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傲视世界体坛的“马家军’师徒反目一分为二,诸名将成绩大幅滑坡;拥有“十冠王”之誉的辽足在甲 A 联赛中一输再输;游泳实力明显削弱;柔道、举重项目也相继滑坡……人们不禁要问:辽宁这个中国体育的“大哥大”怎么了?辉煌——在延续中下滑在下滑中延续谈及辽宁体育,不能不提标志其鼎盛时期的第七届全国运动会。七运会上,辽宁体育达到了辉煌的顶点。1993年9月的北京,甚为凶猛地刮起了辽宁旋风:陆上杀出“马家军”,水里蹿出“东北虎”。合计得64枚金牌,是第二名广东(31枚金牌)的两倍还多,从而实现了金牌总数第一、奖牌总数第一、总分第一。这“三个  相似文献   

2.
第七届全国运动会赛场上捷报频传,真是满场好戏观不尽。由辽宁著名教练马俊仁培养的“马家军”姑娘们连续刷新女子1万米、1500米、3000米跑世界纪录的惊世之举,自然成了头号新闻,令海内外为之震惊。而北京12岁的童星王睿战胜奥运会最年轻的冠军之一、湖北15岁的跳水名将伏明霞,上海  相似文献   

3.
乒乓球,与有些体育项目比较,近两年似乎遭到了“冷落”。然而,随着第三十八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迫近,这项运动又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中国乒乓球队的现状如何?世界乒乓球运动有什么新动向?对这届世界大赛应做怎样的估计?记者最近在中国乒乓球队训练基地的所见所闻,可略提供答案一二。  相似文献   

4.
9月20日,第50届联合国大会总务委员会做出决定,不把尼加拉瓜等少数国家提出的所谓“台湾代表权” 的提案列入本届联大议程.至此,台湾当局“参与联合国”的图谋第三次遭到挫败.人们不禁要问:台湾当局自第48届联大以来不惜重金、四处游说、竭力造势推展的“参与联合国”之图谋,何以屡屡受挫?台湾当局在一再败北后为何要“知其不可而为之”?  相似文献   

5.
体育界崛起一支英雄的队伍,人们亲切地称为“马家军”。在过去的一年里,“马家军”5人13次打破3项世界纪录,震惊全球,世人瞩目。“马家军”成为一支驰名世界体坛的王牌之师,享誉中外的神勇之师,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锐之师。分析他们成功的经验,我们不难看出,出色的思想教育工作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马家军”的教练马俊仁同志既是一位功绩卓著的教练,也是一位有很高造诣的思想教育专家。  相似文献   

6.
十月初,在美国司法部礼堂召开的国际刑警组织第五十四届年会上,当中国国家中心局负责人朱恩涛当选为执委会委员时,不同肤色和装束的各国代表向他表示热烈祝贺。朱恩涛是新中国第一个担任这一重要职务的人。他在当选时想到了什么?他说:“我感到了一个中国人的自豪!”他认为,在短短的一年里,我国由非成员国到成员国,又从成员国到有代表当选为执委会委员,这说明我们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威望  相似文献   

7.
“海风”吹了两年、势头仍然不减。“下海”,把许多人撩拨得心旌摇荡。 然而究竟什么是“下海”? 报纸上写到:“下海”就是直接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 企业就是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政工人员已经身处“海”中。为什么又要把那些离开政工部门而直接去倒钢材、贩水泥、卖合同、开公司才称为“下海”?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学说由空想发展成为科学。科学社会主义,只有用科学的态度才能理解和掌握。恩格斯指出:“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做科学看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01页)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表明,在这个根本问题上,仍然是需要深入研究和认识的。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其中最重要的成就,就是对社会主义进行了再认识,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重新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项根本任务明确地提到全党面前。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处于什么位置,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具有什么意义?《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把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作为提高党的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的重要方面。李长春同志在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善于做好新形势下的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犯罪是个严重的社会问題。人们往往譴责犯罪分子“沒有人性”、“兽性发作”。人为什么“沒有人性”了呢?“兽性”为什么能在人身上“发作”?犯罪和“人性”、“兽性”有什么关系?马克思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9页)犯罪无非是统治阶级在法律上认定的人的一种行为,青少年是人的一个组成部分,青少年犯罪就是以青少年为主体的那部分犯罪。因此,本文试以人为出发点,对犯罪和青少年犯罪作些初步  相似文献   

11.
即将举行的第五届全运会,既是四年来我国体坛的大检阅,又是我国体育健儿“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大演练。明年是奥运会年,世界各国运动员正在厉兵秣马,为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争雄夺标而加紧准备。“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当前国际体坛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这是广大体育爱好者所关心的问题。 纵观过去四年,国际体坛有两个特点令人瞩目。第一,体育运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党风不正,导致党政机关中的腐败现象蔓延。这已成了群众街谈巷议的热点,成了阻碍改革深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上指出:“保持党政机关的廉洁,是现阶段党的建设中一个极为重要而又紧迫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会失掉民心”,其后果不堪设想。造成党风目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当前端正党风主要靠什么?搞好党风是否有望?我想就此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组工干部带头实践“三个代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是组织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要求 ,是更好地履行职责、完成任务的关键所在。曾庆红同志最近对组工干部提出了“三个想一想”的要求 ,即认真想一想 ,进组织部门图什么 ?在自己的岗位上干了什么 ?在干部群众中的形象是什么 ?“三个想一想”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把这三个问题想清楚了 ,想正确了 ,我们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政治素质就会有一个大的提高 ,就能带头实践“三个代表”,自觉过好名位关、金钱关、权力关、人情关 ,真正做到淡泊名利 ,一身正气 ,不徇私情 ,不谋私利 ,树立组工干部的…  相似文献   

14.
《瞭望》1992,(21)
为什么把5月17日定为“世界电信日”呢?这还要追溯国际电信联盟的有关历史。 电报正式用于公众通信是在1844年。为了使电报发挥更大的作用,欧洲几个国家先后成立了“德奥电报联盟”和“西欧电报联盟”。1865年5月,这两个组织合并成“国际电报联盟”,以便接收更多的国家参加。 以后,由于电话和无线电发明的广泛应用,“国际电报联盟”于1932年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第五届全权代表大会上,决定将“国际电报联盟”改名为“国际电信联盟”。 为了纪念国际电信联盟的建立及强调电信在国  相似文献   

15.
1987年秋,朱明和到射阳守备营赴任了。一天,他刚在二连布置工作,通信员报告:“一连高学领和干部干开了。”朱明和赶紧到了一连。高学领正一蹦三跳地和连长“较劲”;“入不了党,我这把刀子可不认人!”“这可是个刺头呀,惹不得。”围在一旁的战士有的担心出事,有的上前劝说,也有的在观望——看干部怎么处理! “高学领,你不是要求入党吗?让我先考考你。”观察了好一阵子的朱明和开了腔:“请问党的纲领是什么?”——不应;“党的宗旨是什么?”——不应;“共产党员的义务是什么?”——不应……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现,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执政理念以后,“以人为本”便成了一个热门的话题。 什么叫“以人为本”?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要把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说得具体一点,“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的生命和人格,尊重人的劳  相似文献   

17.
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后,厂长在搞好生产的同时,应该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什么位置上?河南省安阳钢铁公司第二炼钢厂(以下简称“二炼”)厂长于华山的做法是:把生产和思想政治工作紧紧“绑”在一起,做到同步布置,同步检查,同步总结。  相似文献   

18.
贵刊第44期《农村“民间信仰”缘何升温》一文,客观地反映了我国部分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我认为,许多农村之所以出现“庙”趣横生的现象,关键在于文化导向的赢弱和文化指导的缺失。农民朋友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如何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由什么人  相似文献   

19.
说——潇洒     
“潇洒”是一个体面的字眼。它在报刊和青年们口中出现的频率之高,罕有可匹。前不久一曲《游洒走一回》,更把“潇洒”二字“炒”到了烫手的程度。 最可惜的是,想“潇洒走一回”的人中,多半未必明白什么是“潇洒”。“潇洒”到底是什么呢?是电视广告上一身牛仔的摩托骑士?是刚刚用“飘柔二合一”洗完秀发的那位美人?意思是有一点点,但这怎么可能表达“潇洒”的丰富内涵呢?如果穿几件时装、梳几个时髦的发式便叫“潇洒”,那“潇洒”就是一件可以用钱买到手的玩意儿了。而我们都知道,这东西硬是花多少钱也买不到的。我们常见有人身穿价值万金  相似文献   

20.
来函照登     
《瞭望》1989,(43)
六月十六日,国务院发言人袁木接受美全国广播公司(NBC)记者汤姆·布罗考的电视采访,回答了布罗考提出的十四个问题,其中包括他重复提出的第二个问题。采访共进行了四十五分钟。本刊第三十六期刊载的《‘“美国之音”谣言展览’告诉人们什么?》一文中说:‘“全国广播公司”派出美国的一位主播明星来到北京采访,他和两名助手化装成旅游者,把摄像机隐蔽在自行车上四出摄取镜头,在电视上播放;而我国国务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