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破解数字鸿沟是推动人民共建共享更加美好生活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数字鸿沟主要表现为:地区鸿沟和代际鸿沟并存,物理鸿沟向使用鸿沟转向,数字鸿沟对人们日常生活的负面影响持续加大。同时,我国数字鸿沟的成因主要包括:个体资源禀赋匮乏与抵触情绪、社会支持缺失、数字消费市场供给失衡、政府投入不足与监管不力导致社会成员数字能力发展不均衡等。对此,基于赋权理论分析视角提出心理赋权、服务赋权、技术赋权、政策赋权等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2.
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从理论和实践上来说一直是难点问题。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赋权理论,为研究和拓展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视角。宁波市北仑区在社会组织组建和新社会组织党建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故以赋权理论为指导对北仑区的实践进行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3.
精准扶贫的前提是精准评估和识别贫困。一般而言,贫困包含两种类型,一是客体性贫困,主要指客观存在的物质性贫困;二是主体性贫困,主要指主观存在的精神性贫困,具体表现为被贫困所奴役,失去生存的意志与自我改变的动力,进而丧失主体性。对于后者,传统的"父权式"和"保姆式"扶贫模式不仅难以有效应对,反而会强化其存在与发展的空间。有鉴于此,倡导一种"赋权式"的扶贫模式,综合使用外在社会治理与内在生命治理相结合的路径,通过自我赋权、个体赋权、团体赋权、组织赋权、社区赋权和政治赋权等塑造贫困群众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4.
目前,对NGO的研究仅仅关注宏观的制度空间或中观的社会资源等组织与外部互动层面,鲜有深入到组织内部关注微观的个体成员尤其是其心理认知与组织间的关系。在个体层面上为什么广大青年会参与无偿的志愿服务,在组织层面上为什么草根NGO之间的组织绩效迥异,在整合层面上是什么协调个体与组织的目标一致?通过运用"自我认同——社会认同——组织认同"理论和对广州市30家草根NGO的526名青年成员的调查,且以构建组织认同"前因——中介——结果——控制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来探求以上研究问题,并总结"公域"范畴的草根NGO与"私域"企业组织认同方面的异同,为此建议草根NGO应加强个体和组织特征建设以提高组织认同与组织绩效,共同推进志愿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短视频为返乡创业青年女性提供了发展机遇。研究基于赋权理论,从社会性别视角切入,探究该群体的短视频赋权实践。通过对抖音平台20个返乡创业女性博主账号进行视频文本分析和参与式观察,发现短视频对返乡创业青年女性的赋权是一种基于主体行动的新媒体运作机制,赋权核心在于使女性拥有自我掌控的权力和能动性。通过“前台”展现女性主导的多元行动网络、“微叙事”建构女性返乡创业话语、互动仪式推动返乡创业共情传播,发挥和转化女性优势,从行为、叙事和情感三个层面完成权力赋予进程。然而女性仍受平台机制和传统观念所规训,赋权过程蕴含着显性和隐性的性别角色协商,既固化了公众的刻板印象,也造成短视频内容的同质化。  相似文献   

6.
在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出于对转变职能、提高效率和满足社会需求等多重目标的考量,以赋权形式动员社会组织参与,但在未充分考虑社会组织承接能力前提下进行赋权,易导致慈善事业社会化水平不足,影响其开展效果,即为无序赋权的危害.基于相关理论和实践,提出一种实现有序赋权的渐进之道,可称之为“渐进式赋权”.“渐进式赋权”经历了“...  相似文献   

7.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贫困问题表现在物质、精神、文化和制度等诸多方面,社会工作的助人自助、尊重等价值观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反贫困提供了基本思路,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等四大专业方法可以分别作用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个体、人际、社区和政策层面,进行全面赋权。  相似文献   

8.
国际发展项目中妇联组织的无赋权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众多大型国际发展项目中,妇女参与是项目获得与实施的话语需求。这些项目在实践中一般由行业部门按专业领域实施。行业实施部门在与其他部门如妇联组织的合作中存在对资源与权力的竞争,他们往往邀请妇联组织出席项目的各种活动,但并没有对妇联组织实行真正的资源赋权,因此妇联组织在项目中并没有真正参与,只是被动地参加。妇联组织与行业实施部门在项目实施中有明显的互补作用,应赋权妇联组织共同参与发展项目。  相似文献   

9.
精准扶贫的前提是精准评估和识别贫困。一般而言,贫困包含两种类型,一是客体性贫困,主要指客观存在的物质性贫困;二是主体性贫困,主要指主观存在的精神性贫困,具体表现为被贫困所奴役,失去生存的意志与自我改变的动力,进而丧失主体性。对于后者,传统的"父权式"和"保姆式"扶贫模式不仅难以有效应对,反而会强化其存在与发展的空间。有鉴于此,倡导一种"赋权式"的扶贫模式,综合使用外在社会治理与内在生命治理相结合的路径,通过自我赋权、个体赋权、团体赋权、组织赋权、社区赋权和政治赋权等塑造贫困群众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0.
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完善社会救助机制的重要支撑,其不仅影响社会救助专业服务能力的提升,更关系精准救助、高效救助和温暖救助目标的实现.以赋权理论为指导,在"模式构建-行动路径-优化逻辑"分析框架下,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功能定位,可以从"服务-价值-能力"三个维度进行分析,从而构建"建设-发展-整合"相结合的社会工作介入社会...  相似文献   

11.
温洛克(winrock)"妇女能力建设与农村发展项目"是一个赋权性质的培训,它主要以社会性别动力培训为主,同时兼具社会性别分析和社会性别计划的内容,通过参与式培训,妇女骨干不仅获得支持性环境,而且也获得支持性技能.文章对温洛克培训教材中的概念与案例、主培人员的设置及项目监测评估的操作性等进行了反思,力图揭示国际组织介入的类似培训的一般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赋权的理念,阐述了赋权性别政策的概念及其特点,通过对中韩推动性别平等,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公共政策进行赋权性分析以及国家层面执行机制的比较,指出,增强政策的赋权性是值得中国重视的政策创新点。作者认为,应基于中国国情深刻理解赋权妇女的理念,并将其融入法律政策及实施过程之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赋权途径,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社会管理架构下,妇联组织更突出了其非政府组织的性质,获得了新的历史定位、任务和新的发展空间。在这一新的定位下,妇联组织的工作需要贯穿"同情"、"尊重""、信任""、关心"等价值理念,遵循层次性、民主性、赋权、平等合作的工作原则。妇联组织的具体工作可以分解为三个层面:在公共政策决策层面,推动社会性别意识的决策主流化;在社会管理层面,推动妇女参与基层民主自治和民主管理;在服务层面,创造性地打造个性化的公共服务产品。  相似文献   

14.
脱贫对象的主体地位影响脱贫效果,脱贫对象受环境因素与自身因素的限制,缺乏内生动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贫困地区的发展。要充分调动脱贫对象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可从自我赋权、个体赋权、团体赋权、组织赋权、社区赋权和政治赋权六个方面实现扶贫对象主体性的重构。  相似文献   

15.
政府赋权是指政府还权于民,民众争权则是指民众在参与过程中自我赋权。政府赋权和民众争权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政府赋权是民众争权的必要条件,而民众争权是政府赋权的有效保障。政府赋权与民众的争权又是一个长期的博弈过程,而不是简单的交接关系。政府赋权是手段,民众争权是目的。权力理应服从服务于权利,民众争权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在生活背景、价值观念、行动取向等方面都呈现出了全新的特征,但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主观层面,客观上他们并没有摆脱第一代农民工所面临的社会及制度环境.因此,无论从主客观成因的角度,还是仅从客观因素看,构成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性事件的原因都是结构性的,而这些结构性因素又主要表现为接续性与断裂性的特质.相应地,化解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性事件的方法也是结构性的,主要体现为融入与赋权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
三孩生育政策公布以来,已有政策和研究仍然大多聚焦于如何激励生育行为,少有研究关注如何在社区生活层面提升女性的产育体验和主体价值的重要性。本研究将孕产期、育儿早期和后育儿期三个阶段的产育期妇女视为既相互区别又前后关联的整体,通过开展兼具系统化、针对性和成长型的社会工作服务,帮助产育期妇女链接社区层面上的社会纽带和外部资源,助力她们在母职实践过程中自主意识的增强和行动能力的成长,并在相互陪伴和支持下成为社会参与和社区建设的主体。该研究亦可被视为通过社区层面的相互支持和母职赋权,来抵抗个体化时代下孤立且焦虑的制度性母职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新行政处罚法第24条第1款规定的赋权基层方式,既是确保有效赋权和基层行政处罚权正当的关键,也是判断基层行政处罚行为是否合法的重要标准。行政处罚法中赋权基层方式的本质特征在于行政管辖权的转移,但这不同于管辖权转移的一般规则,省级政府作为转移主体的正当性及其独特现实意义使之成为管辖权转移的一种新方式。实践中,地方政府在具体适用过程存在赋权规则笼统、赋权标准模糊以及与行政委托混用等问题,省级政府应根据自身角色定位分别寻求解困之策。  相似文献   

19.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提出要科学化和学科化,思想政治工作对象问题研究有了不少拓展。 第一,从传统偏重品德的研究扩展到心理过程、个性倾向性、个性特征等心理层面和行为层面。 第二,从过去偏重个体意识层面扩充到包括社会心理、社会思潮、社会舆论、群体气氛、群体动力、群体凝聚力等社会意识和群体意识层面,并且从意识扩展到社会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等领域。 第三,关于对象的分类,提出了分类的意义和根据,而且有越分越细的趋势。从以年龄、性  相似文献   

20.
城市吸毒人群吸毒行为成因的个案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南京市吸毒人群为研究对象,从微观个体层面、中观同辈群体层面、宏观社会层面等探讨了影响城市吸毒人群吸毒成瘾的三维因素.通过对个案资料的剖析,我们发现,吸毒人群吸毒成瘾的深层社会根源,在于身处吸毒亚文化群体中不能自拔、自身生活方式定型化、遭受社会排斥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