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9 毫秒
1.
在纪念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实施五周年之际,本刊于9月18日邀请了法学界、司法鉴定界20位著名专家、学者相聚北京,畅谈《决定》的成就,分析《决定》在实施过程中的某些不足。在此基础上,本刊特约请部分专家撰写笔谈,提出亟需完善的某些管理机制,探索进行深化司法鉴定体制改革和立法完善的理论创新。本期特设“专家笔谈”栏目,旨在进一步推动司法鉴定立法。  相似文献   

2.
在诉讼活动中,司法鉴定结论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是司法机关正确认定事实,作出公正裁判的前提。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已经实施了4年,与我国当下的法治发展状况相比,它明显滞后,已不能及时、有效地回应司法鉴定改革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为此,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期间,有多位代表谈到了制定司法鉴定法的必要性,有的还就此提出提案。针对我国司法鉴定立法中存在的问题,本刊编辑部认为,组织一次关于我国司法鉴定法立法的笔谈具有很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此,本刊编辑部决定以‘司法鉴定法'之立法思考为总标题,组织部分专家进行一次专题笔谈,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在诉讼活动中,司法鉴定结论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是司法机关正确认定事实,作出公正裁判的前提。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已经实施了4年,与我国当下的法治发展状况相比,它明显滞后,已不能及时、有效地回应司法鉴定改革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为此,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期间,有多位代表谈到了制定司法鉴定法的必要性,有的还就此提出提案。针对我国司法鉴定立法中存在的问题,本刊编辑部认为,组织一次关于我国司法鉴定法立法的笔谈具有很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此,本刊编辑部决定以'司法鉴定法'之立法思考为总标题,组织部分专家进行一次专题笔谈,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在诉讼活动中,司法鉴定结论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是司法机关正确认定事实,作出公正裁判的前提。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已经实施了4年,与我国当下的法治发展状况相比,它明显滞后,已不能及时、有效地回应司法鉴定改革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为此,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期间,有多位代表谈到了制定司法鉴定法的必要性,有的还就此提出提案。针对我国司法鉴定立法中存在的问题,本刊编辑部认为,组织一次关于我国司法鉴定法立法的笔谈具有很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此,本刊编辑部决定以'司法鉴定法'之立法思考为总标题,组织部分专家进行一次专题笔谈,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司法鉴定管理立法势在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鉴定管理问题,已成为当前鉴定界倍受关注的热点。本刊自今年第1期发表全国人大内司委负责同志答记者问——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司法鉴定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一文之后,收到了不少探讨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来稿,我们遴选了部分专家的文章,特辟“专家论坛”栏目,以笔谈形式,研究司法鉴定管理中的实际状况和理论问题,旨在促进司法鉴定的立法建设,推进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6.
罗红 《证据科学》2003,10(3):164-166
我国现行的司法鉴定制度没有一套系统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与现代诉讼所追求"公正与效率"的价值相冲突,严重滞后于我国法制建设的整体水平.对现行司法鉴定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成为当前诉讼领域法治化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国目前尚无统一的司法鉴定立法,该难题引发了众多的专家、学者对司法鉴定制度改革和完善的思考,提出了各种立法建议和构想.这些不同的观点和见解为司法鉴定制度的改革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但同时也给目前尚未完善的司法鉴定制度带来了认识上的模糊,对改革中的司法鉴定制度的设计产生了一些迷惑.  相似文献   

7.
有关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最近,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草案>(以下简称<决定>),未获通过的具体原因尚不清楚. 作为一名司法鉴定工作者想就此问题谈些观点,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89如何认识司法鉴定? 编者按: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赋予了司法行政机关主管司法鉴定工作职能.  相似文献   

9.
200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作为司法鉴定领域内唯一的专门法律性文件,其颁布与实施初步实现了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但随着目前法治的进步及司法鉴定领域出现的诸多问题亟需法律予以规制,司法鉴定立法再次成为关注焦点。司法鉴定立法不仅面临着《决定》制定中遗留的老问题,亦交织着《决定》施行后衍生的新问题。需要在已有制度运行基础上,对司法鉴定立法涉及的重大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来予以探讨,以期能够逐渐形成具有系统性、前瞻性和相对成熟性的立法共识。  相似文献   

10.
《证据科学》2007,14(3)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的司法鉴定活动,保障司法鉴定质量,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通则.  相似文献   

11.
沈菊生 《行政与法》2004,(11):81-84
如何对行政垄断进行科学分类,是反行政垄断必须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理认界和法律实务界对行政垄断两种形态即地区垄断和部门垄断虽然有较为一致辞的认识,但因两存在较多的交叉重叠,也由于两者在然害性质和然害手段上基本相同,所以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两者的区分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2.
鉴定启动的“令状主义”与“随意主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鉴定的启动是鉴定制度的核心内容.本文对世界各国鉴定启动模式的利弊和变化趋势以及鉴定启动的目的进行分析后发现,鉴定启动的法官控制模式更合符启动鉴定的目的,同时为克服法官控制模式启动鉴定的弊端,应当赋予当事人平等的请求鉴定权,并建立与之配套的技术顾问制度.  相似文献   

13.
刑法中“其他”及“等”略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法条文是以语言为载体来表达一定立法意图的.因而,刑法用语对于理解刑法条文之规定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刑法中大量的"其他"与"等"这些不确定内容词语的使用造成了刑法的确定性下降,对罪刑法定原则构成了威胁.本文以详细的统计数字为基础,考察了刑法中"其他"与"等"的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并对减少"其他"与"等"的使用、"其他"与"等"的解释权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姜明安 《法学家》2004,(1):13-15
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了一系列相应的重大措施.其中之一即是"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15.
关于"法律"一词是如何使用的,在中国的康熙时期和孟德斯鸠时期进行比较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们之间存在间接而又重要的联系.经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并且深入理解"法律"一词的"世界流通"问题,进而从新的角度理解中西法学关系.而知识社会学的方法对近代这段历史研究有着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16.
李兰英 《现代法学》2005,27(4):74-78
德国关于间接故意与有认识过失的合一论的主张与我国学者所提出的复合罪过的概念各有特定含义,“合一论”的罪过形式的出现有其特定的类型划分和观念为前提。复合罪过现象的原始含义不同于合一论。应该结合我国《刑法》分则的具体罪名来进行真正复合罪过形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商标先用权的立法确认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既体现了“使用”的价值得到了立法者和司法者的认可, “使用”在商标权取得过程中的地位藉此得到了明确,也充分弥补了我国商标注册制的缺陷与不足.但由于我国《商标法》相关规定的局限性,商标先用权在适用过程中仍然可能出现困难.为此,应当将对“商标”的保护延伸至“商业标识”,并强调商标的实际使用及其在先性而非其影响力,同时应当正确理解商标在先使用的主观状态.  相似文献   

18.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思想发展第三阶段中最为成熟的作品,尼采本人亦将其称作"第五福音书"。聚焦于该书第三卷,"论幻觉与迷"一章囊括了尼采思想殊为重要的三个方面,即在隐微术背景之下人的"上升"、"复返"、"形变"。本文通过梳理"论幻觉与迷"的内容意涵,管窥尼采思想的总趋势,从而对"上升"、"复返"、"形变"这三个形异而质联的概念形成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9.
20.
“警察”,“公安”与“治安”概念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兆端 《政法学刊》2001,18(4):34-36
"警察"与"公安"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警察"概念,既可以作名词用,又可以作动词用,指国家或政府中负责社会治安行政管理和刑事执法职能的专门机构、人员力量及其职务行为或实践活动过程."公安"概念是一个状态名词,指"公共安全"或"公共安宁",表示社会秩序安宁的状态."公安"概念如果不加"人员"、"队伍"、"机关"、"工作"等主语词,就很难说是指"警察".从现代社会治安实践与理论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看,我们必须在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上使用"治安"概念.我们在使用"警察"、"公安"与"治安"概念时,必须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正确处理好科学规范与使用习惯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