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无畏的真爱。但现实生活中,在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上却往往上演着各样的家庭悲剧。父母埋怨孩子对其一片苦心置之不理,孩子责怪父母对其丝毫不理解。更有甚者,有些孩子对待父母竟然像仇人一般,为某些看  相似文献   

2.
在德国,孩子生下来后,父母最需要做的就两件事:一是教育孩子要学会自立;二是教育孩子从小就要有爱心,即“善良教育”.德国的父母对孩子的“善良教育”首先从爱护小动物开始.在德国,很多家庭中养有小猫、小兔、小狗、小金鱼等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并非全是家庭宠物,而是父母们有意为孩子养的“实物教材”.  相似文献   

3.
在开始本期的话题前,我们先做一个自我测试,看看你对孩子的溺爱指数有多高?请你根据实际情况回答下面的题目,每道题目都是单选. 1.您同意这样的态度吗:“给孩子足够好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是家长应该做的”? A.是 B.基本是 C.否 2.孩子提出要养一条蛇做宠物,坚持了好几个月,用各种方式哀求您,您会同意吗? A.会B.有条件的同意 C.不会 3.有人认为“不能强迫孩子,要跟孩子商量,征求孩子的意见”,您的态度是: A.同意B.基本同意C.不同意 4.您是否喜欢把好吃的菜、孩子爱吃的菜都放在孩子面前? A.是 B.基本是 C.否 5.您对孩子非常严肃地下命令,您需要反复重复多次,孩子才会执行吗? A.需要B.不确定 C.不需要 评分标准:每题10分为满分.  相似文献   

4.
张怡筠微博     
《政府法制》2012,(18):64-64
著名心理学家,情商研究专家 我发现,许多父母深爱孩子,却无能力喜欢孩子。爱是长久的正面动能,喜欢足当下的正面感受。孩子表现不如预期,家长就产生厌烦挫折,很难真正喜欢孩子。不喜欢的爱不幸福,更对孩子成长有弊无益。先学习成为情商高手,父母才能喜欢自己深爱的孩子,给孩子有益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姜晨宁 《江淮法治》2014,(12):27-27
正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样的想法,是每个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期待,但是因为孩子未能达到父母的期望,继而拳脚相向,这样的做法是十分错误的。家庭暴力到底能给孩子带来什么?笔者就家庭暴力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浅谈以下几点:一是在生理层面可能产生的影响。如创伤痛疼、惊吓、尖叫、颤抖、口吃、湿疹、癫痫症、健康状况失调、尿床、体重及饮食失调、语言认知动作能力较低等不适应等行为的产生。二是在心理层面可能产生的影响。从情绪方面来看,表现攻击性强、反社会性格、害怕、压抑、社会能力较差、与他人有互动的困难、恐惧、过度哭泣、焦虑、沮丧、发脾气、  相似文献   

6.
来信我先要了一个孩子,以后又生了一个孩子,这两个孩子在法律上是否一样看待? 王小文复信你所问的是亲生子女和养子女的法律地位问题。我国法律是允许公民收养他人子女的。被收养的子女和亲生子女虽在血缘关系上有所区别,但在法律地位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婚姻法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父母对于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于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双方均不得虐待或遗弃。”第二款规定:“养父母与养子女相互间的关系,适用前项规定。”婚姻法第十四条规定:“父母子女有互相继承遗产的权  相似文献   

7.
家庭是孩子道德人格形成最重要的场所,在孩子的道德成长过程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使命和责任。家庭教育对孩子道德社会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你是否被文章题目震撼了呢?如果是这样,那么也别担心.因为科技怀疑主义由来已久.柏拉图在2370年前就曾在科技对人类关系的影响上感到过焦虑.1在《对话篇:菲德洛斯》篇中,苏格拉底与菲德洛斯就有这样一段对话,苏格拉底说: 在这样一个情境下,你是文字之父,来自父亲对自己孩子的爱是一个他们所不能拥有的品质;因为你的发现会在学习者的灵魂中产生遗忘,因为他们不会使用自己的记忆;他们相信外在的形式符号而不记得自己.你所发现的特征不是帮助记忆的,而是帮助回忆的.  相似文献   

9.
有位女友丈夫出差了,习惯了丈夫酣声的她晚上总是难以入眠;某男士抱怨和妻子只有感情没有爱情,同事调侃他:“既然这样,干吗不换一个?”他却说:“不想换,习惯了”;孩子一旦与父母分开,父母便若有所失;  相似文献   

10.
心理抚养的第一步是情感抚养。可是,令许多家长困惑的是:他们用情感和全部的心血培养起来的孩子,有一天却突然让父母觉得那么陌生、敌对、可怕。有的孩子在父母看来一直挺老实的,怎么有一天就让警察找到家里说“他参与抢劫了”;有的父母觉得自己对孩子那么好,可是有一天他怎么就因为说他几句居然自杀了;有的孩子则因为自己的要求稍微没得到满足就离家出走……  相似文献   

11.
孩子去哪儿     
徐迅雷 《检察风云》2013,(24):36-36
过去是家家户户有收音机,现在是家家户户有智能电子产品了。 如今的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无论它是什么牌子,都已不仅仅是"掌上的游戏";对孩子而言,智能电子产品可谓集玩具、保姆、安抚、早教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不知不觉已与孩子的生活牢牢捆绑在一起。媒体越来越关注它给孩子带来的"副作用",提醒父母小心,不要让孩子变成一代"电子童奴"。  相似文献   

12.
2005年9月17日,哈尔滨市道里区公安局守看所里出现了这样令人惊诧的一幕: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年,和6个成年人一起身穿囚衣,泪流满面地静待法官最后的判决。6人中,有孩子的父亲、3个姑姑、一个伯父还有年仅24岁的堂兄!一家7口为何一起身陷囹圄?三个孩子惹出命案吴硕是个在父母溺爱中长大的问题少年。今年17岁的他家住黑龙江省双城市,父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因为是家里唯一的男孩,打小他就被一家人娇惯得非常任性,小学毕业后,他不顾父母阻拦自己辍了学,从此在社会上游荡,整日惹是生非……“只要你不出事儿,干啥家里都依你!”无可奈何的父母…  相似文献   

13.
沈妹华 《政府法制》2013,(11):21-21
西班牙人对孩子的18岁生日极为重视,因为这是孩子的“成人节”。孩子会收到来自父母亲友的很多礼物。近年来,西班牙人认为应该对成年的孩子给予更多的精神鼓励和鞭策,于是西班牙开始流行在成人节时送钟和手铐。  相似文献   

14.
吴意 《中国律师》2003,(10):15-17
这是一群容易与别人沟通的律师,因为他们的主题是孩子;这是一群在权力部门容易得到尊重的律师,因为他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人世间,没有人会对孩子漠不关心,没有人会对孩子的话题淡然。孩子是人类生命的延续,是明天正午的太阳。现在,这些甘愿做孩子保护神的律师志愿者们向全国的律师同道发出倡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人父母,学习不断,聊天室里来充电,管教孩子秘诀传。我们都知道,不去管教自己的孩子,一旦出了问题,再纠正就很困难,甚至是不可能了。那么,什么时候可以开始管教我们的孩子呢?如果我说从一出生就开始,你会觉得吃惊吗?一天我和我的一个朋友带着她的一岁多的孩子到公园散步,我们边走边聊,突然,她的儿子像发现宝贝一样冲到一个垃圾桶前,伸手就去抓那些垃圾,我的朋友赶紧过去扔掉那些脏东西,孩子立刻哇哇大哭起来,我的朋友开始抱怨:“这孩子就是对脏东西感兴趣,越不让抓越抓。”这样的情况恐怕很多家长都经历过,如何能够管住孩子又不破坏孩子自…  相似文献   

16.
来信编辑同志;我们没有子女,想要一个孩子,这在法律上叫什么关系?需要办什么法律手续? 李明复信李明同志:你想将别人的子女收作自己的子女,并由自己抚养,这种行为,在法律上叫做收养关系。收养子女,必须经过亲生父母(包括已离婚的父母)或监护人与养父母间达成协议,并经公证部门(如北京市公证处)公证,收养关系才算成立。民间通常的做法是:经过亲生父母和养父母同意,签订收养文契,宴请街、队干部和亲友当众公布,这样的收养关系,习惯  相似文献   

17.
《法治与社会》2005,(8):52-52
据调查,不少年轻父母期望孩子有权势和名利。对于这样的调查结论,北京大学社会系教授夏学鉴并不感到吃惊,他说,“现在社会衡量成功的标准是什么?一定程度上是权力和金钱”。夏学鉴担心年轻父母的这种期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他说,“年轻父母应该看到社会转型期价值取向的变化,但更应清醒地认识到,不能把社会价值取向走偏的部分,直接灌输给孩子。因为用这样的观念培养孩子,可能让孩子没有责任心,没有同情心,甚至出现人格问题,让整个社会变得冷酷无情”。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公证》2014,(4):72-72
正水瓶杨:都能提供出生证明,应当依法受理。公证人涤非:个人认为,应该要求提供亲子鉴定。匿名:一样的出生公证,为何要求提供不一样的证明材料?公证人涤非:因为无法提供父母的结婚证,并且有违国家生育政策,公证员有理由怀疑其提供的医学出生证明的真伪;为保险起见,还需要父母双方前来如实做个笔录。Aha,Mali-mali-home:除出生证明外,征缴社会抚养费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中也会有父母的具体情况,可以作为证明材料,应当依法受理。宫楠:如果是非婚生子女,个人认为,无论如何都不能轻易办理。第一,出现事实不清的可能性增大;第二,办理出生一般为国外使用,很多国家婚生和非婚生子女法律上待遇差别大,又无法在公证书中注明,一旦为孩子出具了出生公证,可能导致当事人滥用公证书;第三,这类情况  相似文献   

19.
道歉是对自己教育方式的检视,是一次很好的言传身教.孩子做错了事,如果父母能代孩子向受害方诚心道歉,则多方获益. 2016年12月,“北京中关村二小事件”持续引发社会关注.媒体从学校获悉,亮亮(化名,扔垃圾筐的同学)和军军(化名,发笑的同学)的家长已向学校提交书面道歉信,向明明(化名,受到伤害的同学)及其家长致以深深的歉意,表示“这事对三个孩子都是人生的一次经历”,将对孩子加强教育.  相似文献   

20.
孩子不听话或者调皮捣蛋,为了管教孩子,许多家长或多或少都有打孩子的经历.然而,殊不知,孩子并非父母的私有财产,父母也不是孩子的最终监护人,如果将孩子打伤或打残,那就不是过错,而是一种罪过了.不久前,江苏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的养母李征琴虐童获刑案,为那些持有“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器”错误观点的父母上了警示的一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