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人民公社体制中的劳动过密集型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工业化发展战略以及公社制度本身的需要,人民公社选择了过密集型农业技术,主要表现在增加复种指数,或增加单一作物的劳动投入如深耕密植,过量施用化肥、农药等。公社制度虽然实现了对外支持工业化、对内稳定农村的基本任务,但却造成了劳动生产率的停滞乃至下降,形成没有发展的增长。这是人民公社制度失败的深层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1961年10月,中共中央初步确立把农村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单位由大队下放到生产队。根据中央的指示,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恢同志率领一个工作组,于10月下旬抵达闽西,就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下放问题作了十天左右的试点调查。11月7日,邓子恢同志在龙岩地、县、公社三级干部大会上作了《关于“大包干”问题的报告》。邓子恢同志的这个报告,热情赞扬和积极倡导在农村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批评了一些干部以为这将导致“单干”或“倒退”的错误观念。这个讲话,反映了邓子恢同志在当时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思想。今年是邓子恢同志诞辰九十周年。为了研究邓子恢同志的农业经济思想,本刊特刊登这篇讲话纪录。为了保持历史原貌,刊载时未作改动。  相似文献   

3.
1959年,毛泽东派他的秘书田家英带领一个工作组到四川调查农村情况。 田家英选择了离成都5公里处的新繁县大丰公社作试点。毛泽东亲自布置这项工作,目的在于摸清农村的真实情况,遏制以刮“共产风”为主要特征的“左”倾错误延续泛滥,试点贯彻毛泽东在武昌会议和二次郑州会议上制订的关于整顿人民公社的方针。大丰公社当时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50年代末期中国农村的缩影。田家英身在大丰,心怀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人民公社化运动未造成巨大灾难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和城市人民公社都是“左”倾错误的产物,但城市人民公社并没有像农村人民公社一样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其主要原因在于毛泽东对这两种人民公社的截然相反的态度。“穷过渡”思想的影响,对城市中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立情绪的顾虑和对城市与工业经济的不熟悉, 加上当时破除苏联模式的工业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使毛泽东对城市人民公社一直持冷静和谨慎的态度,当公社出现问题时又迅速给予纠正,并很快结束了其命运。城市人民公社建立时没有打破原有的行政、生产组织,其建立和解体没有造成大的混乱。公社举办的社办企业在当时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所以,在“左”倾灾难泛滥的时代,城市人民公社竟然没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大的灾难。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不仅是对历史的负责,对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将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很少有人听说过“上海人民公社”这个名词。“人民公社”不是都在农村吗?怎么上海也有了“人民公社”?确实,在那场史无前例的大动乱中,上海“蹦”出过“人民公社”,但是,只有短短的20天就“寿终正寝”了。 1966年9月13日,在北京先农坛体育场的群众大会上,周恩来明确宣布,上海市委是革命的。但没过半个月,江青一伙就在北京与北京大学的聂元梓等人密谋搞垮上海市委。于是,聂元梓等人窜到上海,公开  相似文献   

6.
段晓章 《世纪桥》2012,(10):55-59
1958年7月初,崦岈山卫星人民公社在河南省遂平县诞生,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人民公社,也是世界上继巴黎人民公社后的第二个人民公社,这里也是最早的“浮夸风”发源地。同年11月13日,毛泽东接见了崦岈山卫星人民公社的带头人后,人民公社这一组织形式便被推向全国。1983年,崦岈山卫星人民公社退出历史舞台。现在,修葺一新的公社旧址已对游客开放。拂去岁月的烟尘,那逝去的一幕渐次清晰。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对人民公社的历史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58年在轰轰烈烈的“大跃进”中诞生的人民公社,在走过了26年后于1984年最终解体。在这一时期中,中国农村的发展或停滞,中国农民的希望或苦难,都直接与人民公社制度有关。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亲历了人...  相似文献   

8.
“三包一奖”制度是促进公社生产发展的经营管理制度中共中央“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人民公社应当实行就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制度”。“必须不断地改进劳动组织工作,在生产任务和其他任务中继续执行和巩固分层包干的责任制,健全劳动检查和评奖的制度,切实保证提高劳动效率和工作质量。”根据过去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经验,目前人民公社生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改革已经30年了。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发展和变化举世瞩目。"包"字引发的四川农村改革·1978年10月,省委总结了广汉县金鱼公社生产责任制经验,将"包"字引进农业生产责任制,拉开了四川农村改革的序幕。·1980年,广汉县向阳公社率先进行了人民公社体制改革,成为全国第一个取消人民公社的典型。  相似文献   

10.
“太平”系指福建南大门诏安县的太平公社。60年代初期,“太平之风”在全省掀起波澜。时任省委第一书记的叶飞,因之而感到高兴,也因此而多了一条“罪状”。 一份报告引起省委书记的重视,叶飞在《红与专》上署文 1958年秋,福建省和全国一样,走上了人民公社大集体的道路。对如何搞人民公社,这是个  相似文献   

11.
“大跃进”期间的河南农村人民公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跃进”期间的河南农村人民公社孙保定人民公社作为我国农村政社合一的社会基层组织,从它在1958年“大跃进”高潮中诞生,到1980年以后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而逐步解体,存在了20多年。其间,党中央和毛泽东曾在政策和体制上对人民公社作过多次调整,但都没有...  相似文献   

12.
人民公社产生于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中,在我国农村存在了20多年,在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在这20多年间,农村基层民主在公社高度集权的体制下以及各种政治运动中,屡屡遭到打击和破坏。本文拟按照人民公社各种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力求对这一时期北京农村基层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3.
《前线》1959,(3)
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指出,“人民公社必须大办工业”。这是一个新问题。怎样办工业?办什么样的工业?依靠谁来办工业?公社工业如何经营管理?这些我们都还没有经验。现在,怀柔县城关人民公社办工业的经验证明,人民公社不但能够办工业,而且也需要办工业。只要党委重视,加强领导,坚决贯彻群众路线,认真执行中央关于公社办工业的方针的指示,公社是能办好工业的。这篇文章值得大家阅读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于曾经的“人民公社”运动,很多人只知道“农村人民公社”,却不知道“城市人民公社”。街道成立人民公社的缘由1957年底至1958年初,国内出现了兴办“人民公社”这一“新生事物”。1958年8月上旬,毛泽东到河南视察时,当地领导向他汇报用“人民公社”这个名称的缘由,毛泽东听后说:“人民公社这个名字好,包括工农商学兵,管理生产、管理生活、管理政权。”8月9日,他到山东视察时又说:  相似文献   

15.
《前线》1958,(2)
最近几个月,人民公社在北京郊区,同在全国大多数农村中一样,已经普遍地组织起来。在公社化的运动中,广大群众的觉悟程度和生产积极性有了显著的提高。公社成立以后,群众在生产劳动和生活上的集体化程度,都比以前更进一步发展了。这个时候,公社的领导机构和干部的一举一动,更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每个公社社具的切身利益,也影响到各个人民公社的整体利益。这个时候,我们认为有必要再一次特别强调地提出群众路线的问题,引起各级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密切注意。  相似文献   

16.
罗雄 《学习导报》2010,(2):30-31
上世纪60年代初,面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后的严峻形势,毛泽东号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求全党同志“搞调查研究,把小事撇开,用一部分时间,带几个助手,去调查研究一两个生产队、一两个公社”。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刘少奇,在百忙之中回到了家乡湖南,主要是到农村就人民公社的发展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7.
1949-1989: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演变与评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经历了曲折的演变过程。它随着20世纪50年代中期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兴起而产生;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快速发展;“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政治运动的推动广泛普及,走向鼎盛;1979年后随着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瓦解而萎缩解体。  相似文献   

18.
罗雄 《新湘评论》2010,(2):30-31
上世纪60年代初,面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后的严峻形势,毛泽东号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求全党同志“搞调查研究,把小事撇开,用一部分时间,带几个助手,去调查研究一两个生产队、一两个公社”。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刘少奇,在百忙之中回到了家乡湖南,主要是到农村就人民公社的发展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前线》1966,(5)
编者按:城市人民公社工业,是大跃进的产物,有重要的意义。毛主席说:“把群众力量组织起来,这是一种方针。”“每个共产党员,必须学会组织群众的劳动”。解放以来,在组织城市街道居民进行生产方面已经获得很大成绩,但是,完全把这部分群众组织起来,我们仍要做许多工作。怎样进一步把城市居民组织起来,加速街道的社会主义改造?办诚市人民公社工业是一个好办法。积极地、有领导地发展城市人民公社工业,必将促进街道居民进一步劳动化、集体化、革命化,把街道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障地。靠好城市人民公社工业,我们还缺乏经验,许多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现在介绍建国门人民公社组织城市公社工业分散生产的经验,供有关同志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是农村人民公社的理念倡导者、体制维护者和问题纠正者。针对公社运转中出现的问题,毛泽东在肯定公社基本体制的前提下,不断对公社具体制度进行调整,形成以《农业六十条》(修正草案)为基本内容的体制框架。这些调整对取消平均主义、稳定农村秩序、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恢复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效果明显,但也存在种种难以避免的历史局限性。总结毛泽东对农村人民公社体制的调整及其经验,对当前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