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铁玉兰被父亲铁兆义打了一手杖,她又气又委屈。在她的记忆中,父亲打自己这么重还是头一回。看着父亲每天“泡”在店里,又忙又累,已是80岁的人了,咋能吃得消?独生女玉兰实在不忍心,1998年提前退休,帮父亲料理店里的事务。哪曾想,上班不久,就因自己一时粗心给顾客少称了2两肉,这位顾客找了后账。铁兆义知道后,当着顾客和店员的面打了铁玉兰,并对她大发雷霆:“钱丢了,可以再挣,坏了我的名誉可找不回来。给我把眼睛睁开点儿,再不能发生这样的事。”在铁兆义看来,“缺斤短两”是最不能容忍的。他常对店员说:“做买卖要…  相似文献   

2.
父亲一辈子种麦收麦,在江汉平原一望无际的田垄上,岁岁年年,辽阔而仄逼,泛漫而严肃,永远地不可一世亦不可企及。可是父亲并不这样看,却是文化后的我一种懒惰与无奈的描述。 麦子熟透了的时候,镰刀该说些什么了。这是我蹲在田埂上写的诗。父亲抡着磨得锃亮的镰刀横我一眼,不屑地就下田了。“哧、哧……”于是我听到镰刀就不断地说起来,如泣如诉如痴如醉。广袤的田垄上  相似文献   

3.
小笑话(5则)     
互相欺骗 一天,父亲见小约翰的脸上拖着两条叫人恶心的鼻涕,说:“约翰,去把鼻涕擦掉,爸爸给你两分钱。” 小约翰听了,连忙跑出去,不一会儿就回来了,向父亲要钱,父亲说:“爸爸没钱,只是哄哄你。” 父亲的话刚落音,小约翰就笑嘻嘻地说:“爸爸,我  相似文献   

4.
冯玉祥名字的由来 爱国将领冯玉祥本名冯基善,字焕章。家境贫寒,11岁时失学,随父亲在保定练军营盘自修。他父亲想替他补上兵额,领一份“恩饷”以补助家用。后来营中有了一个缺额,管带苗某就说:“这回该叫冯大爷的儿子补上去。”主管人员问:“叫什么名字?”苗管带一时想不起来,又怕耽误这一机会,就随手写了“冯玉祥”三字。从此,这个名字就正式使用起来。  相似文献   

5.
父亲是三天前的一个下午进城的。当时无人在家 ,他搁下背兜蹲在门口抽叶子烟。傍晚 ,楼上的张婆告诉我 ,她下楼撞见父亲 ,以为是盲流 ,喝斥他走开。父亲惶惶不安 :“这是我儿家呢 !”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 ,父亲正在厨房择菜 ,他像了错的孩子 ,局促地站起来 ,搓着双手 ,目光游移 ,嗫嚅着说 :“下次 ,我一定穿周正一点。”我本是怕父亲心灵受到创伤 ,欲安慰他一番的 ,岂料他不但没有半点委屈和愤慨 ,反而以为自己丢了我的丑而深感惭愧 ,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痛。家里不宽敞 ,我们把父亲和儿子安排在一间屋里。父亲进屋不久 ,我就听见巴掌落在脸上…  相似文献   

6.
文革的磨难“文革”开始时,父亲和其他许多党员、干部一样,真诚地希冀跟上时代的步伐,可是又没有思想准备,总是跟不上形势,十分被动。记得1966年秋天,他曾经给正在北京大学上学的我写信,说“就连叶飞(当时的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这样的老革命家也犯了资产阶段反动路线的错误,如果不是他亲自检查说的,我真看不出来。”可见当时他心中的惶惑。但是“文革”风愈刮愈烈,不久,父亲作为党员所长、当时全所唯一具有高级职称的老专家,“理所当然”地也被扫进了“牛棚”。1968年春天,北大发生大规模武斗,我决定回家躲避。这时父亲正在受“审查”,上…  相似文献   

7.
父亲的条幅     
父亲没有多少文化,却爱好书画,他送给我的条幅字迹遒劲潇洒,内涵深邃显见,是我的人生座右铭。   那年我高中毕业回村担任了大队干部,分管治保和民调工作,父亲郑重其事地把我领到西厢房里,指着正面墙上的条幅说:“你哥当村干部时,这是我给他题写的,现在你大小是个村干部,我把这个条幅送给你。”   条幅上书:花开能有几日红,为人一世要公平。   我明白父亲的意思,恭恭敬敬地说:我一定照父亲写的去做。   父亲接着讲了条幅的来历和背景。解放初期的那年腊月,父亲应朋友之约去南山狩猎,不料刚到朋友家就被人抓起来。原…  相似文献   

8.
永远的七月     
细 细想起来,竟然先想到了我戴红领巾的那一刻。那还是“文革” 时期,我们全家刚随父亲所在的部队由河北换防到了邻省山西。仿佛突然间换了一个天地般 ,一扫由于母亲在河北工作时被认定“犯路线错误”而勒令进学习班所带来的一切阴影。很 快,我就加入了少先队,当时那种高兴程度绝不亚于过年。母亲给我仔细打扮起来,先梳好 辫子换好衣服,之后系上红领巾领我来到照相馆,照了“革命生涯”的第一张照片。那是 6 0年代的一个 7月。而后我在上初中期间又加入了团组织,说是我入团,倒不如说那枚团徽 是母亲给我争取来的。那时的我只管热衷…  相似文献   

9.
李离是春秋战国时期执掌晋国刑狱的大法官,由于误听下属不实之辞而错杀了人。于是,他把自己拘禁起来,请求死罪。晋文公说:“官职有贵有贱,所处的刑罚也有轻有重,下属官吏有罪,不是你的过错。”李离说:“我担任的官职是长官,并没有让位给下属;我领取的俸禄多,也没有与下属分享利益。现在我误听失察,错杀了人,却把责任推给下属,我没听说过有这样的道理。”晋文公又说:“你如果认为有罪,我不也有罪了吗?”李离说:“治狱断案有规定:因为失察误判,断案人员就要自己受刑;因为失察错杀了人,断案人员就该处以死刑。您认为我能…  相似文献   

10.
我曾远行     
第一次决定告别家门,是在九年前的一个下雨天。当时父亲正穿着雨衣,拿着农具从地里回来,我心里不由得难过起来,轻轻地走到父亲身边,小声对父亲说:“爸,听说劳动局正在为北京的一家保安公司招聘保安,我想去试一试。”父亲过了许久才点头同意。北上的列车风驰电掣带着我离开了家乡,离开了亲人,我的眼睛模糊  相似文献   

11.
艺不压身     
在史无前例的“文革”时期,我初中毕业了,父亲叫我学点木工手艺。 当时我并不想学手艺,我认为自己什么也听不见,学会手艺又有什么用。父亲知道了我的想法,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如果不想学手艺我也不拦你,你耳聋,年纪又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  相似文献   

12.
原以为大凡芳香只有去嗅去尝才可获得 ,后来发现也不尽然 ,尤其属于香标极至的东西 ,仅凭嗅味二觉是不够的 ,譬于书香只有付诸视觉才能感知。对于书的痴迷可以追溯到少小年代。六十年代中期我正在读小学 ,记得首先接触的课外读物就是连环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等 ,这为后来阅读原著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文革”前父亲藏书大概有七八百册 ,多属文史类的 ,古今中外的都有。“文革”开始后在外地教书的父亲特意赶回将书籍全部封存起来 ,并郑重警告我不得再动 ,否则打断我的腿。我大惑不解 ,又不敢多问 ,心说等你回去上班就由不得你了 ,因…  相似文献   

13.
父亲病逝,家里欠下一大笔债务。办完后事第三天,18岁的我就加入了南下打工的队伍,在老乡的介绍下进了一家大型的汽车修理公司。 带我的师傅姓史,50多岁,他有两个很特别的嗜好:一是没事就用指甲剪上的小锉刀锉指甲,二是爱替别人洗衣服。 两个月后,我终于攒下一千元钱,给母亲汇完款后,我突然想到应该给她写封信,于是就利用午休时间在办公室随便找了一张包装纸写起来。也许是我太投入了,史师傅进来我都不知道,直到他用手敲了敲桌子我才抬起头。他说:“你明明在这里干着又脏又累的活,为什么说你的工作很轻松?”我红着脸说,我不想让母亲为我担心…  相似文献   

14.
开心乐园     
鼓励球员在上半场的足球赛中,球队输得很惨,场上的观众走了大半。下半场比赛即将开始了,教练鼓励队员们说:“伙计们,加油干,下面的比赛对我们极有利,因为给我们喝倒彩的观众都已经走掉了。”深夜,睡着了的孩子又哭了起来。父亲决定唱一曲催眠曲,不料,刚开了个头,隔壁人家就抗议了:“还是让孩子哭吧!”某人天天在学盲文。朋友不解问他:“你眼睛好好的,干吗要学盲文呢?”那人回答说:“我不过是想晚上看书时能节省点儿电。”一名彪形大汉到医院去向医生请教治疗失眠的方法。“这很容易,”医生说,“晚上当你躺到床上时,就默念数字,从1数到10,循…  相似文献   

15.
老子论强弱     
相传,孔子带弟子到老子那里去请教。孔子见到老子,恭恭敬敬地行过礼,垂手站立一旁。老子那时已经很老了,正闭目静养,听到响动,抬起眼皮望了望。孔子忙请安道:“弟子孔丘特来候教。”半晌,老子张开嘴,用手指着自己的嘴问:“你着我的牙怎么样了?”孔子说:“已经全掉了。”老子又问:“我的舌头怎么样了?”孔子回答:“还好。”然后,老子又合上眼皮,重又静养起来。孔子便率弟子告退出来,吩咐弟子套车回家。弟子奇怪,问:“老师不是来求教的吗?怎么没有问什么就忙着回去呢?”孔子说:“老子指出:牙齿是刚强的,却又是柔弱的…  相似文献   

16.
年年有鸡     
腊月二十九下午,父母去菜市场买鸡。市场距家也就一根纸烟的路程,但下午2点去,6点还不见回来。妻子有些急,说你去看看,两位老人该不会出什么事吧。我刚要出门,他们回来了,都空着手,且都是一副若有所失的表情。父亲抱怨母亲:家里有那么多菜和肉,非得买只鸡;买就买了,又非得去约秤,结果怎么样?母亲也不服气:这是过年的讲究!你怎么一点文化品位都没有?你怎么不去约秤?我听得云遮雾罩的,最后总算听出点眉目。在过年这个问题上,母亲确实比父亲讲“文化”,门神不能说“买”,得说“请”;煮饺子有一两个散开的,不能说“散”,不能说“破”,得说“挣”…  相似文献   

17.
念亲恩     
每当想起母亲,时间的脚步便会慢了起来,许多往事自然地从尘封的岁月里飘出来——我出生在世世代代的农民家庭,小时候正值“三年困难时期”,靠地里刨食的家庭,情况自是不言而喻。父亲身体不好,不能参加生产队的重体力劳动,家庭的担子就全落在母亲那羸弱的肩上。  相似文献   

18.
甲:我有个朋友,听过你讲“成功之道”;她说听起来很有意思,做起来太难了。乙:一个人老了就往往不能准确估计主客观的情况。我已在好几个大学讲“成功之道”,这就是缺乏自知之明、又很不了解听众心理的表现。你那个朋友的反应很典型。“成功之道”这个讲座听起来是有点意思,但要坚持实行却  相似文献   

19.
蒋建平 《现代领导》2008,(12):40-41
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下) 天宝元年.玄宗在勤政楼观伎乐。这时兵部侍郎卢绚“重鞭按辔”,风度翩翩地经过楼下.玄宗看了称赞说:“美哉!卢卿。”李林甫很快知道了此事.他担心卢绚会被玄宗重用.第二天就把卢绚的儿子召来对他说“你父亲素有名望.皇上想委任他管理交、广两州的事务,如果你父亲害怕远行,那就该先向皇上告老回乡.”  相似文献   

20.
许多离了婚,要了孩子,又和别人结婚的女人,都会发自内心地说“下辈子,只要我离了婚,要了孩子,就决不再婚!”如今,我,一个男人,居然也要咬牙跺脚说这句话。 所有的艰辛,所有的悲哀,所有的无奈,都缘于一份和母爱一样深挚的父爱。我的女儿,你的父亲不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