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台湾自1895年被日本强行割占后直至当今的一百来年间,其历史变迁的实质,一是回归祖国,二是两岸统一.而这与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这两大政党的"合"与"分"是息息相关的.本文拟就台湾被日本侵略者割占及其后百年的历史变迁为背景,从国共两党关系的角度,探讨台湾的历史命运与国共两党关系的相互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
杨汉强 《党史文苑》2006,1(9):15-16,24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都是中国现代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政党,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左右着中国历史发展的步伐.两党有过成功的合作,也有过长时间的分裂和对抗.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少政治家和历史学家对此已有过评论.本文从国际关系变化对国共两党关系发展变化的影响的角度探讨国共两党合作与分裂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国共两党关系史的研究方兴未艾,短期内就有许多论著问世。但是,有些史实和理论尚有待于深一步的挖掘和研究,国共两党关系的历史特点就是其中之一。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的关系,作为一国之内的政党间的关系,是独具特色的。它大不同于国内任何政党间的关系,也大不同于任何外国政党间的关系。这种特殊的复杂关系,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的社会国情和70多年历史演变所造成的。认清国共两党关系的历史特点,实际上就把握了现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把握了国共两党关系的规律及主要经验。总结70多年历史,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出如下一些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都是中国现代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政党,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左右着中国历史发展的步伐。两党有过成功的合作,也有过长时间的分裂和对抗。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少政治家和历史学家对此已有过评论。本文从国际关系变化对国共两党关系发展变化的影响的角度探讨国共两党合作与分裂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中国国民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由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创立,该党于1927年完成形式上的全国政权统一,并一直统治大陆至1949年。诞生于1921年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伴随着中国革命的历程,两党有过摩擦、敌对,也曾有握手、合作。在革命战争年代里,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这两个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政党,曾出现过两次大的合作。一次是1924年到1927午的第一次合作,建立了反帝反北洋军阀的统一战线,赢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解放了大半个中国。一次是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国共两党在抗日的旗帜下再次实行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历史上这两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坚持,与中国共产党在两次合作中的策略演变是密不可分的。认真研究这一历史现象,对于我们科学地总结两次国共合作的成功经验,指导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我党策略的两次转变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打倒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走狗北洋军阀。为此,中国共产党必须把反帝、反封建的一切阶级和阶层联合起来。中国革命的历史证明,没有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斗争都会遭到失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历史、特别是第一次工人  相似文献   

7.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中国政治舞台上起主要作用的是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这两个中国最大的政党时而分裂,刀光箭影,劫波横来;时而合作,携手共进,笑浪恩仇。但不管是分裂,还是合作,谈判却是贯穿于两党关系的始终。近幼年来,国共两党间的各种级别、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谈判超过千次之多,从国内谈到国外,从城市谈到乡村,从后方谈到前线,从旧中国谈到新中国,其谈判的长期性、曲折性、复杂性、戏剧性,在中国乃至世界近现代政党关系史上是罕见的。因而其历史经验是丰富的,教训也是深刻的。认真总结这些历史的遗产,有…  相似文献   

8.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政治历史舞台上,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这两个主要的政党,一直左右和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正如毛泽东所说的:“中国的革命,从1924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国共两党诞生于本世纪初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虽然代表着不同的阶级利益,但在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问题上,两个政党却是共同的。正由于如此,国共两党有着两次的合作,并由此将中国革命斗争推向高潮。遗憾的是也出现了两次分裂,也由此将中华民族推向内战的深渊。历史证明,国共两竞的分与合,不仅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命运与前途,而且直接影响着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变化。在两次国共合作的过程中,毛泽东总是站在全民族利益的高度,审慎地处理国共两党的“矛盾与统一”问题,根据中国的实际,结合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选择国共合作的最佳模式。五十年代以后,国共两党各自执政于海峡两岸,长期人为隔离,未竞统一大业。中共新一代领导人邓小平,总结以往两次合作的经验,纵观国际战略的全局,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探求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新摸式,描绘出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大团圆的蓝图。  相似文献   

9.
政党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实现形式。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把实现现代化作为不懈奋斗的目标,并对中国的政党制度进行了积极探索。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国共两党两度牵手,两度兵戎相见。在这一过程中,得益于处理政党关系的成功实践,中国共产党逐渐得到各民主党派的认同和支持。民主党派也逐渐转变了自身的政治路线,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艰辛探索,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一项伟大的政治创造,是中国共产党为世界政治文明发展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优势。新征程上,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发挥新型政党制度优势来凝聚共识、集聚智慧、汇聚力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在历史上曾有过两次合作。国共两党的合作反映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要求和全国人民的愿望,是符合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实行的。国共合作政策的制定是我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的表现。一九二三年六月在广州召开的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对第一次国共合作起开创性作用的重要会议。会议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原理,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正确地解决了建党以来,党内在国共合作问题上一直存在的一系列原则性争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政党与政府的关系是有所不同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政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二者可以相互影响与作用.因此,如何处理好政党与政府的关系是每一个国家都不得不面对和非常希望处理好的问题.但人们似乎不把这个当成是一个问题或认为这个不存在问题,学术界对此也关注不够,为此有必要进一步梳理近代以来中国"政党-政府"关系模式的演变历程,并希冀能从其历史嬗变的脉络里,窥探出一点中国"政党-政府"关系模式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2.
刘云 《世纪桥》2005,(10):48-51
在完成历史性的赴大陆“和平之旅”后不到4个月,中国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8月16日表示,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的党对党干部交流即将展开,第一阶段从8月底开始,推动基隆市等6个县市与宁波市等城市交流;第二阶段将有10个县市交流;第三阶段交流则将包含台北市与高雄市。国共两党正式启动基层干部交流,不仅有助于两大政党、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政党林立,他们的演变经历了几个阶段。19世纪末资产阶级革命派、改良派团体纷纷亮相;民国初年掀起建立政党的高潮;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出现了国共两党的极端对立和中间党派并存的政党格局。当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民国时期的各种政党组织模式相互作用、一路走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在写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时,其论述主体"我们",并不特指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共产党,而是指"革命党"。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下,结合此文最初发表时的文章结构、最初发表刊物的性质,以及毛泽东当时的身份,这个"革命党"不是特指中国共产党,而是指国共合作时期,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加入其中的中国国民党。随着国民党日趋分化为左右两派,"我们"所指称的革命党逐渐演变为"革命的国民党",即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和中国国民党左派。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在写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时,其论述主体"我们",并不特指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共产党,而是指"革命党"。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下,结合此文最初发表时的文章结构、最初发表刊物的性质,以及毛泽东当时的身份,这个"革命党"不是特指中国共产党,而是指国共合作时期,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加入其中的中国国民党。随着国民党日趋分化为左右两派,"我们"所指称的革命党逐渐演变为"革命的国民党",即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和中国国民党左派。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革命最终以中国共产党的全面胜利与中国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而告终。历史和人民曾三次选择了中国国民党(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然而它并没有抓住历史的机遇,逐渐走到了人民的对立面,逃不过被抛弃的命运。一切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规律,然而我们对于国民党为何"失道"、如何"失道",却经常不得要领。本文的立足点不在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而是聚焦于国民党作为一个政党,本身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并从中得出八个教训。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近代中国政党政治演进的重要产物。近代中国政党政治的兴起与发展,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创造了历史前提,旧式政党政治最终归于失败的经验教训,客观上又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创造新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提供了直接的历史借鉴。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则为近代中国的政党政治增添了新鲜力量和崭新内容,成为中国政党政治史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近代中国政党政治演进的重要产物.近代中国政党政治的兴起与发展,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创造了历史前提,旧式政党政治最终归于失败的教训,客观上又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创造新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提共了直接的历史借鉴.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则为近代中国的政党政治增添了新鲜力量和崭新内容,成为中国政党政治史上的里程碑性事件.  相似文献   

19.
1924年,孙中山先生改组国民党,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现了国共两党联合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合作.同年5月,创建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3月改名为"国民革命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广州郊区珠江的黄埔岛上,故习惯地称之为"黄埔军官学校".  相似文献   

20.
在国共两党风风雨雨的交往史上,2005年和2006年的“胡连会”翻开举世瞩目的崭新一页。 2005年,中国农历乙酉年。正是这一年,国共两党交往又书写下浓重一笔——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相见。时隔一年,即2006年4月16日,两人再次握手于北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