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博览之窗     
张爱萍力排众议捕捉战机大陈列岛战役(核心是一江山岛登陆战),是人民解放军建军以来惟一的一次陆、海、空三军联合渡海登陆作战。战前,根据三军联合渡海登陆作战的要求,华东军区参战部队进行了近半年的海上练兵,至1954年底,战役准备就绪。然而,恶劣的天气却成了浙东前线指挥部司令员兼政委张爱萍最头疼的事。这天,张爱萍来到华东军区空军气象站,气象科长徐杰汇报了预测的近期气象情况后,说:“1月17、18、19日,3天为好天气时段。”张爱萍听后非常高兴,说:“一天就够了,只要准确无误,半天足矣。”1955年1月…  相似文献   

2.
美国在侵朝战争失败后,为了继续霸占我国领土台湾和澎湖等东南沿海岛屿,于1954年12月2日在华盛顿与台湾国民党当局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条约”规定:美国帮助国民党当局发展武装力量;国民党当局则向美国提供在台湾、澎湖及其附近部署海、陆、空军的权利;美蒋并采取联合行动对付“共同危险”。美国政府企图利用这个条约使他武装侵占中国领土台湾的行动合法化,并以台湾为基地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和新的战争。为了粉碎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阴谋,进一步推动与加强海防对敌斗争,保卫祖国社会主义建设。锻炼和提高我陆、海、空三军联合登岛的作战能力。并为以后的三军渡海登岛联合作战创造条件,中央军委以华东军区为主,组织陆、海、空三军联合行动,于1955年1月18日发起了一江山岛渡海登岛战役。经过10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全歼守敌,占领全岛,并迫使大陈、披山、鱼山等岛屿的国民党军逃往台湾。人民解放军攻占一江山岛战役的胜利显示了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的强大威力。  相似文献   

3.
《沁园春》-江山渡海登陆战即景 东海风光,寥廓蓝天,滔滔碧浪。看骑鲸蹈海,风驰虎跃,雄鹰猎猎,雷击龙翔。雄师易统,戎机难觅,陆海空直蹈金汤,锐难当。望大陈列岛,火海汪洋。 料得帅骇军慌,凭一纸空文岂能防。忆昔诺曼底,西西里岛,冲绳大战,何须鼓簧。"固若磬石",陡崖峭壁,首战奏凯震八荒。英雄赞,似西湖竞渡。初试锋芒。 --张爱萍 1955年1月18日 "既然敌人设了大门,那我们就规规矩矩地从大门进去吧。" 1954年8月27日,中共中央军委批准正式组建浙东前线指挥部,由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张爱萍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华东军区空军司令员聂凤智、华东军区海军副司令员彭至说:一江山既是大陈的门户,也是我们"反攻大陆"的大门。为了加固这扇大门,美蒋修筑了154个坚固防御工事,组成了上中下三层火力配系,正面平均每百米就有两门火炮、两挺机枪,还设置了大量障碍物和爆炸物;加上岛岸陡峭,不利靠船攀登,利  相似文献   

4.
刘炳峰 《党史博览》2003,(12):35-37
毛泽东提醒渡海兵团,“向粟裕调查渡海作战的全部经验”,以免重蹈金门覆辙1949年10月17日,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解放广州后的第三天,毛泽东即致电林彪:“……使十五兵团易于攻取海南岛,消灭残敌,平定全粤。”当时,从广东溃败下来的国民党军残部已逃到海南岛,连同岛上原有部队,共计10余万人,经重新整编,并依靠岛上50余艘舰艇、40余架飞机,在国民党海南防卫总司令薛岳(字伯陵)的指挥下,组成所谓海陆空立体防御体系———“伯陵防线”,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海登陆。此时,第四野战军正在广西境内作战。12月初,随着广西战役的基本结束,四野前委开…  相似文献   

5.
袁方 《党史文苑》2014,(1):53-53
正张爱萍将军,毛泽东说他:"好犯上!"叶剑英说他:"浑身是刺!"邓小平说他:"军队中有几个人惹不起,你张爱萍,就是一个!"平生"四不畏"1959年8月,张爱萍等人奉命到庐山参加中央全会,批判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反党集团"。5日,轮到张爱萍发言,他只说些诸  相似文献   

6.
《湘潮》2016,(4)
正2015年12月24日,笔者来到平江县城关镇一栋廉租房内,与天安门受阅抗战老兵谢慈友围炉相谈。谢慈友今年90岁,腰板挺直,军人风度依然。他穿着一套受阅时穿的黄色军服,胸前挂满了勋章,胸牌上写着"国民革命军第五军""鸿翔部队",还有他的姓名等字样。这是一位曾与日军在中国西南血拼的老兵,又是一位不一般的老兵——第一代中国伞兵,也就是现代的空降兵。"鸿翔",寓意像大鸟一样在天  相似文献   

7.
正20世纪50年代的交通大学西迁是党中央根据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发展作出的重要决策,但随着时势的变化,围绕西迁方案产生了激烈论争,最终在周总理的悉心关怀和各方努力下,西迁工作圆满完成。而扎根西部的交大人,铸造出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贯彻执行中央决策交通大学实施内迁朝鲜战争结束后,美蒋在1954年12月签署了《共同防御条约》,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我国东南沿海局势骤然紧张。此时,国内首个"五年计划"处于实施阶段。党中央、  相似文献   

8.
袁成亮 《党史纵览》2004,(11):34-38
一 1941年4月13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与日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裕仁天皇缔结了<苏日中立条约>.4月15日,<大公报>首先披露了<苏日中立条约>内容.该条约共四个条款,其中第二条规定:"倘缔约国之一方成为一个或数个第三国敌对行动之对象时,则缔约国之他方,在冲突期间,即应始终遵守中立."  相似文献   

9.
尹虹 《党史纵横》2005,(5):39-40
协迫签约强行驻军日俄战争后,为了攫取更多的利益,日俄双方于1905年9月签订了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条约《朴茨茅斯条约》。条约规定:俄国将旅顺口、大连湾及附近的领土领海的租借权转让给日本,将宽城至旅顺的铁路转让给日本。在条约议和中,两国公然协定在中国东北留驻护路兵。并规定“:两订约国可留置守备兵,保护满洲各自之铁路线路,至守备兵人数,每一公里不过十五名之数。”1905年12月22日,清政府又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清政府承认了日俄条约中俄国让与日本的各种特权,同时开设辽阳等16个城市为商埠,在奉天、营口、安东…  相似文献   

10.
正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百科全书》召开编审会议审定军事人物条目时,时任国防部部长张爱萍将军问:"怎么没有李超时?"编辑说:"可能他不够资格。"张爱萍听后说道:"李超时是我的首长,他当军长时我是营长;他要是不够格,我们都不够。"投笔从戎赴武汉李超时,原名李振华,1906年2月1日生于江苏邳县岱山乡一个普通农家,天资聪颖,自幼勤奋好学,7岁入塾读书。1925年,19岁时考入徐州省立  相似文献   

11.
1964年10月13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前三天。试验场总指挥张爱萍上将得到一份意外的秘密情报:有一支一两百人的杂色队伍,突然出现在  相似文献   

12.
<正>在沈阳的古玩市场,偶尔会见到一两张俗称"红军票"的纸币。它折射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诉说着国民党反动当局对人民的背信弃义与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高度负责的宗旨意识……1945年6月,苏联同当时代表中国的国民政府开始谈判,并于8月14日在莫斯科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条约规定,苏联协助中国对日作战,直  相似文献   

13.
那是1944年9月16日的上午,森垣嘉一和另外两名日本战俘,由新四军战士护送去淮北抗大四分校学习,当时彭雪枫师长在指挥作战中牺牲,张爱萍调任四师师长,正巧一起同行.森垣嘉一见张爱萍骑着白马从自己身边走过,亲切地向他点头致意,感到意外,便对同行的竹田说:"新四军当官的没架子,待人真友好.看上去这人起码是个营长."竹田说:"这人很有风度,怕不止是营长哩!"  相似文献   

14.
正告别马兰的退伍老兵,结束了在试验场所有工作,却有一个任务永远无法停止——保密协定,从入伍开始一直到死,"保密"要伴随老兵们走完余下漫长的人生。他们当时根本没想过,这些秘密在自己有生之年还能亲口说出来。2014年10月16日,江西鄱阳县一酒店门口挂着显眼横幅:"热烈欢迎马兰场站老首长前来参加纪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0周年战友联谊会"。酒店会场里,汇聚着300余名曾经参与核试验的老兵。"有一个地方名叫马兰,你要寻找它,请西出阳关,丹心照大漠,血汗写艰难,放着那银星,舞起那长剑,擎起了艳阳高照晴朗的天……"这首《马兰谣》记录的就是被誉为"共  相似文献   

15.
正汇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牢固树立"以讲促学、以军治局"理念,掀起干部职工人人"上讲堂",增强"苦练内功",织牢"领域知识网",统筹推进汇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多元化服务中心"建设,助推"两项活动",创新"老兵帮老兵、老兵扶老兵、老兵带老兵"的汇川新模式,狠抓"军"的工作落地落实。创新思想政治引领,筑牢政治堡垒。汇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党组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  相似文献   

16.
正1936年夏是世界力量酝酿组合的重要时刻———德、日反共产国际同盟条约签订在即,日、德关系如日中天,日本加紧用文武两手诱逼蒋介石。一旦德国调停中、日关系成功,苏联就将立刻陷入腹背受敌的险境。因此,不惜代价拉拢蒋介石就成为苏联当时刻不容缓的唯一选择,其核心就是由"反蒋"转向"联蒋"。于是,苏联推行了近十年的对华政策悄悄地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而当时的中共中央却并未察觉,危险由此而生。  相似文献   

17.
关于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对蒋介石政策的演变,史学界一般划分为抗日反蒋、逼蒋抗日、联蒋抗日三个阶段。其时间划分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36年5月5日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前为抗日反蒋阶段;从1936年“五五通电”至1936年12月西安事变为逼蒋抗日阶段;从西安事变至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为联蒋抗日阶段。  相似文献   

18.
《湘潮》2016,(3)
正12月10日,是2015年深冬难得的一个晴天。在浏阳永安镇捞刀河畔的一个农舍前,朱洪斌老人正在太阳下用一个放大镜看报纸。老人背后大门门楣正中是一个红色的"寿"字,再上面有两块牌匾,一块是"抗战老兵之家",一块是"抗战老兵民族脊梁"。这3件饰物标明着老人的身份,高龄94岁,一个抗战老兵,而且是一个参加过天安门受阅的抗战老兵。  相似文献   

19.
12月10日,欧盟负责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兼欧盟理事会秘书长索拉纳,就《里斯本条约》接受记者专访时说,欧盟正在走向重大改革。记者:12月13日,欧盟27国签署了《里斯本条约》。请问您如何理解《里斯本条约》的主要内涵?对欧盟有何重大意义?索拉纳:《里斯本条约》的签署是欧盟历史上的重要日子。经过两年的困惑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将军与俘虏     
正1988年6月20日上午,江苏盐城市新四军纪念馆来了一位名叫森垣嘉一的日本老人,他自称是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淮北支部的成员,专程前来收集张爱萍将军当年在新四军苏北三师和淮北四师指挥敌后抗日斗争史料的,准备回去写一本有关张爱萍将军的书。笔者时任新四军纪念馆馆长,就问他:你怎么想起要写张爱萍将军的书?你和张爱萍将军熟悉吗?他答道:我与张爱萍将军是萍水相逢,谈不上熟悉,但他为人处事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