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有人写文章说:“三个有利于”“既没有公与私的标准,也没有姓‘社’姓‘资’的标准”。这种观点说白了就是:只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什么都可以干,管它姓“社”姓“资”。一段时期,这种观点相当流行。于是就有了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姓“社”姓“资”的束缚;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姓“公”姓“私”的束缚之类说法。对这种观点和说法,开始我也有同感。可是认真读一下邓小平同志的原著,就觉得不对了,可以肯定地说,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姓“社”而不姓“资”;是要有利于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科学社会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同各种假社会主义的斗爭,就沒有停止过,在19世纪,真假社会主义之爭,主要限于思想理论范围,而到了20世纪,当着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以后,真假社会主义之爭,不仅仅是理论之爭,而且是实践之爭了。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国家里,一旦假社会主义流行,势必导致社会主义实践上的严重挫折和失败。因此,分清真假社会主义,是一个迫切的直接的实践问題。什么是社会主义?林彪、“四人帮”一伙认为,社会主义就是穷,只能穷,必须穷;不能富,“富则修”,富必资”。这种假社会主义曾经骗过许多人,风行十年之久,把我国国民经济引到崩溃的边缘。现在,这种假社会主义虽然已被中国人民前进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关键在于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由于诞生于战争与革命年代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共同胜利论”设想的社会主义有巨大差距,超越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愈越阶段的“社”,其优越性的发挥不可能在革命刚一胜利就立即呈现出来,而必须经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带有姓“社”姓“资”的性质,但作为二者的具体实现形式,则不可简单冠之以姓“社”姓“资”。特别是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的前提下,如何认识当代的“社”与“资”,就更应从以往冷战时期只讲它们对立的思维方式中走出来,而应看到二者相通和相同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有人说,马恩早就讲得清清楚楚了;有人说,“谁也讲不清楚”。社会主义搞了几十年,今天,人们回过头来,重新认识这个问题,以便摆脱姓社姓资问题的困扰,加快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步伐,看来仍然是很有必要的。这里仅就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方法论问题谈点意见。  相似文献   

5.
朱映雪  郭文亮 《前沿》2009,(1):12-15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1992年邓小平提出“不争论”,其本意是:在改革开放的具体举措上不要争论姓“资”姓“社”,而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但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上则必须分清姓“资”姓“社”。在当前关于中国改革的争论中,核心问题也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正确理解邓小平关于“不争论”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重大步骤,是利用国外资金、技术、管理经验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崭新试验,取得了很大成就。实践证明,经济特区姓‘社’不姓‘资’。”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深圳特区应在充分肯定特区姓“社”不姓“资”的前提下,把建造社会主义“香港”作为今后必须突破的重点而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7.
钱是不是姓“资”的? 政治经济学上把钱叫货币,它是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连系着生产与消费。钱是为“我”所用的,钱在谁的手里就为谁服务。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所拥有的钱,是靠榨取劳动人民的血汗得来的,这“钱”是剥削的象征,是为资本家服务的。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劳动人民手里的钱是靠自己劳动创造得来的,这“钱”是劳动致富的光荣标志。这怎能说钱是姓“资”的呢!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我国的经济政策混乱,到处割资本主义的“尾巴”,深怕人民群众手里有钱。“四人帮’极力鼓吹谁阶级斗争搞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创办经济特区是前无古人的创举。而经济特区理论则是邓小平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求实的精神,不断总结经济特区建设的实践,提出一整套经济特区的科学理论,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完善和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特区理论体系。第一.经济特区的性质性“社”不姓“资”。经济特区的性质是什么?特区姓“社”还是姓“资”?这是经济特区一成立便索绕在许多人心中的疑问。从根本上弄清这个问题,对于人们正确地认识特区,正确地制定特区的有关方针。政策,积极…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     
对人大代表的素质应不应该提出要求,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人大代表的素质不高,肯定会影响其参政议政的水平;但若提出素质要求,是否侵犯了公民的被选举权?《略论人大代表素质》对此进行了探讨。同市场经济一样,“竞选”以前一直是当作资本主义的东西加以批判、抵制的。“竞选”到底姓“社”还是姓“资”?或者什么也不姓?《论在我国人大代表选举中实行竞选制的可行性》用党的十四大精神进行了新认识。建立“中国人大学”,是《人大研究》杂志的神圣使命。在新的一年里,本刊将继续为之做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必然的,还是不可理解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还是修正主义的?林彪、“四人帮”诽“富”颂“穷”,鼓吹“富则修”、“富则资”,使人们提“富”则惧、提“富”则避,时至今日,这种荒诞无稽的理论仍在阵阵袭扰着人们的思想。“能允许一部分人先富吗?”“这符合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原则吗?”“这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吗?”这一个个“?”,在一些同志的头脑里缠绕。对此,我们必须予以明确的回答。所谓“先富”,是与后富相比较而言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就是要使劳动人民过富裕幸福的生活。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早己提出过的。那种“穷则思变富变修”的观点,不仅违背了革命导师的教导,而且这个命题本身也是悖理的。“穷则思变”,“变”成什么呢?变富了,还是要“修”;只有越变越穷,才能永远保持所谓“思变”的势头,但那又没有改变的局面。“思变”却永远不能变。这个可悲的  相似文献   

12.
复旦大学马列部教授孔繁定指出:现在有人之所以存在姓“社”还是姓“资”的疑虑,主要是在认识上存在四个方面的偏差。一、不明了社会主义社会也是要划分阶段的。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所以必然存在某些非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份和分配方式。因此,一看到某些不“纯”的事物居然还要发展,便认为是走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3.
陈书方 《前沿》2004,23(12):66-69
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经济实践 ,从历史昭示、现实出路、必然选择三个方面阐述了股份制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驱动器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进器 ;东西部地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加速器的观点。论证了股份制既不姓“社”也不姓“资” ,而是姓“商” ;既不姓“公”也不姓“私” ,而是姓“联”。同时 ,分析了股份制的基本特征、本质属性和历史价值 ;比较了资本主义股份制和社会主义股份制的异同 ;回答了如何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有些人把“不问姓社姓资”、“冲破姓公姓私”说成是“思想解放”。那是胡闹,是那些想在中国搞“私有化”,把社会主义中国引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人散布的歪理谬说。试想,共产党员在方向道路、基本制度等问题上不问姓“社”姓“资”,那还是共产党员吗?如果各级干部、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思想都“解放”到不问姓“社”姓“资”、不分姓“公”姓“私”的地步,我国将会天下大乱,重蹈苏联剧变的覆辙。“思想解放”是必要的。人的思想受到愚昧、错误的歪理谬说禁铜,需要解放出来,才能认识真理;情况发生了变化,人的思想还囿于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三个有利于”体现着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有利于”体现着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董德刚(本校哲学教研部副教授)1992年初,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私营经济性质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 ,质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特殊的内在的规定性。一个事物有许多方面的质 ,有根本的质和非根本的质。私营经济 (这里指雇工 8个人以上的营利经济组织 )根本的质是什么呢 ?理论界已进行了长期的探索 ,很多方面也达成了共识 ,取得了积极成果。但是 ,在对私营经济到底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上 ,仍然存在相当大的意见分歧。有的认为私营经济是“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经济成分” ,有的认为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笔者同意后一种观点 ,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不是姓“资”而是姓“社” ,即它具有…  相似文献   

17.
论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在不断进步和深化,由“公有制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发展为“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方针”,再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进而党的十六大强调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必须明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姓“社”而不姓“资”。一、一个事物的性质由所处的整体系统来决定  相似文献   

18.
自从邓小平同志提出“三个有利于”以来,人们对此做了很多解释。开始,人们认为“三个有利于”是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后来,却说成是判断改革开放得失成败的标准,或者是检验各项工作的标准;还有人对“三个有利于”的具体表述和具体内容提出种种问题。到底应该如何理解呢?(一)邓小平同志的原意是什么?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1—2月巡视南方的谈话中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  相似文献   

19.
出嫁     
我老爸大名金三万,记得童年一篇作文《心目中的英雄》我写的就是我老爸.谁料到,这会儿我要嫁人了,他原本生动丰富得令人敬畏的红脸急成了一只酱紫茄子,只听他吼道:“你敢再跟那小瘸子来往就别再姓金.” 我好伤心,用发抖的手抓起户口本一跺脚就往外走.我去派出所改姓妈妈的姓,姓“王”还不行吗?妈在一旁敏捷地从我手中抽走了户口本,劝慰我说:“明明,你这是干啥呀?”我急得直嚷嚷:“妈!您嫁给瞎子老爸可以,我喜欢上瘸子,为啥就不可以?”“放肆.‘瞎子’是你该叫的吗?”妈的言语重了,但语调听起来依然那样轻柔.  相似文献   

20.
加快改革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谈到今后的改革,国家体改委副主任、著名经济学家高尚全指出:今后要加快改革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过去不够大胆,主要是有些界限没有划清,特别是姓“社”姓“资”的问题。要澄清这些问题,一是本来并不姓“社”的,当作社会主义固守,如“大锅饭”、平均主义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要大胆地破;二是本来不姓“资”的,当作资本主义来批判,如农村以家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