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察与思考》2005,(4):16-19
改革攻坚   中国的老百姓哪有不关心自己国家的经济状况的?   2004年12月25日在北京召开的“2005年度改革形势分析会“,又是经济界的一声“报晓啼鸣“.多名经济、社会和政治学者提出,中国又处在了改革的关口.“2005年将是‘改革攻坚的关键一年‘“.我们由此看到,中国经济的那轮喷薄而出的红日,那驶向世界经济大海的桅杆,在改革攻坚的大旗下出现在世界的地平线.   ……  相似文献   

2.
目前,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仍未消除,推进改革十分重要和紧迫。2005年是改革攻坚的关键—年,为了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用更大的力量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国务院下发了《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时事报告》2005,(6):5-5
新闻事实:新华社14月17日授权发布《国务院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2005年是改革攻坚的关键一年,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把改革放到突出位置上,用更大的力量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4.
《人大建设》2006,(2):54-54
《经济参考报》近日刊登报道说,2005年将以改革转折年份载入中国改革史。报道认为,中国改革已走出“摸着石头过河“阶段,正从外围改革向核心改革、从浅层化改革向“深水区改革”切换。中国未来5年的改革将直指6类“结构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党建研究》2020,(2):F0003-F0003
申纪兰,女,汉族,中共党员,1929年12月生,山西平顺人,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她积极维护新中国妇女劳动权利,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改革开放以来,她男于改革,大胆创新,为发展农业和农村集体经济,推动老区经济建设和老区人民脱贫攻坚作出巨大贡献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改革先锋”等称号。  相似文献   

6.
2004年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不仅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而且有力地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5年是改革攻坚的关键一年,要继续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分配关系,进一步推进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试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为此,国务院下发了《关于2005年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  相似文献   

7.
从“排斥“到“详细计划“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堪称2005年全球经济最激动人心的事件之一.相比改革开放26年中的任何时期,近两年将是中国汇率制度改革市场化措施出台最密集、进程最快的年度,也是中国汇率制度有规划、有部署改革的年度.2005年7月21日,世界金融市场为之震动--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1年来被视为“天经地义“的美元兑人民币1:8.2765的比价从此颠覆.   ……  相似文献   

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2004年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不仅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而且有力地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5年是改革攻坚的关键一年,要继续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分配关系,进一步推进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试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为做好2005年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明确任务和要求,扎实做好今年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2005年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规范和完善农村分配关系,积极稳妥地推进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  相似文献   

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近两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果断决策,科学实施宏观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但是,宏观调控的实践也表明,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仍未消除,推进改革十分重要和紧迫。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需要加快推进改革。2005年是改革攻坚的关键一年,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把改革放到突出位置上,用更大的力量推进经济体制改革。2005年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扣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进体制创新,把深化改革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构建  相似文献   

10.
2005 ,历程回溯 :改革步伐渐近“深水区”中国改革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将今年确切地称为“改革攻坚年” ,这预示着中国各项改革事业将“伤筋动骨” ,触及深层次领域。作为维系社会正义的最后防线 ,司法制度的改革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目前 ,最高人民法院第一个五年改革纲要确定的39项改革任务已经全部完成 ,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即将推出。2005年 ,新一轮法院改革已是箭在弦上。在改革攻坚之年 ,人们期待着司法改革迈上“破冰之旅” !我国的司法改革 ,发端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 ,最早由法院系统从民事审判领域点燃“导火索” ,后来沿着“…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概括了中国替代型改革战略的六种替代模式,提出并分析了替代型改革战略推进渐进式改革模式的四种机制,同时指出了替代型改革战略对推进渐进式改革模式的局限性。提出“后改革时代”中国所面临的最主要的改革任务是消化掉“体制硬核”问题,进行改革战略的转换,实行不同于“替代型改革战略”的、能够适合改革攻坚任务的新的改革战略。  相似文献   

12.
常修泽 《乡音》2011,(7):18-19
"十二五"时期将是中国体制改革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随着"攻坚"之战的逐步展开,改革将可能推进到垄断性行业。纵观这些年垄断性行业改革,尽管也有所进展,但我的总体判断:其仍处于严重滞后的状态,以致成为中国改革系统的"短  相似文献   

13.
“1978年邓小平决定让中国重新融入世界并开始进行经济改革是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澳大利亚总理、工党领袖陆克文在给中方的贺函中这样说道。  相似文献   

14.
《江西政报》2007,(12):23-29
2007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十一五”时期全省改革攻坚的关键一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部署和要求,现就2007年深化全省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5.
《两岸关系》2004,(12):37
出席“东方汇理-里昂证券‘中国日‘论坛“的博鳌论坛秘书长龙永图11月9日表示,坚持不懈的经济改革、不断增长的内需和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等三大动力,将使中国经济在未来20年内保持旺盛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汪玉凯 《新东方》2008,(8):9-13
一、思想解放为改革开放开辟道路 中国的改革发展到了现在已经30年了,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战略转折期,这个战略转折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改革的重心正在悄悄发生转移。如果说过去二十多年中国改革一直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导的话,到后来,政府越来越成为社会矛盾的中心,成为社会矛盾的聚焦点。因此,从2005年中央制订“十一五规划”开始,改革的重心发生了某些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中共十八大后,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力促在“五大领域”深化改革,在仅仅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的成绩。面对当前国际形势日益复杂、世界经济格局深度调整、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抓住我国发展的突破口和关键点,召开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新一轮改革,推动改革再出发,为中国未来发展绘就新的蓝图和路线图。  相似文献   

18.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2005年是改革攻坚的关键一年,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把改革放到突出位置上,用更大的力量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省委九届八次全会确定2005年为全省"改革年"。随着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老工业基地振兴开局良好,既为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也对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深层次矛盾、消除体制和机制障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  相似文献   

19.
卢敏  姚蕾 《重庆行政》2013,14(4):81-83
中国经济改革的历程是"一张渐进地实现市场经济体制的宏伟蓝图"[1]。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改革已历经35年的风雨,从改革最初启动到日趋成熟,每一时期都无不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它的每一个阶段,都体现出当时党的思想认识、战略方针以及政策措施的决定作用。而每一次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践,都是党对经济改革认识不断加深与丰富的过程。因此,从党对经济改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2月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这是基于改革现状而作出的一个科学判断、一种全新号召。毫无疑问,在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当今中国,各项改革的协调推进已经变得尤为急迫。然而,“各项改革”的任务如此繁重,还要实现“协调推进”,动力在哪里?支点在哪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