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相对不起诉制度的完善——以暂缓起诉为补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不起诉制度是检察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现代刑事司法理念在我国刑事立法中的重要体现。但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对相对不起诉制度的规定过于简单,加之暂缓起诉制度的缺失,给检察机关起诉自由裁量权的行使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不能满足构建和谐社会大背景下刑事司法工作的需要,亟待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相对不起诉研究的难点是检察官的裁量权与法官的审查权之间配置平衡问题。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指导下,充分发挥检察官行使起诉裁量权的能动性,适度扩大相对不起诉的适用率,解决我国相对不起诉规定的内部冲突,从制度上规范被害人的内部救济程序,并约束法官对相对不起诉审查权,实现轻微犯罪案件在审前程序中有效分流。  相似文献   

3.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不起诉自由裁量权的理论基础一起诉便宜主义,在价值追求上契合,均体现了刑罚谦抑及经济等理念。我国不起诉自由裁量权的产生主要是出于政治因素,在制度设计上未自动运用起诉便宜原则,在现代刑罚理论(刑罚谦抑、刑罚经济等)支撑上先天不足。起诉便宜主义的适用范围趋于狭窄,从而导致相对不起诉制度本身应体现宽严相济要求的刑罚理念无法实现。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必须以科学的态度、理性的思维,使起诉便宜主义的先进性与合理性,在我国相对不起诉制度得到最大限度体现。  相似文献   

4.
刑事不起诉制度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自近代控审分离原则确立,现代意义上的公诉制度诞生以来,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刑事不起诉制度.本文立足于我国现状,分析了我国现行不起诉制度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暂缓起诉制度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孙力  刘中发 《法学杂志》2004,25(5):57-59
检察机关起诉裁量权的现行立法规定为暂缓起诉的施行提供了法律依据,我国“宽严相济、轻轻重重”的刑事政策为暂缓起诉的施行提供了政策依据,现行缓刑制度运行的良好效果和对犯罪的未成年人非刑事化处理的成功做法为暂缓起诉的施行提供了实践基础。为了保证检察机关起诉裁量权的良性运作,必须通过立法科学地确定暂缓起诉的适用对象,合理地设立暂缓起诉的适用条件,有效地发挥并制约检察机关的暂缓起诉决定权。  相似文献   

6.
虽然我国刑事政策从单向度的严打发展为双向度的"宽"、"严"相济,但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整体趋向是刑事处遇的宽缓化。在"宽"与"严"之间是有所侧重的,两者不是平均着力的。在当前,宽严相济政策理应侧重于"宽"。实践中,赋予检察机关起诉裁量权在现代刑事诉讼中是一种多赢策略。上级检察机关对适用相对不起诉的积极态度无疑为下级检察机关勇于适用该制度打了一针强心剂。可以说,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为暂缓起诉制度提供了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刑事不起诉制度赋予了检察机关在对犯罪是否进行追诉时享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但由于立法过于简单,本文就完善不起诉制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借鉴国内外经验,对如何界定其与暂缓起诉制度的适用范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刑事不起诉制度赋予了检察机关在对犯罪是否进行追诉时享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但由于立法过于简单,本文就完善不起诉制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借鉴国内外经验,对如何界定其与暂缓起诉制度的适用范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公共政策视野下的起诉裁量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公共政策为视角,分析公共政策对起诉裁量权配置和运行的影响,讨论了保护被害人利益的公共政策,宽严相济、惩罚与教育并重的公共政策、公正与效率兼顾的公共政策对起诉裁量权的作用,以及起诉裁量权中所应有的协商性、交往性含义,并通过应然与实然的比较,提出我国起诉裁量权问题上观念更新和制度更新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0.
刑事不起诉制度符合刑罚个别化和轻刑化的刑事政策,有利于经济合理使用司法资源,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然而,由于制度本身设置上的失误以及在具体操作中的偏差,刑事不起诉制度的内在价值无法得到充分的实现,针对以上司法实践中所暴露和反映出的种种问题,应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不起诉的适用条件,充分发挥不起诉制度的功能,扩大不起诉的范围和检察院的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11.
暂缓起诉制度作为一种刑事分流程序,是检控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的体现,具有暂时性和不确定性。构建暂缓起诉制度,有助于弥补现有刑事不起诉规定的缺陷,改善司法资源的日渐不足的现状。它迎合了刑法目的刑理论的要求,在本质上并不侵犯审判权,并在和谐语境下符合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然而,由于暂缓起诉存在先天的弊端,在具体的制度构建中就需要理性规制,加强各方面的制约力量的配置,从而避免权力不受控制地被误用或滥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非犯罪化、轻刑化和刑罚个别化刑事政策的推行以及提高诉讼效率的要求,原来实行严格起诉法定主义的各个大陆法系国家逐渐将起诉便宜主义的合理内核引入到本国刑事起诉制度中来,开始赋予并逐步扩大本国检察机关的起诉裁量权。本文对我国检察机关起诉裁量权的现状和不足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检察官不起诉处分因具有司法处分性质而易对诉讼当事人权利产生影响,用之不当则会对起诉法定原则产生冲击。我国目前不起诉率偏低,并不意味着我国检察机关不起诉裁量权小于欧美国家。相当国家为监督制衡不起诉决定,通过"强制起诉程序"、"准起诉程序"、"检察审查会"、"大陪审团"等制度来防范不起诉裁量权的滥用。我国未来的不起诉制度改革可以对重大案件建构起本土化的强制起诉程序,设置专门的检察审查会监督不起诉决定。  相似文献   

14.
相对不起诉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之一,也是现代法治国家根据起诉便宜主义刑事诉讼理念确立的基本制度,该制度赋予了国家刑事控诉机关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本文认为在讲求刑罚个别化、轻刑化和刑罚非犯罪化的今天,一方面要控制犯罪、惩罚犯罪,另一方面,要体现对人权的保障,对诉讼效益的追求,同时,还不能放纵检察官对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尤其是在我国现行情况下,各项刑事司法制度愈来愈向国际司法准则靠拢,而相对不起诉制度不管是从立法还是从司法实践来看都存在缺陷。因此,对相对不起诉制度予以反思,发掘其价值,实用于法治,不仅理论上十分必要,实践中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马永伟 《法制与社会》2011,(16):121-122
起诉便宜主义是顺应各种刑事政策权衡和增强诉讼效率的要求,具有合理性基础的不起诉制度的原则之一。起诉便宜主义在当今世界各国刑事诉讼中都有着直接的体现和广泛的运用,并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我国应在借鉴起诉便宜主义合理性的基础上,重塑公诉裁量权,完善酌定不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16.
黄世斌  洪星 《河北法学》2007,25(11):175-182
裁量不起诉是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确立的基本制度之一,其在价值功能等方面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更相契合.目前,裁量不起诉制度的运行还存在不少问题,为了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促进构建和谐社会,检察机关必须依法充分行使裁量不起诉权.  相似文献   

17.
不起诉裁量权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不起诉裁量权是与起诉便宜主义密切相连的、法律特别授予或认可的检察官对于起诉与否的选择权。因而,各国在公诉问题上的基本立场直接影响着立法对检察机关不起诉裁量权的态度。我国立法有关酌定不起诉的规定,赋予了检察机关有限的不起诉裁量权,同时也意味着对起诉便宜主义积极价值的肯认。两大法系在此问题上存在不同作法,自有其不同原因,我国应采取有效措施,补正现行制度的缺陷,推动相关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论酌定不起诉裁量权的运用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酌定不起诉裁量权是人民检察院基于公诉职能和法律监督职能的一项重要权力。但目前酌定不起诉的适用效果却不尽人意,存在一些问题。完善不起诉裁量权,要适当放宽酌定不起诉的适用范围,简化酌定不起诉的审批程序,试行刑事听证或刑事和解制度,最后还要完善酌定不起诉的内外部救济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9.
杨树艳  王若思 《河北法学》2011,29(8):174-178
检察官的起诉裁量权是美国刑事司法系统中的重要制度,其在起诉便宜主义指导之下有一套自洽均衡的运行体系。着重分析美国起诉裁量权运用过程中应予考虑的各种因素,以及其运用构造,政策争论,宪法控制几个重要问题,希望对深入了解和借鉴美国的起诉裁量权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习明  周蓉 《法制与社会》2012,(15):266-267,269
在刑事诉讼中,各国对检察官起诉裁量权的规定各有特点.我国对检察官起诉裁量权的范围的确定以及对起诉裁量权的制约还存在一些不足,应在比较分析和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扩大检察官起诉裁量权和完善相应的制约机制以确保起诉裁量权的有效行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