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法:基于人的需要而产生的规则体系。法不是凭空产生的,法是基于人的需要而产生的规则体系。这里的“人”是指具体的、现实的、社会的人。没有人,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既无存在之必要,也无存在之可能;由此,法应该与人协调一致,人应该是法的主体、内容何目的,法应该  相似文献   

2.
侵权法的当代诉求:正义与和谐——从过错责任危机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侵权法过错责任危机的三个层次,讨论了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公平责任的基础与现代侵权法归责体系的逻辑,指出正义与和谐正是侵权法的当代使命。  相似文献   

3.
社会和谐是人类长久以来的追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社会和谐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本文着重探讨了司法与社会和谐的辩证关系,在充分论述司法与社会和谐具有和谐性的同时,也指出了二者存在的矛盾和冲突,希望借此更能全面、客观、深刻地认识司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更好地完成通过司法实现社会和谐的目标和使命。  相似文献   

4.
陈睿 《行政与法》2010,(5):21-24
政府角色属于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范畴,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而转换。面对新形势下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政府的执政方式就要与之相适应。为此,政府不但会被赋予"和谐人"的新角色,而且应该担当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本文尝试从"和谐人"角色产生的时代背景、"和谐人"角色定位及"和谐人"的路径选择三个方面探讨建构"和谐人"角色范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法通则》第2条规定了平等主体,但是,主体的平等性不仅仅是规定于法条中的词句,它更需要深刻的反思。从罗马法、教会法、封建法、庄园法、商法、城市法直至近现代民法的产生,其中包含着对于主体及主体的平等性的觉悟和规范。本文通过对民法中平等主体的发展过程,认为人法在近现代民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近现代民法的重要特色。揭示了平等主体是民法的灵魂,也是民法移植过程中需要正视的重要问题。不重视主体的平等性,民法将失去其灵魂  相似文献   

6.
和谐法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它根置入中国传统和谐文化思想的骨脉里。和谐法文化是以和谐权为主要内容,发挥法的和谐功能,体现法的和谐之美,并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起导向作用的一种社会主流法律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7.
覃剑 《法制与经济》2008,(24):130-130,133
避免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教训,探索中国式的现代化理论思想,应该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观中吸取精华,继承它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思想,抛弃它唯心主义、消极保守的糟粕,中国共产党新的“和谐”思想正是在“天人合一”的基础上,深化丰富了自身。  相似文献   

8.
避免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教训,探索中国式的现代化理论思想,应该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观中吸取精华,继承它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思想,抛弃它唯心主义、消极保守的糟粕,中国共产党新的"和谐"思想正是在"天人合一"的基础上,深化丰富了自身。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社会中,“和谐”已成为一个流行性的词汇而广受瞩目,但与此同时,“不和谐”作为一个对立的概念亦在人们的头脑中逐渐占据并困惑着人们的思想。“和谐”与“不和谐”这一对矛盾词汇普遍共存于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是不可分离的,二者的分离,即“不和谐”的消除必将是一个漫长的量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正处在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合理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构建社会冲突调节机制是我国和谐社会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而回顾苏联解体这一重要历史事件,我们发现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苏联政治经济体制,及其诸多社会冲突引发的全面危机是其解体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阐发苏联社会冲突调节机制的缺失,论证构建合理的冲突调节机制是化解冲突实现社会和谐所需的桥梁。  相似文献   

11.
胡光志 《现代法学》2007,29(2):9-17
人性是人基于生存与发展的天然的心理倾向。群体、组织、国家与法律是人性演化、冲突与调适的必然产物。在国家体制下,人性受到保护的同时也受到抑制。民法以排斥国家权力的方法,在国家体制下开辟了人性解放的新天地;经济法则是在国家体制下民法第一次解放人性的基础上,为克服民法于人性解放方面的某些不足而构建起来的规则体系,是国家体制下人性的第二次解放与和谐调适。因此,尊重民法与经济法是明智政府达成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国际法领域的扩展使不同国际法规则之间的冲突大大增加,国际法发展呈现不成体系的特征。演进中的国际法并非一个统一的体系,现代国际法表现为国际共存法和国际合作法并存,并在发展趋向上向价值定向发展。国际法随着范围的扩展形成大量次级体系,不同的次级体系多能“自成体系”并“专题自主”的特征,导致规则的冲突增加,造成在适用国际法规则上的困难。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国际法自身的固有特征,另一方面则是国际法领域的扩展等新趋势导致的。国际法要研究如何防止并协调国际法规则矛盾与冲突,但是很难使之成为一个真正统一的体系,另一方面国际法的不成体系的特性却使国际法充满了张力。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三十年代我国加强了银行立法,以实现金融垄断。1931年《银行法》是其颁布的第一部银行法,对银行设立条件、资本额、监管体制等均采取严格主义,有一定进步性。但为将钱庄纳入垄断金融体系,该法以许多规定否定钱业习惯法,以打击其势力,体现了法律规则与习惯规则调整社会秩序的不同效力,也是阶级利益冲突在法律上的反映。从钱业习惯法与银行法的冲突,可见习惯法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能弥补国家法的缺陷,实现社会法律多元化。  相似文献   

14.
陈宪民 《河北法学》2006,24(9):72-76
国际海商海事争议国际性强,涉及环节多,当事人和诉讼标的可能位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因此法院在确定准据法时应充分考虑海事冲突规范连接点多元化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法律事实选择具有决定性的连接点.  相似文献   

15.
公私法的划分对冲突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外国公法是否可以作为准据法?对于这一问题在国际私法学界是有争论的。本文在分析了公私法的划分在实体法和冲突法上的不同表现后,重点论述了外国公法作为准据法的可行性,和实现外国公法成为准据法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陈鸿 《政法学刊》2007,24(6):36-40
刑法的社会属性与法律特性决定其具有独特的社会和谐功能。刑法的广域公正性使得刑法成为促进整个社会公正的必要手段;刑法的固有斗争性使得刑法表现为一种保护最广大合法权益的终极性特殊强制方式;刑法的独有谦抑性使得刑法具备防止滥刑以最大限度保障人权的基本条件;刑法的显著人道性则对和谐社会人本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践行具有直接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法与德的冲突及其法理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军 《现代法学》2003,25(4):93-99
作为社会调整的基本规范,法与德冲突与互补同在,矛盾与互动并行。透视该种态势存在的根据,把握两种规范的社会定位,缓解乃至部分消除法与德的冲突,建立两者之间的协调互动关系,正是本文主旨所在。实践中的执法、司法的道德化倾向不仅混淆了法与德的界限,而且背离了法治社会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8.
金融法的定位及内在冲突的衡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金融法已经突破了传统民商法的领域 ,虽然从局部而言金融法体系中某些法律群体属于商法范畴 ,但如果把金融法体系作为一个系统 ,金融法应属于经济法范畴。在金融法系统中存在三个基本的矛盾平衡点 :一是自由与安全的矛盾平衡 ;二是效率和正义的矛盾平衡 ;三是个体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矛盾平衡。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法之和谐价值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是人与社会存在及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状态。中国传统文化以"和谐"为最高追求。中国古代传统法律文化中蕴涵着忠孝、诚信、贵和求安、关注生命、化解争端等内容丰富的和谐精神。通过对以"天人合一"、"贵和"、"以德配天"为原点的和谐思想的产生与发展进行梳理,发现中国传统法的传承,均以和谐作为价值追求的首要目标。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精神,所追求的乃是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中国传统法中,和谐价值内涵是通过礼治、德治来体现的。中国传统法之和谐价值的基本体现就在于,既肯定冲突与不和的现实存在,又在不和中求和,在维护君主专制政权长治久安的前提下,整合一个个对立的矛盾关系,以天理、国法、人情的融合来定分止争,谨慎用刑,息讼止讼,分配社会资源,稳定社会秩序,值得我们关注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