代伟人毛泽东也有“挥泪”斩“马谡”的故事,这...  相似文献   

2.
<正>诸葛亮——"诫子书"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46岁才得子诸葛瞻。他很喜欢这个儿子,希望儿子将来成为国家栋梁。诸葛亮有两个姐姐,二姐所生子叫庞涣,深得诸葛亮喜爱。诸葛亮常年征战,  相似文献   

3.
杨飞 《党课》2014,(8):88-90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诸葛亮智慧过人,深谋远虑,处理事务简练实际,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于西南地区政治、经济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公元207年,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膺任军师之后,竭尽全力,协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在此期间,诸葛亮大展雄才伟略,指挥三军将士出奇制胜,斩关夺城,决胜千里,使蜀汉之邦很快强盛起来,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三国鼎立”的局面。而诸葛亮也一举成为功勋卓著,赫赫于世的军事家。但他在后来辅佐刘禅“复兴汉室”的大业中,  相似文献   

5.
诸葛亮的智慧谋略及其政治、军事业绩,历来倍受称道。然而他在识人和用人方面,却被认为有重大失误。随着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播放,有关孔明“用人之误”的文章时常见诸报端,比如他“两度错用关羽”,结果走掉曹操、失去荆州;又如他“误用马谡”,导致街亭之败;还有他“无端怀疑魏延”,最后设遗计好歹要了这有功之臣的命。到头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诸葛亮死后,蜀汉政权因严重缺乏人才而亡于司马昭,等等。这些说法,都是《三国演义》里的“事实”,却并  相似文献   

6.
喊罢三声“谁敢杀我”,一颗人头落地.这是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孔明死后魏延受诛的镜头。小时候听人讲“魏延喊·马岱斩”的故事觉得颇有趣,深深佩服诸葛亮生前算定死后事,预伏锦豪妙计除掉了造反的魏延。而今七十几集连续剧看下来,至此却为久经沙场屡立战功的魏延如此结局而惋惜,禁不住要发问:魏延为什么会“反”?倘若诸葛亮对他少一点疑忌多几分信任,后劲乏人的蜀汉是否可以不失去这位智勇兼备的大将军?  相似文献   

7.
<正>后主刘禅建兴十二年(234年)八月,蜀汉丞相诸葛亮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有人认为蜀汉后期人才凋零,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有人以此非议诸葛亮的用人策略与人才培养工作。其实,这些都是对真实历史的误读,蜀汉后期依然人才济济,群星闪耀。志虑忠纯:忠实践行丞相遗志诸葛亮去世后,蜀汉不再设丞相。后主刘禅下诏,任命丞相留府长史蒋琬为尚书令,“总统国事”。次年,蒋琬升任大将军,录尚书事,兼益州刺史。  相似文献   

8.
诸葛亮三鉴     
老六月雪 《党课》2011,(12):106-109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推崇其军事才能,追封池为武兴王。  相似文献   

9.
诸葛亮的严与廉王平陈寿在《诸葛亮传》里说,诸葛亮“开诚心,布公道”,“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元善不显”,因此,深得蜀汉君臣百姓的拥护。执法严明,敢于碰硬,是诸葛亮的一贯作风。李严是刘备死时和诸葛亮一同受顾命的大臣,可以说是蜀国大臣中的第二号人...  相似文献   

10.
将工作分流     
《三国演义》第103回讲到,诸葛亮与司马懿对峙五丈原,司马高挂“免战牌”,深沟高垒,坚守不出。诸葛计穷,遣使给司马懿送去女人衣物,意在激其出战。司马懿心中盛怒,面上却佯笑受之,并问:“孔明寝食及事之烦简若何?”使者曰:“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者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懿顾谓诸将曰:“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果然久不了。不久,诸葛亮终于心力交瘁,星落五丈原。  相似文献   

11.
丞相雅量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9,(9):52-52
三国时.诸葛亮去世后.后主刘禅根据诸葛亮推荐,任命蒋琬为尚书令,掌管蜀国朝政。蒋琬为人德才兼备,尊贤任贤.秉承诸葛亮遗志,使蜀汉一时大治。  相似文献   

12.
精明与忠厚     
人需要精明,精明强干,才有大的作为。如果精明过了度,总想算计别人,损人利己,为了蝇头小利,不惜丢掉人格和良心,那也难成大器,只会落得个害人始而损己终的下场。“三国”的周瑜,是很精明的,30来岁统帅三军,没有能耐能行吗?但他容不得诸葛亮,恃其精明,几次算计孔明,要置孔明于死地而后快。谁知,诸葛亮竟比他还精,几次没有误堕周郎的陷井。周瑜谋害不成,反而自己气得心脏病发作而猝死。这就是“精明”过了度的缘故。忠厚,应是为人之道,对自己的同事、朋友、服务对象,均应一视同仁,以诚信相待,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人…  相似文献   

13.
曹魏、东吴、蜀汉这三国之中,蜀汉往往更得读史者的青睐,牢牢占据三国的“C位”。蜀汉建立于221年,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世二帝,国祚43年。但蜀汉的历史篇章,早在214年刘备入川便已开启。蜀汉政权的主要范围在四川,刘备、关羽、诸葛亮、赵云、姜维等人的故事世代传颂,给四川的历史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4.
诸葛亮DE廉政措施杨亚萍公元222年,蜀国与吴国发生夷陵之战,刘备败后不久逝去,子刘禅即位,诸葛亮辅政。诸葛亮治蜀期间,总结前朝教训,注意采取一些廉政措施,从而使蜀汉政治比较清明。诸葛亮采取的廉政措施主要有三条:1、严惩"五害"官吏。诸葛亮坚决反对东...  相似文献   

15.
罗日荣 《前线》2014,(10):124-124
蒋琬,三国时期蜀汉宰相,与诸葛亮、董允、费神合称“蜀汉四相”。 蒋琬这个湖南伢子天资聪颖,年纪轻轻就在当地小有名气。后来,蒋琬以书佐身份随同刘备到四川。刘备见蒋琬是人才,于是打算让他先历练历练,给了蒋琬一个广都县县令的职位。 蒋琬接到任命之后,大失所望,本以为刘备会重用自己,结果却是一个小小的广都县令。怀才不遇的情绪填满了蒋琬的心胸。蒋琬打算效法庞统,以引起刘备的重视。于是,蒋琬整日饮酒作乐,根本就没有打理任何政务。  相似文献   

16.
诸葛亮的人事管理思想与用人艺术谢修敬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董卓之乱后,他避乱南方;结庐于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隐居10年。世称其为"卧龙",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邀其出山。诸葛亮向他提出占据荆益...  相似文献   

17.
<正>成都市武侯祠成都武侯祠是纪念刘备、诸葛亮等蜀汉英雄人物的祠庙所在。它是以刘备陵寝所在地(惠陵)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明蜀献王朱椿主张“君臣宜一体”,废弃惠陵旁的武侯祠,重修汉昭烈庙,将诸葛亮的塑像放入汉昭烈庙内,实现“一祠同祀君臣”的格局。此后,武侯祠这一名称不再专指纪念诸葛亮的祠堂,而是将惠陵、汉昭烈庙等区域囊括进来,统称“武侯祠”。  相似文献   

18.
《三国演义》里的马谡失街亭,人们通常都认为是由于诸葛亮用人不当,才酿成此祸。此话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孔明“平生谨慎”,何以偏偏会错用马谡?对这点,人们却往往未加深究。其实,诸葛亮这一跟头,原本是非栽不可的。因为他感情用事,亲亲疏疏,这就失去了识人治事的正确标准,也就免不了闹出乱子  相似文献   

19.
即使诸葛亮再活十二年王学安蜀汉丞相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可惜出师未捷,最后病故军中,诸葛亮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的确感人肺腑,后世的一些善良的人们扼腕兴叹:假如诸葛亮祈禳北斗,主灯不被魏廷搅灭,再增寿十二年,必能完成统一中原的大业。其实这...  相似文献   

20.
功盖三国的诸葛亮,字孔明,在其身后1700余年的口口相传中,已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他因隆中一对,策划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辅佐刘备建立蜀国而名垂青史。知人用人是做事成事的基础,诸葛亮在识人用人上的高超之处,值得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