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那是上个世纪70年代,我在水库灌区工作。有一天出门办事,路遇县委书记的吉普车。司机张师傅认得我,问我干什么去?我说回县城。他叫我:“上来吧!”  相似文献   

2.
中央提出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村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和就业作为重要任务,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了放宽农民工落户城镇“门槛”的政策。农民工多年的心愿看起来就要真正实现了:现在只要“符合条件”,只要自己愿意,农民工就可以脱胎换骨变成“城里人”了。  相似文献   

3.
《时代风采》2011,(19):11-11
第五个“中国城市无车日”在全国142个城市同时启动。为了配合做好本次“无车日”活动,广州市采取多项举措:封存全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90%的车辆。  相似文献   

4.
《工友》2015,(1):6
十余人乘"行政执法"字样的公务车,到沈阳市一公园内打真人CS,当有人指出时,一名"沈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苏家屯分局"的工作人员却说:"我就公车私用了,怎么的......大不了整网上了,整完全临时工垫底,怎么的啊,我怕啥啊"。(2014年12月08日《华商晨报》)点评:嚣张的执法人员刚说"大不了临时工垫底",行政执法局便回应称"该男子是临时工",配合得真好。即便真是临时工,执法局也不应忙着解释身份。那一伙人开的就是行政执法局的车,对外身份就是行  相似文献   

5.
目前,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开始崇尚自然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一个来自农村、在南京打工的女孩王晓静,居然从中捂出商机,“发明”了一种名为“小菜园”的盆栽蔬菜,把它搬到城里当成花卉来卖,帮助城里人真真切切地过了一把“菜农”瘾!结果仅仅一年多的时间里,她就赚了100多万元,圆了自己的财富梦。  相似文献   

6.
小非 《农村青年》2014,(4):38-40
和“啃老族”不同,“老啃族”属于被啃一族,为老所“啃”,他们身上有着诸多辛酸。“老啃族”多是出身农村但在城市工作的年轻人,他们抱着改变命运的梦想,迈进城市的大门。但同时,他们需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他们背着沉重的负担,犹如生活在一个漩涡中,他们追寻梦想的翅膀如此沉重……  相似文献   

7.
席敏  刘良恒  叶前 《时代风采》2014,(10):26-27
孙茂在武汉工作了近10年,干过保安、快递和超市销售。即便如此,对他来说,稳定的城市生活仍然太奢侈。孙茂说,自己“像是水面上的浮萍,很容易遭受风吹雨淋”。  相似文献   

8.
徐锐 《农村青年》2008,(4):48-4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使农村市场日益活跃,给广大商家和农村个体经商户提供了广阔的销售空间。但是,一些利欲熏心的不法商家、企业和个人,打着“送货下乡”“低价处理”“文化下乡”的幌子,把一些长期积压、过期变质、报废处理的商品拉到乡下集市向农民销售,发不义之财。例如,保温瓶不保温、旧衣服、翻新的家电;  相似文献   

9.
饶燕枝 《工友》2010,(3):4-4
年少打工,老板欠他两万多元工钱至今未还 上世纪60年代初,一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像很多农村家庭一样,孙水林、孙东林兄弟俩家里缺衣少粮,母亲是孤儿,娘家无依靠,日子显得更加艰难。  相似文献   

10.
耿银平 《农村青年》2014,(12):50-50
一项调查显示,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农村老人自杀率越来越高,部分地区农村老人自杀开始被视为“正常”甚至“合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工运》2007,(9):22-24
近期,河南省总工会对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进入城市务工的新一代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情况看,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所体现出的特征是年轻、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追求人格平等、深怀强烈的成功梦想。他们不但希望在城市谋生,更希望融入城市社会。  相似文献   

12.
刘兴攀 《工友》2014,(3):56-56
正改革开放以来,很多人离开了家乡,住进了城镇,过上现代化的生活。但每到过年,大家都会说:"还是在老家过年最有年味",这也许是农村过年习俗"讲究"的多些,或是人们都很怀旧。我的老家在保康县的一个偏僻的山村,由于地理环境的恶劣,90年代末,才有了"两通",通电、通路,也许是因为信息比较闭塞,老家的"年"让人感觉更"原生态"。我出生在80年代,自打记事起,大人都说"小娃子望过年,大人怕过年",大人怕过  相似文献   

13.
云帆 《农村青年》2007,(6):21-24
一位目不识丁的七旬老太,偶然拿起小孙女的蜡笔信手涂鸦,居然一鸣惊人,被人们誉为中国农村的“梵高奶奶”!她在新浪开博客,又在网络上一炮走红。这位“梵高奶奶”不仅拥有了数十万忠实“粉丝”,还两次走进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节目。2007年初,她在香港举办了个人画展,  相似文献   

14.
刘福利 《农村青年》2014,(10):33-34
俗话说“一分钱蹩倒英雄汉”。在农村,有很多有理想、有志向的年轻人从中学甚至是大学回到了农村,面对就业市场的压力,他们有心自主创业,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在自己的家乡创出一份业绩来。只是由于缺少资金阻碍了他们这一理想与抱负的实现。就在他们一筹莫展之际,“小额贷款”的大量投放有效缓解了他们在资金需求方面的困难,使他们在家乡创业的愿望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李淳风 《工友》2014,(3):20-23
正当社会在讨论"啃老族"的时候,一些人口中不屑,心头上却几多羡慕。对于"老啃族"们而言更是如此。"啃老"、"自啃"或者"老啃",这个并不严谨的分类,大致可以囊括工作着的年轻人。"老啃族",准确描述着如今众多出身农村的"80后"年轻人的生活状态。背负着历史对父母的亏欠、农村"泛家族关系"带来的沉重人情负担,他们犹如生活在一个漩涡当中,长时间被动打转,很难爬上来,却容易沉下去。建房之困2014年1月5日,在广州工  相似文献   

16.
车启来 《农村青年》2006,(11):20-21
初识张作庆,禁不住有些惊异。“青岛市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全省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这罩在头上令人目眩的光环,这诸多荣誉的桂冠,竟属于面前这位其貌不扬、朴实憨厚的小伙子!  相似文献   

17.
伍少安 《工友》2013,(6):16-18
2013年1月22日凌晨零点20分许,贵州省会城市贵阳,一群"背篼"依旧在繁华的瑞金北路上露宿。这一天最低温度达2度,冷雨淅淅沥沥地下着,风一吹便是刺骨的寒冷。56岁的唐大印和46岁的杨朝福,寒夜中没有睡意,两人挨着坐在屋檐下,漫无目的地望着车水马龙的大街。他俩没有抽烟,表情凝重,时不时才说一句话,没有交谈的欢乐。同处中国西南,贵阳"背篼",和重庆"棒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