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月30日,辽宁省外(侨)办举行了以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改革开放、歌颂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诗歌演唱会。班子全体成员及办机关和直属单位的120名党员干部、职工参加了诗歌演唱会,16个处室和直属单位近70名党员职工参加了演出。  相似文献   

2.
《侨园》2016,(7)
正一个工人技师坚持数十年,业余时间写散文、小说、诗歌,并在各级刊物上发表上百篇作品,其中,他的多篇力作还在省市乃至中央媒体举办的大奖赛上荣获大奖。他是一个有追求的"文学青年";他是一个有理想的新时代工人;他更是一位坚守中国传统美德的诚实之人——受山海关文联之约"写写杨瑞峰",我欣然命笔。初次见他,是去年在山海关与文联主席杨立秋晤面时。席间  相似文献   

3.
<正>在文化界、出版界,丁景唐先生是以编辑家、史料大家的身份现身的。他的鲁迅研究、左联五烈士研究、"左翼"书刊研究,堪称独步。但一般人并不知道丁先生最早是以诗人身份蜚声文坛。1945年4月,在沦为孤岛的上海,有一本叫《星底梦》的诗集,以"诗歌丛刊社"的名义自费出版,内收青年诗人"歌青春"的诗作28首(包括《代序》诗)。这位"歌青春"就是丁景唐。他当年虽然只有25岁,却有7年党龄,正从事地下工作。1986年,诗人周良  相似文献   

4.
苗妍 《学理论》2013,(12):208-209
在解放区的延安,孔厥有过一段生活经历,也创作了不少作品,他对陕北百姓生活的关注是细腻的,对陕北农民的生活是同情的。同时,他的一些创作也是附和了当时党对文艺工作者创作的要求,文艺深入到大众,歌颂工农兵,歌颂党,文学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都有所体现,他此时的创作主要体现在对陕北民间女性生活受压迫的揭露和对农民中的"英雄"的歌颂。孔厥在延安时期的功绩是不能与他后来的脱党相提并论的,肯定他在特定时期的成就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潘琳 《学理论》2012,(15):127-128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他所创作的田园诗是我国诗歌史上的瑰宝。陶渊明的田园诗具有与众不同的思想主题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思想主题上,他的诗歌描写恬淡静穆的田园风光,抒发诗人怡然自得的心境;抒发自己参加农耕的深切体会,赞美农业劳动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艺术风格上,陶渊明田园诗诗风清新自然,语言朴实无华;善于从平凡事物中营造出不平凡的意境,所创作的诗歌具有独特的意境美;并且他的诗含蓄深厚,意境深远。  相似文献   

6.
善良的本质特征与类型善良是古往今来被普遍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优秀的道德品行和美好的道德风范。善良是伦理学中的主要道德范畴,有以下基本特点:(1)它是民族得以生存发展的一种文化根基,也是一个民族特定的生存智慧。(2)它是人类良知和良心的集中体现,追求人类自身完善,追求社会进步,追求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追求真善美,反对假恶丑,是道德的基本品格和基本的价值取  相似文献   

7.
陈晋 《瞭望》1991,(36)
1945年9月,毛泽东在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时,同文艺界人士有不少交往。一次,诗人徐迟向他请教怎样作诗,并请他题词,毛泽东想了一下,驰毫聚墨,写下“诗言志”相赠。建国后,《诗刊》创刊时请毛泽东题词,他写的也是这三个字。应该说,这是毛泽东最基本的诗歌观念,由此形成了他阅读和体会古代诗人诗作的基本方法,这就是传统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 1959年7月4日,毛泽东在庐山住处同王任重、刘建勋、梅白三人谈话时,念起明代杨继盛(号椒山)  相似文献   

8.
<正>在中国共产党处理中国民族问题的重大决策和实践过程中,邓小平既是参与者也是领导者。他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对中国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思考与论述非常丰富,为党和国家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形成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建国初期,邓小平主持中共中央西南局工作,直接领导和参与解决西南的民族问题,形成了许多科学观点。这一时期,他对中国民族问题的思考集中反映在《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的讲话》中。  相似文献   

9.
2007年5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同济大学百年校庆向师生演讲时,说了这样一席话:"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同年9月4日,温总理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诗作《仰望星空》: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说,做思想工作只能说服,不能压服.以力服人,不如以理服人,更不如以优美隽永的诗歌形式来打动人,教育人。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是一个诗的国度。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卷帙浩繁的诗作,其中有不少名篇,闪耀着理性的光辉,至今仍可感受到它们丰富的智慧和动人的魅力。在国势强大的盛唐,中国如同一颗明珠令世人瞩目。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唱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用他爽朗、宽阔的胸怀,热情、明快的句子,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这是时代的歌唱,体现出一种血气方刚的民族精神,一种孜孜不倦的探求欲望,展示给我们一种高瞻远瞩、坦荡豪迈的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3)
南宋著名诗人杨诚斋不仅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其开创的"诚斋体"在南宋诗坛独树一帜;而且在诗学理论方面也建树颇丰,影响深远。他对诗歌功能的认识见解独到。其"诗通于道、至于善"、书写人之"至情"的诗歌功能论,既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又推崇诗歌的抒情功能;既强调诗人道德心性的修养,又强调诗人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2.
民族不是国有的,它是一个社会历史现象,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早在七十年前斯大林总结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民族的思想,给现代民族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他说:“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  相似文献   

13.
当代国家的统一虽不是一个普遍存在,但却十分重要、可对国内和地区秩序产生重大影响的问题。现代民族国家体系的时代背景,因冷战和阵营的形成而导致的人类社会在制度上的异质性分化,以及全球体系与国际法的发展等因素所决定的当代国家的统一不仅仅是一个追求政治权力的统一,而且还包括民族认同的维系与培育、异质社会制度的融合,以及应对国际介入问题等多方面内容的系统工程。越南、德国和也门等国家的统一进程表明,当代国家的统一追求需要在更深层次上认识、更综合而精巧地设计政策和系统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14.
尹根德  林长洋 《学理论》2010,(18):169-170
尽管说詹姆斯&#183;赖特的诗歌创作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是体现在诗歌的创作技巧上,然而就主题来说,与他的开放式的诗歌,趋向简化,口语化,清晰准确的诗歌创作风格相适应的诗歌主题则是体现在更多地关注和描述大自然方面,在詹姆斯&#183;赖特的诗歌里出现了诸如马儿、鸟儿、小羚羊等不少于30几种的哺乳动物、爬行动物、鱼类、昆虫和蜘蛛等,而这些动物就成了诗人寄托了他对大自然一种真挚强烈的爱,成了詹姆斯&#183;赖特诗歌中实现他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最为适当和最为仰慕的中间人。  相似文献   

15.
柴歌 《侨园》2012,(1):8-9
五千年中华文化,孕育出当代民族书法艺术家,他们在中国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把无限豪情凝聚笔端,以书法艺术形式,歌颂中国,歌颂伟大时代,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创作出一大批具有较高艺术水准、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书法作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把尊重人权和保障民族发展权作为其所要实现的最重要的秩序目标;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实际上已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当代社会治理的价值追求,并为民族地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前必须正确认识民族地区走向社会善治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民族区域自治的与时俱进必须注重加强民族区域自治服务型政府建设与合作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17.
事业是精神性追求与社会性劳动的统一,精神性追求是其内涵和灵魂,社会性劳动是其形式和躯壳,两者不可缺一。所以,一个仅仅为了名利而从政、经商、写书的人,无论他在社会上获得了怎样的成功,都不能说他有事业。所以,一个不把自己的理想、思考、感悟体现为某种社会价值的人,无论他内心多么真诚,也不能说他有事业。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4,(32)
梦意象是李商隐诗歌的一个重要艺术特征,以梦为载体,在各种题材的诗作中广泛灵活地营造各种意象,将舒缓真切的日常生活与情感写入作品中,以精致婉约、清新朴实的梦意象和真挚的审美心态独具一格。他的梦意象诗以含蓄简约的形式、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批判性、理想性与超越性兼具的美学特征,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审美风尚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在涉及国家和民族治理问题上,多民族国家维护和追求统一常常通过公民身份和国家认同来实现;而多民族国家要在这种统一中维持国家安定与社会和谐则需要对民族身份和民族认同认真对待.如果说民族身份与公民身份在概念上的分离是认识民族认同独特性的必要,那么民族身份和公民身份在事实上的同一为加强国家认同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0.
汤素兰 《民主》2014,(10):28-29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遗传密码和力量源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折射出的中国戏曲更是博大精深,它屹立于世界戏剧艺术之林,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志。戏曲,作为"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先行示范,生动地将音乐、诗歌、舞蹈、服饰等艺术结合于一体,有着其他艺术无法替代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其中,立德树人、舍生取义、精忠报国、孝敬父母的剧目比比皆是。戏曲中的思想精华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积极的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