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辩证唯物论的这一基本观点,要求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加任何主观成份,并通过实践检验认识的真理性,这就是实事求是。这就是说实事求是以辩证唯物论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石,与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实事求是是主体认识客体,发展真理性认识的过程。而要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主体必须进行一定的物质活动,即实践。实践是连接主体和客体的桥梁和纽带。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去接触客观物质世界,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发现事物运动、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党十三大所阐明的重大理论之一是生产力标准问题。不少人觉得,现在讨论的生产力标准问题,是个新问题,是我们自己这几年的一大发明创造。的确,在我们经历了忽视生产力发展,大批“唯生产力论”的曲折历史之后,现在提出生产力标准,有耳目一新之感。但是,委实说来,提出生产力标准的荣誉不属于我们。因为,这不是一个新问题,而是一个老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有着充分的理论根据的常识性问题。一生产力标准是实践标准的具体化。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有个著名的观点,即“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  相似文献   

3.
刘明 《新湘评论》2009,(7):46-47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握实践观点。马克思在其被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明确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毛泽东在著名的《实践论》中鲜明地指出“真理的标;隹只能是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4.
刘明 《学习导报》2009,(7):46-47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握实践观点。马克思在其被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明确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毛泽东在著名的《实践论》中鲜明地指出“真理的标;隹只能是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既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个实践问题。说它是个理论问题,是因为我们党在成立之始就旗帜鲜明地把先进性写在自己的章程和纲领上;说它是个实践问题,是因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通过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的。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在南巡重要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出步子,不敢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这个问题的困扰。他明确提出,判断改革开放得失成败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掌握这三条标准,对于消除一些人在姓“资”姓“社”问题上的困惑,排除“左”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初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提出了检验改革开放实践的综合标准,即著名的“三个有利于”论断:“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从发展内涵角度看,这也是邓小平对社会发展思想的精辟概括,体现了他以人为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理论。本文试图从“三个有利于”为切入点,以发展本身的内涵为视角,对邓小平的社会发展观作一分析。一、生产力标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邓小平社会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相似文献   

8.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为了鼓励人们迈开改革开放步子,敢闯敢试,提出了判断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372页。以下只注着页)“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深化和发展,但它又不是单纯的生产力标准,它提出的是一个促进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系统工程。首先,从“三个有利于”标准本身所包含的内容来看它的系统性。“三个有利于”标准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生产力是一个…  相似文献   

9.
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也是邓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反复阐述的一个重要思想。这实质上是一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标准问题,弄清这一问题,对于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这一阶段党的基本路线,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基本实现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以后,什么是衡量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准呢?应当是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必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时曾谈到如何判断一项改革措施正确与否的问题。他说:“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是看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段名言不仅论述了改革开放的政治标准,也揭示了判断一个人或集体的道德活动的道德标准。(一)“三个有利于”是道德评价的利益标准。道德总是和人的社会利益相联系的。人们总是把那些有利于人和有利于社会的行为称之为善;反之,则称之为恶。善恶标准在根本上表现为利益标准,刮益标准在总体上是一切道德评价尺度的最终源泉…  相似文献   

11.
2003年8月,美国前国防部长布朗、前太平洋总部司令布鲁赫两人联名向美国国会提交了一份《中国军事力量》报告,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尽管中国的军事变革至少落后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2 0年,但是中国关于军事变革研究的理论文章总数量居世界第一.”现在离这份报告已经过去了10余年.尽管布朗、布鲁赫二人当时的本意是中国为军事变革做好了充分准备,千万不要小看他们;但对我们提示也是明显的:国防和军队改革不能再沉浸于理论满足、概念陶醉阶段了,必须进入实质性实施进程.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他还说: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2.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又是认识之真理性的标准。相对于人们的认识来说,实践是起点,又是归宿;离开实践的认识,犹如无源之“流”,不为一定实践服务的认识,乃是“纸上谈兵”。而认识之是否正确、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离开实践,就是断绝了认识的源头;离开实践,就无从判明认识的正确或错误。某种认识之是否正确,以及其正确或错误的程  相似文献   

13.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提出了当代共产党人活动的价值标准,这就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如何评价和确立这一标准的理论地位和实践意义,理论界众说不一。笔者认为,“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当代共产党人改变世界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4.
二十年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实际是一次意义深远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和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澄清了许多理论是非,重新确立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道路;而且也深化了对真理标准的认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逐步实现了从实践标准到生产力标准又到“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发展。 一、生产力标准是实践标准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展开和具体化 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也不能停留在原来的层次上。它只有与社会实践的发展相一致,才能充分发挥重要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基本实践是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体现这个历史特点和要求,是社会实践向实践标准提出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的认识是否有真理性,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这就是说,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看来,认识与实践相比,实践更为重要。实践是认识的出发点,又是认识的归宿,我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坚持把全面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统一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统一于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全面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实质上就是全面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江泽民同志着重论述了在实践中怎样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一是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  相似文献   

16.
我们都熟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现在,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的报告中又提出生产力标准的观点,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样就有了两个标准,也产生了关于这两个标准的问题:为什么有了实践标准还要提出生产力标准?生产力标准与实践标准是什么关系?与实践标准相比,生产力标准有什么特殊意义?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明确指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小平同志对我党长期以来检验各项工作成败得失标准的科学总结和概括。为了准确运用这一标准来指导和衡量我们的各项工作,我们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三个有利于”标准。 1.“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前提是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 我们党领导的各项改革决不允许从根本上搞资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一个判断、检验我们的政策和工作对社会主义事业是否有利的著名标准,即:“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2页)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这  相似文献   

19.
“生产力标准”与“实践标准”甲:我们最近开了几次会,讨论“生产力标准”,但大家对“生产力标准”的理解不太一样。请谈谈你的看法。乙:首先,让我们从最基本的哲学理论上弄清楚什么叫“生产力标准”。简单地说,它是指生产力作为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马克思主义原理。甲:这好懂。但是,为什么对它使用“标准”这个词呢?乙:在二十多年前开展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中,人们把实践称为认识的真理性的惟一“标准”;本来,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原理,和当时所讲“实践标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是一个意思的不…  相似文献   

20.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20年前,我们党正是由于重申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基本观点,才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20年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巩固已有的成绩,迎接未来的挑战,仍然要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为了推进理论的研究和探讨,笔者试以实践作为标准的有关问题就教于学界同仁。一、实践不仅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近十年来,学界关于实践概念的认识,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把它仅当作狭义的认识论范畴,而是当作广义的哲学范畴来理解,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